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博物院,关中民俗博物馆

【关中民俗博物院,关中民俗博物馆】从咸阳坐630路公交车关中民俗博物院,到西门下车,转乘215路公交车,到韦曲南站下车,转乘4-04到关中民俗博物院下车 。票价120元,一天时间够了,要时间充裕点的话,可以在长安区住,也挺方便的 。这个景区很值得一看 。
参观关中民俗博物院之后的感想三月的古城西安,春意盎然,鲜花盛开 。我们乘坐着旅游大巴,在干净平坦的车道上穿行着,处处看到令人惬意的景致,使这个古城既有汉唐之韵的神采,又有现代化大都市繁华绚丽,让古朴的历史遗迹和现代的建筑完美结合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都市,来到了清幽静然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门口 。
一下车,就被高大气派古朴的大门所震撼,那精美的砖雕,古朴的石碑镶嵌在两旁,苍劲的松柏,青石地面,尽显古代关中民居的神韵 。
进入大门以后,就被那一院院错落有致的古宅民居,一件件形态传神的砖雕石刻,一幅幅古韵悠然的名人字画所折服,透射在我心里的是,对这古老文化历史而感动 。就是这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诉说着悠悠的民风民俗,体现着深厚的关中文化底蕴 。
我们从东门出西门进,随着廊腰回转,欣赏着明清园林风格的关中民居,有古代的居宅院群,诉说着当然主人的显赫地位和拥有财富的奢华;有古镇风貌区,展示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娱乐方式;有石雕石刻区,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和修身之家的格言理念;民俗文物展示区,活灵活现地将古人的饮食起居复原;还有祭祀的庙宇,展示着当然人们的信仰;学堂书院,尽显古人知书明理之风;古风驿馆,刻画了古人洒脱的仁者之气;让我身临其境,领略不尽的明韵清风,使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不知归去 。
我欣赏着古代民居,被主人的设计理念,门窗南北通透,屋内阳光充足,雕廊画栋,别有洞天,静影照壁,青竹桑槐,水缸盈盈,书屋墨香,让院落把人的身心情趣,文化修养,道德遵循,在一景一物中精心设计 。我感慨工匠的鬼斧神工,敬仰主人的厚德功业 。就是这个院落,传承数百年的文化民风民俗,到今天依然展现着厚重的历史脉络 。
看着那林立的青石栓马桩,上马石,到现在物华还在而主人不知埋在那方黄土里了!使我明白了功名利禄,物华珍宝的拥有就是一场梦,只有此时的这些精美的石刻,笑当年主人为谁而留下这些身外之物;我在书院的廊坊停留,那肃立的孔子,孟子,董仲舒等等的塑像供立着,依然让我感到神圣,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里,使我感动着当然主人的仁爱善举之心,让一方的孩子有书可读,这和我们现在追求人人受教育的理念的相同的 。就是这样许多无私的富人,推动者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到今天孔孟思想还在每个人心里延续 。
我走在陈列馆里,有庄重的铸锺,度量衡有斗升和称,精美的烟管,新娘的花轿,精工雕刻的床,几案,书桌;有华美的衣服,鞋帽,肚兜,罗裙等等;有古人用的兵器,当然还有书籍,这林林总总,还原着古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有劳作农耕工具,有精神追求的木板年画,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这宅子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 。这正是今天现代人所向往的 。
我观看着在原始风貌的戏台上,正在上演古老的戏曲,有华阴的老腔和华县的皮影,正是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工程,使这些特有的秦风秦韵,关中文化复活了 。今天我感到国家的繁荣,推进着优秀传统古老的文化,民俗,建筑得到了有力的保护,让当下当人们知道了古人的历史,学到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内涵,更加理性的对待以后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正如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古朴庄重,气势恢宏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让今天当人们走进历史,体验民俗,感受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浓缩在这里,传承者生生不息,绚丽多姿的关中文化神韵和独特魅力 。
我回味着这关中民俗的厚重,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文化从那里来,要发展到何处去 。只有好好的传承保护这些悠久的文化民俗,才会是我们关中人更好地站在这得天独厚的黄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