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开光时许愿讲什么话【本命年要注意什么?】

怎样给请到的貔貅宝贝许愿,才会灵验,谢谢 。
阿弥陀佛,心诚则灵 。
可以对貔貅许愿吗?什么人不能佩戴貔貅
佩戴貔貅是于生肖属相没有关系的,貔貅是神兽五行之内,和神佛宗教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貔貅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招财瑞兽 。貔貅是适合任何人士佩戴的 。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貔貅需要开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以吉照堂开光貔貅的效果最为明显 。貔貅的开光分两种,一是去佛家开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去寺院开光,二是道家开光,也就是去道观或者是找一些道行深的师傅帮着开光 。

吉照堂开光貔貅的灵性作用:
1.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或者办公场所,还有就是使用貔貅的挂件,可令家中的运势转好,好运加强,并且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平安 。
2.有催财旺财的作用,不但对正财有帮助,对一些偏财和收入浮动者也是有奇效 。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也是很喜欢在家中和公司摆放吉照堂至尊貔貅 。
3.有化解五黄大煞的作用,五黄在风水上是可怕的煞星,它所到之处,都会令宅中人口不健康、运滞等 。在五黄之处安放吉照堂至尊貔貅,能够令其化解 。不但能够化煞镇宅,尤其在财运方面,吉照堂至尊貔貅的作用是最明显的 。
开光貔貅奉请之后是第一次佩戴时需要进行认主程序的,吉照堂至尊貔貅认主程序是需要缘主单独带开光貔貅,从开光貔貅的耳朵到尾巴多抚摩几遍佩戴上身即可,不要轻易让别人摸了,这样对别人不是太好,对自己也会有影响的.摸了之后最好拿清水冲洗即可,清洗完的貔貅眼睛和嘴巴要自然凉干 。
一个人可不可以同时佩带两只貔貅??
不行,貔貅辟邪 属阴 老人只让带一只.
大家一起好运啦~~~
本命年要注意什么?
你好!
与其说本命年系根红、考虑注意点什么的话,还不如看看下面的文章,或许更有所收获 。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哪些是精华,我们后人应该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哪些是糟粕,应该屏弃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如果非要说注意些什么的话,那就抓紧时间,多做些事,为社会,也为自己 。
下面的文章摘自新浪读书
迈过“本命年”的“坎儿”
“本命年”是个“坎儿”吗?人的生命发育,一是生理上的,一是心理上的 。以12年为一个生命的大年轮,从心理发育的角度上看,确实往往会成为一个大“坎儿”,构成了一个危险期 。
把阴历、阳历结合着算,首先是十二三岁的那个“本命年” 。其心理危险,要么表现为早熟,失去应有的童真,导致行为上的越轨;要么心性从此滞留不进,总害怕进入“大人的
社会” 。学校老师和家里父母,应引领孩子穿越这个“心理窄门” 。
然后就是二十四五岁的心理危险期 。这个“本命年”里的心理危机会趋于两个极端,一是成为“愤青”,对社会,特别是对长辈,尤其是对固有的传统、规范,打心窝里喷溢出反叛的激情,特别容易受极端理论蛊惑,追求颠覆性、破坏性的快感;一是成为“懦青”,自卑,懦弱,形不成任何主见,特别地害怕长辈、领导、权威、强人,总是自觉形秽而又找不到提升自己的途径 。在这个危险期里,学校老师和家长所能起到的心理辅导作用一般都比较有限,因为当中横亘着一条无可避免的“代沟” 。这个心理危险期的平安度过,主要还是靠优秀、健康文化的引领 。优秀文化里包括经典,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和鲁迅的著作,健康文化包括通俗的只流行一时的,比如某些校园民谣和某些电视连续剧,凡能在文化接触上自觉不自觉被这些作品滋润的,都可穿越心理骇浪,顺利地驶向“而立”之年 。
三十六七岁与四十八九岁这两个“本命年”里的心理危机,一般存在两种危险,一是自我肯定过头,觉得功成名就,前途似锦,欲望膨胀到如就要崩裂的气球而不自知,因而导致行为上的冒进、冒险,甚至会因藐视道德、法律而犯错误乃至触犯法律;一是自我否定过头,觉得老大不小而仍成不了气候,前景暗淡,对自己万念俱灰,对别人尤其是同辈人的成功妒火中烧,因而导致行为上的怯懦、游移、错乱,甚至会酿成厌世轻生或“与汝偕亡”的惨剧 。
时下针对以权谋私的社会现象,有所谓“59岁现象”一说 。确实有不算太少的公务员在面临退休的前夕“加大贪污力度”,或竟从大体清廉滑落到贪污受贿的深渊 。这里不去探究其外在的社会因素,单就59、60这个“本命年”的心理失衡而言,恐怕是当事人没能揽好“人生定位”的缰绳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置身市场社会,面对富人群体,活到第五个“本命年”的人,容易把自己放到商品的秤盘上,去用酒气财色为砝码,衡一衡自己的“分量”,结果往往是觉得自己“亏大发了”,也就“顾不得许多”,捞取“最后一筐鱼”了!当然,在60岁这个“本命年”的“坎儿”上,也会有一些人心理上会冒出另一种病态,就是再难以适应新事物,沉溺于怀旧,要么愤世嫉俗,要么心灰意懒,这心理危机又转化为生理上的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不行了”,仿佛人生的幕布,也该就此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