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mini参数配置详细 ipadmini 参数



文章插图
ipadmini参数配置详细 ipadmini 参数

文章插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 iPad mini都被大家称为「被苹果遗忘的机子」 。原因无他:如果不算最新推出的iPad mini 6 , 上一次iPad mini更新外观已经是2015 , 也就是6年前的事情了 。这缓慢的更新进度也让iPad mini成为了除iPod touch以外 , 苹果在售的产品中最「复古」的一款 。
虽然mini6在苹果眼里排不上号 , 但在全球数千万mini用户手中 , 这款「小屏iPad」或者说「大屏iPhone」依旧是一款得心又趁手的平板产品 。平板电脑的产品定位让mini有着和「全尺寸iPad」如出一辙的软件体验 , 体验远超Android平板等「大屏手机」;与iOS同源的iPadOS与单手就能抓住的小巧体积 , 也让mini在游戏、影视等场景又真的能当作一台大屏手机来使用 。更重要的是 , 即使是最便携的mini , 也有着iPhone难以匹敌的超长电池使用时间 。
种种特性让mini尽管设计过时 , 但在平板电脑市场中依旧拥有一席之地 , 再加上绝大多数用户买iPad最终的目的都是腾讯优酷爱奇艺 , 即使这些软件中包含再多的广告 , 对采用了A12仿生芯片的mini5来说都完全不在话下 , 如何撬动这些iPad「钉子户」已经成为苹果最大的挑战 。
所以在2021年 , 我们等到了采用全新设计的全面屏iPad mini 6 。不过话又说回来 , 尽管全新的mini首次搭载了8.3英寸屏幕 , 同时还搭载了最新的苹果A15仿生芯片 , 账面上看极具竞争力 。但在手机屏幕越做越大 , 系统功能越来越全面的2021年 , 全面屏、A15与iPadOS又能否为mini带来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呢?
这是最便携的iPad
即使在发布前有所耳闻 , 作为一个11英寸iPad Pro的长期用户 , 在实际拿上手之后我依旧会被mini6的轻盈震撼 。298g的重量甚至比部分一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还要轻 , 再加上mini6出色的体积控制与极为合理的重心分布 , 在我看来mini6的手感已经达到Kindle的水准 , 甚至比iPhone 13 Pro Max或一些以重量见长的Android手机还要好 。
随手可以塞进口袋的体积与重量也为mini6带来了更多样、灵活的应用场景 。过去我在参加媒体活动时会选择搭配了键盘的iPad Pro作为修图和写稿工具 。尽管这样的组合比起更早之前使用的MacBook Pro或者XPS已经要灵活很多了 , 但外置的键盘依旧需要一个平稳的桌面 , 或者说得坐稳了才能支棱起来 。而接近一斤的重量也让我不敢长期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使用iPad Pro 。
不过在我改用mini6后 , 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小巧的机身尺寸搭配上iPadOS的悬浮单手键盘让我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单手使用iPad , 无论横屏还是竖屏 , mini6的重心始终在我手指的握持范围内 , 不需要像全尺寸iPad那样用手掌和手指卡住平板 。即使需要站着 , 甚至是走动时使用iPad , mini6都不会像其他全尺寸iPad那样施展不开 。
除了出活动或者当索尼相机的监视器外 , mini6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全尺寸iPad无法实现的应用场景——像看纸质书一样看漫画 。之前使用iPad Pro的时候 , 把iPad拿在手里就像是拿着一本150g铜版纸印刷的摄影杂志一样 , 需要坐下双手捧着iPad才能以比较舒服的姿势看书 。
