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青少年肥胖势头

流行已经开始
【遏制青少年肥胖势头】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一向以低体重特点著称的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正成倍上升着,亟待全社会的高度警觉 。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日前的报告,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体重状况呈现三个阶段大变化 。
——1985年前后,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存在肥胖问题 。7~22岁城市男女、农村男女4个群体的超重率一般仅有1%~2%,肥胖率不足1%,许多乡村肥胖率接近零,因而各地青少儿营养改善重点为营养不良和低体重 。
——1995年前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大幅度增长,肥胖率开始成倍增加 。城市男女、农村男女4个群体的超重率分别为6.79%、5.12%、2.50%和3.56%,肥胖率分别为2.65%、1.59%、0.69%和0.48% 。青少儿整体营养问题突出表现的营养不良和低体重依然普遍存在,部分沿海发达城市超重与肥胖儿迅猛增加 。
——2000年前后,我国儿童青少年进入肥胖流行的全面增长期 。一方面,超重的检出率继续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肥胖率在城乡男女群体中均成倍上升 。若将超重与肥胖合并计算,城市男女、农村男女4个群体分别为16.79%、10.3%、6.75%和5.86% 。
专家们分析发现: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区特点,即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
——就年龄段看,超重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在10~12岁,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前期的过渡阶段;
——就群体看,城市男生是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发生的主要高危人群 。
专家们说,尽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的发生晚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但流行发展态势十分迅猛,需要迅速采取预防干预行动 。
危害不容低估
我国有句俗话,叫做“小时候胖不算胖” 。然而,大量的科学研究显示了相反的结论 。在日本进行的多项调研发现,学龄儿童比婴幼儿更容易将肥胖带入成年,7岁时肥胖的40%、青春期肥胖的70%~80%将移行到成年;而具有较低体重种族特征的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地)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比欧美白人更容易引发代谢障碍 。
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cdc等近年对5155名6~15岁北京城乡男女调研证实,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呈正相关关系,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对60名单纯肥胖的7~14岁少儿测定发现,肥胖儿童已经出现血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心脏在“超负荷”工作以维持机体供血需要,其储备力已明显降低,功能已有相对减弱趋势 。中国医科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于12个省份所作大样本调研也发现,成年前形成的超重,能显著升高中年时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并相应地使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
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主任陈春明教授是著名的营养学家 。陈教授领导的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近年成功地界定了以bmi指数和腰围为核心的我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的界值点,最近又成功地界定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bmi界值点,为控制我国肥胖流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
陈春明指出,我国城市多独生子女,家庭呵护过多,而西方文化与高热量、高脂肪、高动物性食品的传入,对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大 。在分析美国儿童肥胖控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陈春明提出,遏制我国儿童超重与肥胖上升势头,除了提供百姓合理选择食物和安排平衡膳食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为百姓提供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 。这需要与食品工业合作,革新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发展有利于平衡膳食的各种零食、饮料、营养食品;需要与餐饮业合作,发展健康和科学的菜谱,培养新型厨艺 。陈春明还说,学校应该成为主战场,家庭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加入战斗 。只有在政府领导下,卫生部门、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才能共御儿童肥胖的流行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