一对再婚夫妻以诗为媒的人间烟火 老年人再婚祝福七绝诗( 二 )


马立宪不会用电脑,周龑就帮他打字,还会给他的作品提一下意见和建议 。创作长篇纪实文学《岁月作证》时,周龑轻微做了改动,给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埋下了一个伏笔 。马立宪不禁抚掌大笑,说周龑是神来之笔,改得好!夫妻俩也曾因为用某一个字而推敲半天,最后还是以周龑的意见为准 。那之后,马立宪就称周龑为自己的一字之师,对妻子的赞美毫不吝啬 。
而对于丈夫的赞美,周龑则满心感触:“当初正是诗和书,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啊 。”
诗书为媒,推开你的“柴门”
周龑是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城阳支行业务主管、对公客户经理 。马立宪是原城阳区文联专业作家、作协主席,他们本是两条平行线 。
周龑从小智慧好学,喜欢读书 。她的工资除了生活开销,大部分都用来买书 。书看多了,就有了用笔倾诉的欲望,她把自己的感悟倾注于笔尖,一篇篇柔美的散文、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见诸报纸杂志,写作成了她情感最好的表达和宣泄方式 。
2005年,周龑从平度市调到城阳区工作,需要把作协会员转到城阳区作协 。去文联时,她特意带上了自己的诗集《梦在雨中》,顺便拜访马立宪 。据说这位马老师不仅诗写得好,纪实文学、长篇小说也首屈一指 。
周龑眼前的马立宪儒雅、内敛,流露出一种饱读诗书的气质 。他不大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周龑爱不释手地翻看着 。书籍迅速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他们从文学创作开始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周龑起身告辞,奉上了自己的诗集;马立宪也回赠了他的诗集《没有尽头的思念》 。
一天晚上,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睡不着觉的周龑打开台灯,随手拿起《没有尽头的思念》读起来,然后被深深地吸引 。马立宪把对亡妻的哀悼和思念都写进了诗里,字里行间流露的痴情让人动容 。她看得几度落泪,此时的马立宪在她心里不再是温文尔雅的作家,而是一个失去妻子的孤独男人 。他在诗歌里诘问:人生的河流上/渡船在哪儿/有谁会帮我度过这人生的不幸?离异多年的她一瞬间就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 。
周龑连夜写了一篇散文《谁会推开你的柴门》,在文章里回应马立宪:“我可否是一泓小小的港湾/泊得你下半生漂泊的情缘/与君共度人生的坎崎岖坷?”她把这篇散文夹到书里,第二天送给了马立宪 。这篇散文既有知己之间的问候,也有投石问路的意味 。可是,马立宪却迟迟没有回应她的情意 。
2006年,周龑应邀去马立宪家里拜访 。他家在城阳区夏庄街道马家台村,农村环境安静便于创作,周龑觉得很正常 。可是,一进门,一股腥臭味儿扑鼻而来 。原来,马立宪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已有些年头了,从不会干家务活儿的他连吃饭都靠买,哪能照顾好瘫痪病人!为了不让周龑被母亲屋里的气味呛到,他慌忙把她往自己的屋里让 。周龑四下打量马立宪的屋子,四周墙都是书橱,床上、桌子上、沙发上,就连地上都摞满了横七竖八的书籍,周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能坐哪儿 。
此时的马立宪早没了谈诗论文的淡定,他狼狈地扒拉着书,努力想腾出一个地方让周龑安坐 。还是周龑把沙发上的书往两边推了推,自己坐下来 。
马立宪说:“你先坐一会儿,我去买点吃的!”然后,逃也般地出门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却看见周龑正在给他的老母亲梳头 。他站在门口一直看着周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 。
周龑的妈妈1999年罹患乳腺癌,她一直陪在妈妈身边照料 。妈妈走后,周龑因为受不了这个打击,差一点儿遭遇意外 。所以,她对“妈妈”这个称呼格外珍惜 。当她推开马立宪母亲的房门,看到瘫痪在床的老人因为自己的到来开心地咧嘴直笑,淌了一脸的口水,这让周龑看着无比心酸 。她动作麻利地给老人擦洗身子,像照顾自己的妈妈一样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