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

在“批林批孔”的年代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我参加了“地区批林批孔宣讲团” 。在培训的时候,我们“批判性地”学习了“四书五经”的内容 。那时才知道,原来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它泛指儒家所有的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和春秋 。
当时,我主讲《孔孟的中庸之道》 。宣传部的理论教员,重点为我辅导了《中庸》这一章节 。其实,《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论著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是那时出于政治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批判了《中庸》之道 。现在重读四书五经,对深入了解儒家学说,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四书五经”
”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分别是:《诗》《书》《礼》《易》《春秋》 。
这些书都是儒家学派的经典教材,成为科举教材是在元朝 。
科举考试是从隋唐开始,一开始,考试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儒家思想,考的也不仅仅是文献解读能力,很注重考生经世务实的能力 。
元朝,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 。蒙古人人数不多,控制的疆域面积太大了,自己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为了完善自己的统治,想了很多办法 。
比如,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他最担心的一个群体是汉族人,于是又把汉族人加以分化,分为汉人和南人,对于其统治极其有利 。
再就是行省的划分,在历史上,秦岭以南的地方都归四川,秦岭以北的地方归陕西,元朝统治者,把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这就有效地防止了四川动乱 。
同样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他把科举考试教材和范围,就定在”五经四书”里 。
元朝开始,废除了科举 。大量的汉族汉族知识分子,失去了读书的动力和目标,成为其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元朝统治者又开科举,不过,为了箝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把考试的范围,就定在\”四书五经\”里,四书五经的核心,讲究的是忠君爱国,这样,就可以极好的完成它的文化统治 。
【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延续元朝旧制,依然是看中了它的忠君爱国,易于实行愚民统治 。
\”五经四书\”,儒家学说的经典教材 。
儒家学说,被汉武帝看中,发现适合用于强调“大一统\”思想,地位日渐显赫 。
可以说,\”五经四书\”,一直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让一批读书人的思想仅仅在固定的儒家思想圈子里打转转,没有突破,再也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
直到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人们发现了“民主”与“科学”,这才意识到,儒家思想对人们的禁锢,和对文化的残害,所以才有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
所以说,\”五经四书\”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极其不利的一面 。
《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他是孟子的老师 。

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

文章插图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他出生时县宰送来了一条鲤鱼当做贺礼,所以孔子给他取名“孔鲤 。”但他去世早,没有什么建树,
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

文章插图
孔鲤的儿子孔汲却继承了爷爷孔子的思想,汲取了儒家之精华被称之为“述圣”,他的弟子孟轲即孟子被称为“亚圣 。”
二十年前我曾在孔林拜谒过“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墓,在孔子墓侧见到了子思的墓,并不高大很平常 。
也许因为它不高大,他才在人们心中更高大 。
中庸又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中庸》选自《礼记》,五经四书为古代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
《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著,论述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 。“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
中庸这两个字很有意思,“中”我们可以理解为道路的中间,也可以把指心放到中间 。我想孙中山、蒋中正也许是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而取了“中”字吧!
庸就是平庸,平和 。以前我总以为庸不是褒义,是庸人的意识 。
可是看看很多名人都用了这个字,北京大学教授吴良庸,武侠小说大家金庸金庸等 。“庸”表面指不才、愚笨,但有着一颗上进的心,不断学习新知识 。另一方面性格是比较诚实,脚踏实地干事 。
湖南有个大庸曾是一个古国名,今张家界 。
古人崇尚中庸,认为中庸是最完美的,是好的 。
孔子第子颜回是中庸之道的最佳践行者 。
子曰:“回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孔子称赞他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
一点粗浅认识,滥竽充数,贻笑大方!
[呲牙] [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