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 由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一句俗语是



文章插图
俗语 由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一句俗语是

文章插图
只要功夫深 , 铁杵磨成针 。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聪明 , 但是不喜欢念书 , 经常不上学而是偷偷跑出去玩 。一天 , 李白又趁老师不注意 , 跑出学堂后在街上溜达 。这天阳光明媚 , 照的人暖洋洋的 , 李白想“这么好的天气 , 应该多出来玩耍 , 享受一下阳光 , 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俗语 由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一句俗语是】后来李白走到了一条小河边 , 忽然看到河边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 正拿着一根铁棍在石头上磨 。李白很好奇 , 于是就走过去问道 ,  “老婆婆 , 您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 , “我想绣花 , 但是家里没有绣花针 , 所以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 。”老婆婆说完 , 就低下头继续磨针了 。
李白听了这话以后大吃一惊 , “铁杵这么粗 , 怎么可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却说:滴水可以穿石 , 愚公可以移山 , 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只要我功夫下得深 , 铁棒也能磨成针!老婆婆的这番话 , 让李白很惭愧 , 他恍然大悟:只要功夫深 , 铁杵磨成针 , 读书不也应该如此吗?
想到这里 , 李白深感惭愧 , 于是他赶紧跑回学堂 , 翻开书本 , 从此认真读书 , 再也不逃学了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一句谚语 , 意思是只要有决心 , 肯下功夫 , 再难的事也可以做成功 。出自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这是传递正能量的一句谚语 , 这个故事旨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 , 终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的 。
这句谚语的原文是:磨针溪 ,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 未成 , 弃去 。过小溪 , 逢老媪方磨铁杵 , 问之 ,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 , 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 今溪旁有武氏岩 。
温度计是特马猜一生肖
温度计是特马指的是生肖蛇 , 因为蛇本身没有温度 , 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十二生肖 , 又叫属相 , 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 , 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蛇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六,与十二地支配属巳,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巳时又称作蛇时 。
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甲骨文的历史地位是: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
雪人简笔画怎么画
步骤:首先我们来画雪人的头 , 接着画它的帽子 , 然后画出雪人的围巾;接下来画出雪人的五官 , 然后画出雪人的身子 , 画上它的双手;最后我们来给雪人上色 , 这样一个可爱的雪人简笔画就完成了!
口的第二笔是什么名称
口字的第二笔是フ , 读作横折 。口的含义有: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容器通外面的地方;出入通过的地方;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破裂的地方 。
九一八事变在哪
九一八事变在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 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 , 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次日 , 日军侵占沈阳 , 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
孟母戒子文言文翻译
孟子小时候 , 在他背诵的时候 ,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孟子突然停止 , 又继续背诵下去 。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 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 , 后来又想起来了 。”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 , 以此来警诫孟子 , 从那件事以后 , 孟子不再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
月亮简笔画
我们先画出月亮的半圆 , 然后画出眼睛和嘴巴 , 再给月亮戴一顶睡帽 , 在周围画上大小不同的星星 , 最后我们画上一朵云 , 这样月亮就画好了 。
清塘荷韵主要内容
《清塘荷韵》叙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从湖北洪湖捎来几颗莲子 , 作者把它投入池塘里 , 在一年复一年的焦急等待中 , 蛰伏的莲子终于破土而出 , 其形其色蔚为壮观 。
杏帘在望古诗
《杏帘在望》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 是小说人物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原诗为:杏帘招客饮 , 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 , 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 , 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 , 何须耕织忙 。这首诗引用典故 , 笔法细腻 , 全诗动静相间 , 色味协调 , 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山野气象 。
赞美三峡风光的诗句
诗句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 , 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 , 点明水势如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