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安防报警器 霍尼韦尔安防监控



文章插图
霍尼韦尔安防报警器 霍尼韦尔安防监控

文章插图
自2013年美国棱镜计划被曝光后 , 中国对于外资安防企业的态度开始发生巨大转变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 中国安防建设 , 特别是政府安防建设都依赖外资企业生产的设备 。即便是海康大华横空出世 , 中国安防开始抬头的日子里 , 也是一直保持着平等竞争的状态 。
但在棱镜事件曝光后 , 中国政策开始大量向国内企业倾斜 , 不仅要求政府、军方的安防设备全部采用国内企业设备 , 同时在十三五期间还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部署雪亮工程等等 。
对于国内安防企业来说 , 这是利好 。但对于国外安防企业来说 , 从2013年开始 , 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市场份额 , 都被国内企业大幅反超 。也因此 , 那些原本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日本系、北美系、欧洲系、韩国系、以色列系的外资产品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 , 大量的安防工厂开始远离深圳、杭州等一线安防城市 , 向内陆迁移 , 更有甚者退出国内安防市场或转移做智能锁、智能门禁等技术含量稍低的安防产品 。
总体来看 , 随着国内安防企业的大幅进步和政策的支持 , 外资安防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环境变得如履薄冰 。而在这样严苛的外部环境下 , 有一家外资安防企业却能够频频同政府合作 , 甚至建设属于自己的产业园区和总部 ,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
而它 , 就是霍尼韦尔 。
独特的战略定位
比起七八十年代蜂拥而至的外资安防企业不同 , 霍尼韦尔早在1935年就在中国设立了分销机构 , 可以说从对中国的了解来看 , 霍尼韦尔本部对于中国及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 而这份认识让他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同中国政府打交道 , 如何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 。
而这份认识不仅让霍尼韦尔把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最重要的市场 , 还让霍尼韦尔为中国市场制定出了“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全球”、“成为中国式竞争者”的独特发展战略 。同其他早期进入中国安防市场外企的粗犷式管理和经营不同 , 霍尼韦尔发展战略紧密围绕我国整体规划 , 充分利用其在节能、环保、安全、安防等领域的实力 , 帮助中国在城镇化、加快产业升级和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
抗疫期间霍尼韦尔多次捐献抗疫物资
举例来说 , 在此次疫情期间 , 霍尼韦尔第一时间捐赠了超过200万美元的抗疫物资、(包括50万KN95口罩和3000台霍尼韦尔空气净化器)、捐助消防安防设备支持西安版“小汤山”和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助力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复工等 。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对于中国的社会责任感和战略定位帮助他们赢得了政府机构最大程度上的信任 。
除了战略定位外 , 霍尼韦尔还根据中国政策做了很多合适的企业策略调整 , 比如紧跟我国的“数字中国”、“美丽中国”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等等 。可以说 , 霍尼韦尔中国分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中国通” 。
此外 , 霍尼韦尔得到政府信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守信 。今年1月20日 , 霍尼韦尔签约武汉东湖高新区新兴市场总部项目 , 但紧接着就爆发了新冠疫情 , 武汉封城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 霍尼韦尔总部在考虑过后依然决定履行同武汉高新区的约定 , 维持在武汉投资的决定不变 。
3月21日 , 得益于武汉政府的支持 , 霍尼韦尔在光谷注册成立霍盛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正式落地武汉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张宇峰说:“我们双方在困难时期遵循防疫要求加速推进项目落地 。我们和武汉政府多次商讨如何利用霍尼韦尔的创新技术打造智慧武汉 , 比如帮助武汉学校营造更为健康的环境、智能化升级改造武汉医院等 。”
独特的战略定位、对中国的责任感、紧随国家政策及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 , 让霍尼韦尔从政策和心理青睐两个角度上赢得了政府的信任和尊重 , 也让霍尼韦尔成为在中国最成功的外资安防企业之一 。
综合解决方案高度符合中国企业级客户需求
在棱镜事件之后 , 政府、军方企业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开始全面启用国产安防产品 , 但这仅限于视频监控等关乎隐私信息的产品 , 涉及到政府所属的智能建筑、消防、报警等领域则依然保持着平等竞争的状况 。
而从霍尼韦尔的产品领域来看 , 霍尼韦尔目前的安防产品涵盖了安全防范、消防报警、公共及消防广播、楼宇控制与节能、现场设备、风机盘管及能源管理等业务线 , 在智能楼宇运营维护管理方面构建了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 为建筑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安全、节能、舒适、健康的综合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和“一站式”产品购买便利 。
