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灵宝【很少人知道“开光”和“加持”的区别】

开光与加持有什么不同
所谓"开光",要经过一定的仪式.这种仪式不仅是佛教有,也有,但内容则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就我们佛教方面的来谈.不管是显教还是密教,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一个目的----祈请佛菩萨以佛光照在需要开光的物品之上.显教多是洒净水念大悲咒以及十小咒心经等等;而密教则用青稞或米来进行供养并念开光仪轨来达到目的.佛珠经过开光后可以说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但它显然不仅仅是加持那么简单,因为经过佛光的照耀,开光物品上也就会散发出一圈佛光,使邪魔鬼怪不敢靠近.虽然这光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但它的确是存在的.开光仪式需要由有一定功力的高僧大德来主持才能灵验,如果由一般的学佛者来主持的话,则要求此人必须是名真正的修行人,并且做到诚心诚意才能有效.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诚心之处,常能感得诸佛菩萨佛光普照得到加持.再来谈谈"加持".对佛教而言,加持是由有一定能力的修行者将他的思想意念给灌输到需要加持的物品中去.一般经过加持的物品有避邪、吉祥等效验 。借助开光加持物,能够帮助我们在修行当中不易遭受众多的违缘,比如邪魔鬼怪的侵扰等等 。有些人就会认为,那样就行了嘛,还需要开光那么麻烦干什么?其实加持里面虽然有个人的力量在里面,但没有经过开光这道程序,物品表面也就无有佛光散发 。(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因为有些大成就者诚心去加持的话,也有可能达到开光的效果!)因此,我们最好先把物品拿到寺院开光,再请自己信赖的师父加持,这样能有更大的力量!一般像佛珠等佩带的物品,经过开光比较适宜.如果你只将它作为装饰品的话则无此必要.而像食用的物品则不需要开光,只需要经过加持便可达到去病等效果.我们要尊重经过开光的物品,不可以带到肮脏的地方去.你心里尊重了,也就证明你尊重佛菩萨.通过以上介绍,我想大家应该对开光与加持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对大家今后在学佛路程中也能有所帮助.需要开光的我们就去开光,需要加持的我们就找师父加持.如此一来,内心的修学与外在的辅助,能让我们谴除违缘,安安稳稳地沿着光明道路一直前进!作者:年龙寺:(土登相切桑布)
很少人知道“开光”和“加持”的区别
净空法师---开光是什么 。
1 有人说,佛珠、佛像、念佛机等结缘品要开光才灵,不开光就不灵 。这个观念错误!开光是什么?新的佛像建好,举行一个启用典礼,说明供养这一尊佛像的意义,这就是开光 。
2 譬如说建观世音菩萨像,启用典礼的时候开光了,向大众说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看到这个佛像,要开启我们自己慈悲的光 。一定要知道,是藉这尊佛像,开我们的光,不是我们开他的光 。
3 见到释迦牟尼佛,就要想到“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 。我们藉这尊佛像,开自己的光,提醒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 。见到地藏就想到什么?孝亲尊师 。
4 至于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来给佛像开光?对于佛菩萨的经论、历史渊源、佛像所表达的意义,都能够通达明了,都能为大家解说清楚、解说明白,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给佛像开光 。
==================================
净空法师----我们自己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
1 我们以真诚心学佛,得佛力加持,才能真正做到精进不退;如果没有佛力加持,要想不退转,不容易!可是要知道,自己如果不具足戒定慧,佛力纵然加持,还是一样会退转 。我们发真诚心的时候,得佛力加持;这个心退了的时候,佛加持的力量也不见了 。我们自己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我们有十分的功德,佛就加持十分;什么时候我们的功德消失了,佛力的加持也同时消失 。
2 功德相当不容易保持,佛在经上多次给我们警惕,“火烧功德林” 。功德不同福德,福德能保得住,功德很不容易保住 。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 。你破戒,你造业,戒就没有了;你心一散乱,定就没有了;一迷惑、愚痴,慧就没有了 。
3 福德能保得住,三善道可以享福,三恶道里,除了地狱道之外,饿鬼道、畜生道里还是能享福 。但是要记住,福德不能帮助你超越三界,不能帮助你修行证果 。
4 所以我们修行人,锁定的目标是“戒定慧”三学 。戒学是什么?守法、守规矩 。《无量寿经》翻开,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字字句句都是世尊对我们的教诫,我们能信能解能行,就是持戒 。我们把佛陀的教诲,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叫持戒;能同时保持自己心地清净、平等,这是修定;一心念佛,心里头没有任何欲望,没有任何贪求,这是修慧 。
5 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多次劝导我们,用戒定慧的方法,破贪嗔痴,可见戒定慧之重要 。我们遵从佛的教诲,勤修戒定慧,我们的心愿解行与佛相应,必定得佛力加持!

开光和加持,究竟有何不同
从起源来说:开自道教持源自佛教 。
从性说:开光是对佛像、塑成后则吉日举行(还需要天灵水和地灵水),画眼点睛,昭示大家佛像、神像可以开始供奉 。
加持是以特定的仪式或经咒及手印来达到佛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力,保护众生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