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不开光行吗 请菩萨要不要开光?

观音菩萨如何开光
2009年02月01日 星期日 上午 10:44第一:上香时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早香三炷即可 。不用多 。
第二:灯可以24小时一直开着 。不用关
第三:供水的杯子要纯净的 。每天早上可以把前一天的水喝了 。在倒上一杯
第四:香花供果 不要供荤腥之物 。
第五:请看普门品
戒杀放生 尽量吃素 多念菩萨名号,可保平安
在家供佛,设立佛坛,通常都先请人为佛菩萨圣像开光,同时要选择日期,勘定方位,这也是属于民间信仰或民间风俗的一种 。以入乡随俗的观点而言,这无可厚非;开光表示慎重,择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 。但是从佛教的观点而言,诸佛菩萨无处不在,无处不应,一切方位有十方诸佛、十方三宝、护法龙天,当然没有民间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问题,只要自己认为是最尊贵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适当的时间来为佛像安位就好 。
开光是什么意思?开光真正的意思,就是这一尊造像造好了,我们启用,启用一定要把造像的意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开光 。然后你见到这尊像,你自己自性的光明就显露了,是佛像替我们开光,不是人给佛像开光 。这法师给佛像开光,佛像就灵了;不给他开光,佛像就不灵了 。那我问你,你拜那个佛像干什么?你拜法师就好了,法师叫他灵他就灵,叫他不灵就不灵,法师的本事超过那个神像了 。怎么会这么愚痴!所以你供养这个佛像,佛像是时时刻刻开启你自性的光明 。你家里供地藏菩萨,你见到地藏菩萨,就想到我要孝顺父母,我要尊敬师长,这个念头一生就是光明 。见到观音菩萨,我就晓得我要以慈悲、以爱心对一切众生,见到像心里就生起来,这叫做开光 。
佛门里面有礼拜,有仪式,那些仪式全是教育的意义,都是表法的 。佛菩萨形像面前这个供养具,陈设的这些器具,我们一定有香,香表什么?香表信香,表戒定慧,戒香、定香、慧香,香能够悦人身心 。佛菩萨教导我们,什么能叫我们身心最快乐?戒定慧,所以这一炷香是代表戒定慧的 。我们看到了、闻到了,就要想到我要修戒、修定、修慧,是这么个意思 。不是佛菩萨要闻,都搞错了 。供一杯水,也不是他要喝 。水表什么?水表我们的心,看到水,要像水一样清净没有污染,像水一样平等不起波浪,让我们看到在这里头学习 。我们心一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是波浪,心里面贪嗔痴慢,那是染污,所以供养不能供茶,要供水 。茶有颜色,被污染了,供茶那就等于供贪嗔痴,所以不能供茶,要供清水 。它是表法的,都是让我们自己看的,看到之后立刻觉悟,我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怎么用心?要用什么样的心态?供花,花代表因,开花之后就结果,花好果就好,花好是种善因,你将来就得善果 。没有一样不是提醒你 。供灯烛,灯烛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今天一般人讲的牺牲奉献,表这个意思 。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有一部经叫《造像功德经》,造这个佛像有什么功德?功德无量无边,你帮助多少人开智慧,你提醒多少人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落实 。落实就是真干,普贤菩萨代表真干 。所以它是教学的工具,功德之殊胜,没有其他东西能够比 。人常存此心,连世间算命看相的人都懂得,相随心转 。你常常看佛像,常常看菩萨像,佛像是智慧的相,慈悲的相,所以人说喜欢造佛像的人,将来他得的果报,自己身相庄严,这个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 。常常看佛像,常常存好心,孝心、敬心、慈悲心、智慧心是好心,他的相怎么会不好!相貌会转,身体体质也会转,这是说造像功德不可思议,造像无比的殊胜,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 。
——净空法师
以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仁慈博爱,把我们的真诚爱心推广到虚空法界,爱一切众生就像爱自己一样,自他不二 。说明这一个事理的也有三部经,观音菩萨代表的这三部经,都不是独立的,附属在大经之中 。第一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对善财童子的教诲,这一大段的经文在善财五十三参,这是一个单元 。第二个单元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卷,《楞严经》有十卷,第六卷观音菩萨向世尊报告,也是向大众说明他自己怎样修行证果的,如何修慈悲心,如何将慈悲心扩大,到爱护一切众生 。第三部经在《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个单元完全叙说仁慈博爱,落实在各个不同的社会,落实在各个不同的族群,教导我们怎样去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 。观世音菩萨现千手千眼,我们经验当中知道,我们两只手很方便,如果手一大堆,你说多不方便!所以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是表法的,不要认为观音菩萨真的有一千只手,那你就完全错了 。千手是表双手万能,千眼是表观察入微,众生苦难,极其微细的地方,他都看得很清楚,眼到手到,看到之后,没有不帮助,没有不伸手援助的,表这个意思 。我们看到这个像就要想到,见到一切众生苦难,我们要勇于协助,这个造像的功德就殊胜,不可思议 。
再如文殊菩萨表智慧,表理智,也就是说孝敬、仁慈、博爱,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感情就有许多流弊产生;他是理智,不是感情的 。世间凡人感情做主宰,变化太大了 。现在社会的婚姻跟古时候就不一样,古时候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结合,父母考虑的深远,不是感情用事,是考虑到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想得很周到,所以离婚率很低,在古时候很少听说有离婚的 。为什么?理性的结合,不是感情的 。现代人是感情的结合,没有理性,早晨结婚,晚上就离婚,这成什么话!你就晓得感情跟理智差别太大了 。所以过去不是感情,是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共同的努力方向,这样结合叫志同道合,不是感情,感情变化就太大太大了 。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爱要基于理性,不是感情冲动,文殊菩萨代表这个意思 。普贤菩萨代表落实、实践 。所以整个佛法不外乎孝亲、尊师、仁慈、博爱、理智,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你的工作里面,在你日常应
请菩萨要不要开光?
当然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