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客家有何特异民俗?


客家人保存着独特的风俗民情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趣 。客家有一种男女双方合八字的办法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由男方把双方的八字装入碗中,放 于水缸之内,缸口用盖封严,经一日夜,再揭开看视 。如果二碗相偎倚有 并蒂之势,则说明八字相合;反之,不然 。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新娘 出门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 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新创业 。
接着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 轿)时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此时,新 娘放声恸哭 。到达男家后,在一个手捧着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圆盘)的 妇人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炭炉,以示“兴旺” 。入门时,新娘跨鸡而过,称 “拦门鸡” 。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
在闹洞房之后,洞房 四周、门外窗口还簇拥着一些人偷听偷看,甚至有人悄然躲进新房偷走 新娘的绣花鞋,待第二天归还原主,新娘得陪一桌酒席,预示吉祥之意 。结婚后三朝回门、五朝下厨、六朝洗手、满月送藤盘等,延续至一个月,喜 庆高潮才渐斩消退 。
客家妇女戴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
凉帽用薄薄的篾片或麦秆 编成,斗笠的顶部缝有布,有的还绣着花(多绣梅花),边沿四周,除正面 外,还垂挂着5寸来长的折叠均匀、五彩斑斓的布,远远望去像一朵朵飘 逸的艳丽鲜花 。未婚的姑娘还在垂布的两端编织着五颜六色的彩带 。彩带便成为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 。
凉帽除有遮挡阳光,防雨水、防尘、防 沙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
过年期间,客家人也有忌讳的食物,如酸菜、霉豆腐等,这些食物在 平时的确是很受欢迎的“家常菜”,但过年期间,为讨吉利,只好暂时“回 避” 。大年三十这一天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年饭中少不 了的菜 。
“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这红烧猪蹄很具特色,不仅肉烂,更是 香浓可口,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当地的植物根茎,因此形成的香味独特; “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之后再将整个 大萝卜和整棵的盖菜加进而成,这里面有着深刻的含义 。
连城姑田元宵节游大龙是传统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 年(公元1751年) 。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150节组 成,有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
端午节挂葛藤的习惯是客家人特有的 。宁化客家人一般把菖蒲、艾 枝分别挂在门框两旁,葛藤横挂在门楣上,并配对联:“艾旗招百福;蒲剑 斩千邪 。
”据传,黄巢起义军在建宁的边境,路遇一妇人带着孩子逃难,背 着大的,牵着小的,黄巢见状好生奇怪,问妇人何故,妇人说:听说黄巢造 反,到处杀人,大的孩子是我侄儿,他父母已不在人世,唯恐闪失,断了香 火,所以背着,小的是我亲生子,虽然小一点,为了保侄儿,也顾不了那么 多了 。
黄巢听后很受感动,便告诉妇人不必再去逃难,回家后去采此葛 藤,挂在村口,一村人可保平安无事 。事后,村里人把葛藤认作吉祥物, 所以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挂葛藤 。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进食也还有一番讲究 。鸡头由长者吃,翅膀 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臂(腿) 。
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 被摔碎看做会添丁,筷子掉落了当做有食缘 。
客家人认为,有德者去世后,他的灵魂会飘渡到西天的净土国,于是 便产生了出殡前为亡人“放河灯”的祭祀风俗 。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死者 的灵魂能安稳地渡过大江大海,飘渡到西天的圣地 。
汀州(长汀)客家的 丧葬习俗还保留着“五服制”遗风 。从孝服上分为:斩衰(最重孝服),齐 衰(次重孝服),大功(稍轻孝服),小功(次轻孝服),缌麻(最轻孝服) 。
从守孝上分为: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基本沿袭中原汉族 丧服制 。治丧过程有:报丧、摆孝堂、守灵、吊孝、入殓、发靭、祭三朝、五 七、完七、出服等 。
此外,长汀客家人还有“捡金”习俗,也称二次葬 。
【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客家有何特异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