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人民广场相亲成功有多难 人民广场相亲角成功率

想在人民广场相亲成功有多难 人民广场相亲角成功率

转载自上观新闻微信号(ID:shobserver)
C小姐,人民广场相亲角相亲大军中的一员 。
在30岁之前,C小姐的相亲贴上只有这么两个字:“美丽” 。她父亲每周末都会帮她去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相亲,在众多雨伞堆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对象 。
如今,C小姐刚刚迈过30岁,父亲的相亲贴上加上了“有房有车”“住浦东” 。C小姐对于相亲的态度也逐渐软化,愿意跟着父亲去见见相亲对象 。
这样的相亲者,人民广场相亲角还有很多 。
哪些因素成为相亲者最在乎的择偶标准?
为什么有人在相亲角很快找到对象,有人却在相亲角坚守数年?
为了相亲成功,为啥要故意报低自己的年薪?
……
我们研究了人民广场相亲角的1023份相亲贴,总结出这10大择偶标准和4大单身理由,你同意吗?
作为全国最有名的相亲圣地,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天天都会汇集无数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儿女或者为自己找到对象 。
有人在这里喜结良缘
有人在这里屡屡受挫
相亲角的择偶标准
到底是什么?
相亲贴的“标准格式”,你知道怎么写吗?
虽然并没有人规定相亲帖的格式,但是出现在相亲角的绝大部分“介绍信”都遵循这样的格式:前部分介绍年龄、学历等自身情况,后部分写明对目标对象的期待 。
年龄,逃不过的话题
相亲角民间中介孔女士告诉采访人员,前年就感觉888年的女生不太轻易介绍成功了,“993年的今年最吃香,因为她们也不大不小了” 。看到有女生家长在相亲角坚守十余年,她觉得“比抗战都难” 。
我们收集的1023张相亲帖中,相亲者平均年龄达到36.0岁,占比66.1% 的“80后”是绝对主力;女性人数是男性的2.5倍,80后和90后女性则已达3.3和5.8倍 。
显然,用年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一个理性的观点 。但是在相亲角,年龄这个因素对女性更不友好 。10年前调研过相亲角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沛东老师认为,“年龄对于女性择偶有更强的影响力 。很多人不关注女性的自我熟悉、人生理解等涉及三观的重要问题 。”
然而绝大多数相亲者都会在相亲贴中标注自己的年龄 。
学历、职业……你有房吗?
除了年龄,相亲者学历和职业也在相亲贴中被多次提及 。
897个写明学历的人里,本科、硕士生合计8成以上,另外还有29名博士 。最高学历毕业于“211”“985”重点高校的超过2成 。前3大来源高校依次是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还有52人来自全球排名TOP500的海外名校 。
他们提及最多的职业相关词汇是外企、金融/银行、财务/会计 。
当然相亲者的“硬实力”也很重要,50.3%的人明确提及自己有房 。
上海本地人?新上海人?外地人?
除上海本地人(337人)占32.9%以外,来自江苏(64人)、浙江、辽宁和山东等沿海省份的人也不少 。在写明户籍的人中,上海本地人、新上海人和外地人的比例约为2.0:1.5:1、
男性更好找对象?不存在的
长久以来,人们对相亲市场都有一个刻板印象:“男性更好找对象” 。但是民间中介孔女士却就很不赞同这一说法 。“有些收入低、条件差的男孩,来了几次就不来了,放弃了 。”这些“无权入场”的单身男性不在相亲帖数据中,也很难出现在人们视野里 。而在两极分化的另一端,一些条件好的男性同样很少摆出相亲帖 。
1米8的小A在上海长大,硕士毕业于纽约某世界闻名大学,在美国金融行业工作,年薪约合60多万元人民币 。但他的事业还在上升期,并不急着找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