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app,说说你手机里有哪些珍藏的宝藏App,分享出来?

大家好生活常识app,我是超多干货的乐恬,我又来了,这期app满满干货,真是相见恨晚!学习 生活 看剧 阅读 赚零花 变美 自律 提高美感等等的app,这里都有!错过就后悔你去吧!建议收藏!网友直呼:太全啦!
这期还是给大家推荐app,有什么需要和反馈评论区告诉我[耶][耶]
你的每个点赞收藏关注,我都误以为是喜欢~
不到两岁的孩子,整天要看《汪汪队》,怎么办?我是维尼妈妈沐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女儿“沉迷”《汪汪队》,如何正确让孩子面对动画片及电子产品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些利弊和方法 。
现在拿来再看,我的方法是非常管用的,女儿养成了对电子产品很好的控制力,我们一周看一次电视,时间大约40分钟,其他时间都是拿来阅读,做游戏 。
方法供您参考:
首先,两岁的孩子需要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长
美国儿科学会(AAP)的最新版建议,将孩子适合接触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年龄从2岁提前至了1岁半,但是又有哪个家长敢拍着胸脯表示,自己就很放心地把孩子完全扔给电视机,而不去考虑他的视力问题和智力发育问题呢?
2岁孩子是没有自控能力的,你想在这个时候发展出他们的自控能力,这也违背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
在这个阶段,最关键的就是父母的引导和时间管控 。
既然您已经感受到孩子整天看电视的不妥,那么就需要给他制定一个每日或者每周看电视的时间 。
规则由父母来制定,当然需要和孩子共同来执行 。
我给孩子制定了一个看电视的时长和频率:
2岁,每周2次,每次10分钟 。所看的动画片大概为《熊小米》等时长在7-11分钟一集的动画片 。
3岁,每周一次,每次20分钟 。所看动画片在11-20分钟一集的动画片 。《汪汪队》也是那时候开始迷恋上的,网络电视版是两集联播,所以每周只看一次 。
4岁,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 。
既然制定了时长,就要事前约定好
其实不管是看电视玩电子产品,还是育儿的其他小事情,事前约定往往都是重要的一环 。
首先我们跟孩子讲明规则,然后约好让他去遵守这个规则,到了时间,我们就要把电视关掉 。
有的孩子会在事前满口答应下来,但是真到了关闭电视机的时候大哭大闹,这时就是真的见证父母教育能力和与孩子博弈的时候 。
孩子一哭,父母就妥协,开着电视,甚至把动画片当成哄孩子不哭闹的“奖励”了,这样的后果只能助长孩子越来越离不开动画片,也会让孩子觉得,“哭”是武器,只要我一哭,你肯定没办法!
用“温和且坚定”的态度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
应对孩子哭闹的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
到了时间,我告诉女儿:“看电视结束的时间到了”,然后在她听完片尾曲之后关闭了电视 。
女儿显然很不舍,她还想看,于是便哭了起来 。
我走到她的身边,平静地让她哭,女儿一边哭其实一边偷偷瞄着我 。
我对她说:如果你觉得妈妈关掉了电视机,你很难过,哭出来会好些的话,那么妈妈抱着你,哭完再和妈妈说 。
与此同时,我用一些拥抱、拍拍背的肢体语言安抚她 。
她就在我怀里哭了一会儿,平静了 。
我说:你刚才哭是因为妈妈关掉了电视,而你还想看,着急而哭,对吧?
女儿点头 。
我说:你的心情妈妈理解,动画片很好看,妈妈小时候也喜欢看 。但是我们既然已经约定好了,你也同意了,那么我们就要执行 。
女儿说,我还是想看 。
我说,那我们看一会儿绘本好不好?
《汪汪队》的衍生绘本,虽然说不上经典,但是也算能弥补孩子对一部动画喜爱,而又不能长时间盯电视的遗憾 。
女儿一听很高兴,主动去拿绘本看了 。
不过这种书,我也是比较控制她的阅读时长,这样的绘本因为不够经典,绘本的画风和语言都比较电视化、口水化,所以我一般安排在阅读总时长的20%左右 。
养成阅读习惯,从而取代动画片
因为我家维尼从小就养成了阅读习惯,所以我说去看绘本,她欣然接受,并且觉得这事一件很快乐的事 。
让阅读成为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这个好习惯会受益终身 。
所以,与其苦恼孩子总看电视怎么办,不如用更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读适龄的,好玩的绘本,和孩子在亲子互动绘本游戏中,促成高质量的陪伴 。
阅读和接触电子产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中,比例可以为8:2 。
【生活常识app,说说你手机里有哪些珍藏的宝藏App,分享出来?】多和孩子谈一谈动画片里的故事,巧用“泛灵心理”管孩子
我陪着维尼看过几集《汪汪队》,觉得是一部非常好的动画片,我也曾经在《0-6岁适合的动画及相关绘本书单》中推荐过这部动画片 。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我的头条主页下方菜单查看 。
《汪汪队》里的团队协作精神,适合4岁+的孩子逐渐去体会和模仿学习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有“协作”、“分享”等社会交往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事儿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放大每个人的优点,一同完成一件事,才能成功 。
而且,0-6岁的孩子还会认为“万物皆有生命” 。
这个理论出自与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泛灵论” 。
皮亚杰认为,2-7岁的孩子处在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获得能够进行逻辑思维的运算图式,经常能够表现出“泛灵论”,即为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或者生命特质 。
所以,如果孩子喜欢《汪汪队》,那么在日常中多将“汪汪队”带入到你和孩子的对话中 。
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我说:维尼快来看看,今天的菜是莱德做的还是天天做的呀?你给评评谁做的好吃?
孩子觉得很有趣,她很认真地品尝每一道菜 。最后达到了我希望她好好吃饭的目的 。
摒弃家庭成员的一些生活恶习
其实,我们通常去控制孩子的看电视时间,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行为从何而来?
是我们家长沉迷手机,毫无自控力的行为的内化 。
我们对“看电视”这件事的认知也有误区,把看动画片当成一种让孩子不哭不闹的方法、吃饭时的奖励,那么孩子就一定会对电视形成依赖 。
所以,想要让孩子不沉迷,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坚决改掉自己沉迷刷手机的习惯,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否则,我们给孩子制定任何规则,他们都会觉得是不公平的,双重标准没有办法管好孩子 。
最后,我写的这篇文章
您也可以做详细地参考使用 。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