这点完全符合我国对于外资安防解决方案的需求 。即从楼宇智能化为出发点的限于安全、节能、高效的办公环境的需求 。
而在这点上霍尼韦尔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为世界最大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提供了全天候综合安防解决方案 。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据了解 ,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 , 上海国家展览中心要求安防系统具备集成化、智能化、高可靠性、高运营效率、可与上海公安系统无缝连接等要求 。霍尼韦尔 HUS 开放型安防管理平台无缝集成监控、门禁、报警三大系统 , 并连接上海市公安平台 , 系统规模达到 3000 多路视频监控、2300 道门禁控制、 1700 点报警探测 , 为国家会展中心提供 7/24 全天候综合安防解决方案 。
在消防领域 , 霍尼韦尔通过安防系统为消防系统提供以视频为核心的安防数据 , 基于预案管理功能 , 通过火警视频复核、消防广播联动、智能疏散指示等协同作用 , 为住宅、商业和工业提供综合安防消防解决方案 。
值得一提的是 , 霍尼韦尔的安防与消防事业部针对消防业务特别研发了综合安全集成平台(HUS) 和火灾报警系统(FAS) 。通过这两个系统高度的集成性 , 可以将各类安全探测器及高清视频技术应用于工业场景 , 特别是能与主流 SCADA , DCS 等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做集成 , 辅助工业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监管 , 适当的工程设计配合预案编程 , 能够较好的担当安全环境的危险性评估 , 参与安全监管的辅助决策 。
霍尼韦尔在中国安防事业的切入角度正中靶心 , 从30多年前开拓和引导报警市场发展 , 到今天融合全球性先进技术、以软件和服务驱动生产力 , 霍尼韦尔通过综合安全集成平台构建稳定可靠、数据安全、信息共享、综合防范来保障客户业务运营的有力支持 , 提供高度集成化、综合性强的系统解决方案深入服务于企业级客户 , 继续在控制领域深入发展和不断创新 , 如门禁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楼宇管理系统等上深度开发;对于涉及机密数据和敏感信息的监控系统 , 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或系统 , 高度保证了企业及用户的自身利益和信息安全 , 这也成为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安防市场发展的教科书式案例 。
从霍尼韦尔到博世 , 智能楼宇或成外资安防企业最好的发展道路
纵观全球安防50强 , 海康大华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 , 亚萨合莱主营业务是智慧门禁 , 而随着博世安防通讯系统正式更名为博世智能建筑科技 , 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只有安讯士在主营业务上仍然和国内安防企业重合度很高 , 而从营业额上我们可以看出 , 排名前10以外的企业相比海康大华有着巨大的体量差距 , 几乎无法造成威胁 。
而外资企业从中国的退潮 , 也正是中国安防企业反攻国际市场的号角 。随着国内视频技术的高速发展 , 我国已经成为物联网、通信技术、智慧城市技术最为成熟的国家 。在此基础上 , 再在相关技术同国内大厂厮杀显然需要巨量的成本 ,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
【霍尼韦尔安防报警器 霍尼韦尔安防监控】而转型向同样拥有众多安防技术 , 但需要集成水平更高的智能楼宇市场 , 已经成为很多安防企业的最好选择 。
据 Marketsandmarkets预测 , 智能楼宇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增长至317.5亿美元 , 我国的智能楼宇市场2019年也维持在了6000亿元的高位 , 并有望于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 从市场规模和成长性来说 , 很多企业都对该市场抱有了很高的期望 。
此外 , 对于像霍尼韦尔和博世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 , 安防部门作为集团的一部分并不是一定要在行业内做到第一 , 而是通过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将安防技术和集团的技术成果进行充分的交汇产生更大的价值 。
以霍尼韦尔为例 , 霍尼韦尔作为全球性的企业集群 , 仅在中国就拥有50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 , 业务内容涵盖飞机、建筑、工厂、供应链、人员互联等等 。而随着全行业对于智能化的需求不断上涨 , 安防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 将为像霍尼韦尔这样的大型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 。
而智能楼宇市场高集成性、高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的特点正适宜霍尼韦尔安防部门的发展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应用 , 能让集团和安防部门实现双赢 , 同时进一步实现集团的社会价值 , 推动城市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
而对于国内安防市场来说 , 我们既希望霍尼韦尔在安防行业带给我们全新的精彩 , 也渴望看到在智能楼宇市场他们的出色表现 。
作为扎根中国几十年的企业 , 我们对霍尼韦尔的感情既有作为对手的惺惺相惜 , 也有作为伙伴的真挚热诚 。而智安物联网也希望在武汉建成的霍尼韦尔新兴市场总部 , 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