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几月几号:春节是农历正月初几

#丁酉新春#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过年是几月几号,是在正月的第一天 。而中国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
名称变革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
内容发展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 。《诗·豳风·七月》里记载了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
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 。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 。”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 。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 。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 。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 。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 。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 。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 。《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 。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 。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礼仪上,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
春节历法
春节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
闰春节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闰春节的过法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 。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佳节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要赶回家去与亲人团聚,一起祭祖,吃年夜饭,拜年,走亲戚,放鞭炮等等 。唐朝诗人范成大有: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纯滞迫新岁 。宋代王安石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见过春节的重要 。春节的历史比较久远,据说己有4千多年的历史 。相传是虞舜时期,舜帝即位的那天,舜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人们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后来称作春节 。
【过年是几月几号:春节是农历正月初几】

过年是几月几号:春节是农历正月初几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