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知道供奉神像是否开光】如何给神像开光


开光和神像开光是怎么回事
开光并使神像等法力 。开光是一种佛像启用仪式,真正的意义在于向大家明示佛谁,发什么愿之类的 。这样大家在看见佛像的时候就会升起同样心,比如慈悲之类的 。
千万不要以为开光是某某有法力的大师开光菩萨什么的是给佛像赋予法力 。如有人这么说,要么是骗子来着,要么就是他也被骗 。如果真可以开光出超能力,直接开人就好了,开什么菩萨 。或者说,如果菩萨的法力是他开出来的,那他比菩萨还强?
什么叫做神像开光?怎么解释?
神像不一定要开光的
供奉主要是心诚
心诚则灵,开不开光都一样,开光了反而有很多忌的
神像“开光”是什么意思
俗人不开窍一个,神像不泥胎一个 。是没气的 。如果给一有开光的神佛像烧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反而会有坏事来临 。因为在天地间还有很多野鬼流仙,他们也是需要收绶香火和供养的,因为人们讨厌他们,也就没有专门的庙宇供奉香火 。他们就像讨饭的流浪汉一样,到处抢收香火,当见到没有开光的神佛像有香火时,就会嵌入其体内收受香火,这样你供奉的神佛像就不是真正的神佛了 。它不仅不会保佑你,反而会恶事常临 。真正开了光的神佛威严无比,鬼怪是不敢近身的 。
开光简单讲就是请神灵入驻器物,给开光之器物加持法力 。经过此开光后器物就具备了灵性,具有保佑平安、带来好运、辟邪、祛晦气、增财、镇宅等作用 。
怎么给神像开光
庙里
如何给神像开光
“开光”的正式启用来自道教,开光即为道教科仪之一 。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 。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 。佛教的开光仪轨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 。从宗教意义上讲,吉祥物在未开光前,如同世间的芸芸众生一样,真正的灵光被无明尘垢所污染,而不能激发出真实的能量 。开光就是修行者与道心相应,与宇宙中的强大能量相合,以自身的修行力、愿力、咒力祈请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加持,荡涤掉开光物品自性中的尘垢,灵运宝开光吉祥物激发宝贝其原有的能量内涵,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
开光是一种宗教仪式,根据宗教不同分为佛教开光、道教开光等 。开光最初来自道教,是道教仪式之一,即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 。
佛教开光,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开光,只作加持 。大悲寺妙祥法师说:“佛教并不存在开光一事 。现在很多寺院将开光变成一种敛财的方式,这些都是违背佛法的宗旨,佛教神像供奉就可以了”
佛教开光加持仪式的所在地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参加仪式的法师应受具足戒,持有正规戒牒 。主法者应为有较高修行成就的法师,为寺院住持 。
佛教的开光遵遁严格的《开光仪轨》,根据汉传、藏传、南传,以及法脉传承的不同,开光仪轨流传版本也有所不同 。
开光之前,一般先举行洒净仪式 。此仪式可与开光仪式一前一后同时举行;亦可在开光前夕举行 。开光时诵几部经(咒),也视开光时间长短和规模大小而定 。
开光仪轨:
1、炉香赞
2、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三称)
3、滚引磬,刹板
4、请圣
(1)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 。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西方接引阿弥陀佛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 。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光临道场 。(以下皆三请)
(2)香花迎!香花请!弟子(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光临道场 。
(3) 香花迎!香花请!各称自己法名一心奉请 。光明会上,寄位诸天 。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只,惟愿不违本誓,光临道场 。
5、 法师说法
(1)执毛巾:今日世尊色清净,威容显耀绝无伦;
无尽大悲怜三界,惠以众生真实利 。
(2)执镜: 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 普渡一切诸有情
(3) 执毛笔:普愿世尊开智慧光,速使众生如实开宝藏
普愿世尊开大悲光,拔其众生三界极苦轮
普愿世尊开清净光,灭诸众生三垢烦恼尘
普愿世尊开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欢喜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光明显耀威神力,无量有情普得度,身意柔软普生喜,速发菩提得解脱 。-------开!
6、佛宝赞
7、回向 。
神像开光事宜
以真诚心,恭敬心来供养是最好的开光
开光是什么意思,如何开光
有多种,是指开光,常见的道教开光,现在统一叫开光,是一种混淆和随波的说法 。比如,在佛教中只有佛像才能叫做开光,其他都叫做加持 。
从宗教意义上来说,神像、法物,赋予其特殊的灵性,成为可以护佑自己的圣品 。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也是清净我们的内心,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 。
佩戴易转堂开光灵宝、佛像有什么讲究?
开光后的佛像重在“敬”,心有敬佛之心,心向善,行善事,得善果 。至于生活中的一些小节(例如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则无需在意,佛法广博无边,如果连众生的正常生活都不能容忍,何以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