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胀预期 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将导致金融市场行情



文章插图
今年通胀预期 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将导致金融市场行情

文章插图
图为11月10日 , 消费者在首尔现代百货的超市里选购商品 。近期 , 韩国白菜、萝卜等蔬菜价格涨幅约为30%至50%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杨 明摄
今年以来 , 受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供应瓶颈、能源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 , 全球主要国家通胀水平上升至多年高位 。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经济的重启 , 主要国家会有政策方面的调整 , 但最终反映到消费物价水平上 , 还需要时间 。在消费品供应出现实质性恢复前 , 明年主要国家CPI还将维持较高水平;明年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会下降 , 届时PPI将会回落 , 但回落幅度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 , 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将保持较高通胀水平 , 并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
11月4日 , 美联储会议决定开始缩减购债 , 但仍继续强调导致通胀水平上升的因素是暂时的 , 这和多数市场人士看法不同 。11月9日 ,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10月PPI同比上涨8.6% , 和9月持平 。同时 , 市场预期即将公布的10月CPI同比将上涨5.9% , 加剧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
今年以来 , 受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供应瓶颈、能源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 , 全球主要国家通胀水平上升至多年高位 。目前来看 , 上述因素仍会存在且会继续发挥作用 。通过分析主要国家CPI和PPI的构成和通胀水平上升的主因 , 预计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将保持较高通胀水平 , 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
多国已出现不同程度通胀
一季度 , 全球主要国家物价水平出现上升苗头 。二、三季度CPI快速上升 , 远超一些国家2%的控制目标;PPI大幅上涨 , 个别国家PPI涨幅甚至超过10% , 为多年来的高位 。综合CPI和PPI两个方面考虑 , 目前美国、德国、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胀 。
先看CPI 。9月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南非CPI同比分别增长5.4%、4.1%、4.4%、2.5%、5.0% , 分别创2008年、1994年、2003年、2012年、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法国、英国CPI同比分别增长2.2%、3.1% , 和长期不到1%的涨幅相比已有较大涨幅;日本CPI同比也由负转正 。
再看PPI 。9月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同比分别增长8.6%、4.1%、11.6%、6.7%、14.9%、30.59%、7.8% 。其中 , 美国、德国、南非分别创2010年、1975年、2016年以来最大单月同比升幅 。
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 , 中国CPI明显处于低位 , 而PPI和发达国家相当 , 低于新兴经济体 。总体来看 , 全球本轮物价水平的上升 , 在生产领域更为显著 , 生产资料价格涨到多年来的高点 , 消费品价格也摆脱了长期低迷态势 。
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根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有关国家极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引发通胀的根源 。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国经济陷入“停摆” 。为刺激经济恢复 ,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规模释放流动性 , 处于上游的大宗商品价格率先大幅上涨 , 中间品、消费品价格依次上涨 , 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重启 , 供应阻滞而需求高涨 , 带动物价水平快速上升 。例如 , 美国自2020年3月开始采取了超强财政刺激计划和超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持续大规模购债导致其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 。截至今年10月末 , 美联储资产规模较2020年初扩大105.0% , 增加了4.4万亿美元 。美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 截至今年10月初 , 美国M2较2020年初增加了5.6万亿美元 , 增速达36.4% 。
成品油价格上涨也是推高CPI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国家 , 汽油占CPI权重较高 , 价格同比涨幅大 , 成为影响CPI上升的主要单一品种 。例如 ,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南非汽油占CPI的权重均处于0.03至0.05之间 。
此外 , 能源、金属、化工原料、木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推动PPI上升 。具体来看 , 在能源市场 , 原油、天然气等价格大幅上涨 , 抬高PPI水平 。在美国 , 6月至9月能源价格同比增速均值为34.3% , 其中液化石油气(LPG)、汽油价格分别上涨103.53%、78.65%;能源占PPI比重为4.993% , 月均影响PPI上涨1.35个百分点 。此外 , 一些国家对传统能源碳排放征税 , 也扩大了价格的涨幅 。
【今年通胀预期 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将导致金融市场行情】近期 , 欧洲能源出现短缺 , 已经从电力市场蔓延到煤炭和天然气市场 , 煤炭、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急剧上涨 , 推动原油价格再度上涨 , 能源价格的上涨和传导将在近期的CPI和PPI中体现出来 。
在金属市场 , 二季度全球铁矿石、铜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 带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 , 成为推高PPI的另一主要大类 。
预计明年仍将保持较高通胀
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经济的重启 , 为应对通胀压力 , 主要国家会有政策方面的调整 , 但最终反映到消费物价水平上还需要时间 。在消费品供应出现实质性恢复前 , 明年主要国家CPI还将维持较高水平 , CPI阶段性高位可能持续一年时间 。由于今年二季度是很多大宗商品价格的多年高位甚至历史高位 , 预计明年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会出现下降 , 届时PPI将会回落 , 但回落幅度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具体分析来看:
一是主要经济体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当前 , 美联储以经济恢复、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 , 而8月非农就业数据和CPI均不及预期 , 加息的紧迫性降低 。数据显示 , 8月美国CPI环比涨幅为0.3% , 低于6月与7月的数据 , 也低于此前预期的0.4%;同比则为5.3% , 低于预期的5.4% 。8月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3.5万 , 创下今年1月以来最小增幅 , 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新增75万 。
即使美联储11月开始缩减购债 , 但仍强调缩减购债的时机对加息没有直接信号意义 , 这表明缩减购债不代表其政策出现实质性调整 ,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将是渐进的 。缩减购债和明年加息的可能性会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下降的压力 , 而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市场预期、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商品供需恢复情况、物价上升速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
二是疫情带来的供应失序尚未缓解 。多波疫情冲击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 致使供需严重错位 , 久久不能缓解 。全球重要港口的拥堵和运费飙升 , 就是供需失序的体现之一 。在大宗商品市场 , 企业生产、运输等多环节均受到疫情冲击 , 运费高昂、物流效率低下带来的生产受限 , 对供应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 , 疫情和政治因素使得一些国家提前重新布局产业链 , 也增加了供需错位带来的价格波动 。供需的再平衡同样需要时间 , 因此预计消费品价格回落可能延后到明年后期 。
三是能源价格使全球物价水平保持在较高位 。成品油、天然气、电等能源作为发达国家CPI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权重较大 。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 , 即使按照当前价格水平计算 , 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比涨幅仍然较大 , 影响CPI维持高位 。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涨至每桶80美元上方 , 如果今年后期和明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当前价位 , 必然成为支撑通胀水平的重要品种 。另一个重要能源天然气即将开启消费旺季 , 全球各国都在抓紧时间为冬季储备天然气 , 供应紧张的情形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 高价位可能持续整个冬季 。另外 , 不少国家选择天然气作为发电燃料 , 天然气价格提升的同时会带动电价上涨 。
四是预计主要国家PPI在明年二季度会有显著回落 。随着供应的逐步恢复 , 预计除能源外 , 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继续回落 , 超越5月价格高点的概率不大 。在高基数的影响下 , 明年二季度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会出现同比负增长局面 , 带动全球主要国家PPI大幅回落 , 但回落的幅度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为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赵公正 郭 芮)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