但mini6完全不同 , 由于mini6的体积与重量完全不匹配 , 用mini6看书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是拿着Kindle一样 。这种「iOS彩屏Kindle」的体验 , 也是吸引我买mini6的其中一个原因 。
比肩旗舰的性能
尽管mini6在我的工作流程中可以完美地代替全尺寸iPad Pro , 但相信对绝大多数iPad用户来说 , 游戏和爱奇艺才是iPad的最大生产力 。性能方面 , 这一次苹果没有像过去那样用往年的过气芯片打发iPad用户 , 反而是极为豪爽地在mini6中塞入了最新的A15仿生芯片 , 这也让mini6首次拥有了与当季iPhone同台竞技的实力 。
在Geekbench 5测试中mini6拿到了1590/4457分的单核/多核成绩 。虽然这与iPhone 13 Pro的表现略有差距 , 但考虑到mini6仅配备了4GB运存 , 这样的性能差异其实也可以理解 。
而且就实际体验来说 , mini6除了屏幕比iPhone 更大 , 看得更清楚之外 , 更大的体积也给mini6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优势 。由于尺寸变大 , mini6的散热压力比iPhone 13要低许多 。不同于充着电就能烫手的iPhone , 即使是边充电边玩游戏 , mini6也不会出现明显地降温 , 更不会因为过热而降低屏幕亮度 。
说到屏幕 , 作为一个iPad Pro用户 , ProMotion技术的缺席在我看来是mini6其中一个最大的遗憾 。过去我常说iOS的跟手与高刷新率无关 , 身边多个长期使用高刷新率Android手机的朋友在上手把玩时也没能发现我给他们的是锁了60Hz的iPhone 13 Pro , 这种流畅跟手的体验一方面得益于iOS对触摸事件的响应逻辑 , 另一方面也有赖于iOS细腻的动画效果 。
但在mini6上 , 由于屏幕尺寸显著变大 , 过去在小尺寸iPhone上丝滑的动画效果在mini6的屏幕上就显得有些卡顿了 。由于图标等画面元素的位移明显变大 , 60Hz的mini6在画面出现移动元素时会显得十分顿挫 。以主屏幕图标移动为例 , 由于横屏时图标移动距离要大于竖屏时的移动距离 , 横屏时图标移动的顿挫感要明显大于竖屏的情况 。
如果说高刷新率只是mini6屏幕的遗憾 , 是苹果在成本面前的妥协 , 那iPad mini 6的屏幕果冻现象在我看来则是mini6最大的败笔 。可能是由于苹果预设用户横屏使用 , 90°与270°旋转的情况下mini6的果冻现象还较为不明显 , 但在竖屏使用的情况下 , mini6有着极为明显的果冻现象 , 对用户的观感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
iPadOS竟成最大短板
除了硬件上的不愉快 , iPadOS在我看来也是影响mini6使用感受的其中一个因素 。由于mini6改用了之前从未出现过的8.3英寸屏幕 , 这让不少软件都无法在mini6上正确显示 , 比如Netflix客户端会在画面的左右加入黑色的填充条 , 即使全屏也无法用尽屏幕空间 , 看起来就像在21:9的安卓手机上使用未经适配的16:9软件一样 。
同时 , 定位「电脑」的iPadOS也让iPad需要以更高的信息密度显示画面 。这对全尺寸iPad来说不成问题 , 但对于mini6来说 , 过于激进的虚拟分辨率定义让mini6的显示元素有些难以分辨 。同样以主屏幕为例 , 默认设置的mini6图标比iPhone 13 Pro的要大一些 , 但文字却比手机还小 。部分widget组件中的文字更是难以在正常阅读距离下看清楚 。
同时介于全尺寸iPad与iPhone之间的屏幕尺寸也让iPadOS无法完整用尽屏幕空间 , 失去平衡的主屏幕图标间距也让竖屏时的mini6看起来像一个16:9的安卓平板一样诡异 。软件应该是苹果的长项 , 但在mini6身上 , iPadOS的体验让人感到遗憾 , 甚至让我决定放下mini6 , 重拾3年前买的18年款iPad Pro 。
总结
在我看来 , 苹果之所以在mini6身上犯下这么多错误 ,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苹果没有找到mini6应有的产品定位 。换句话说 , 苹果也不知道这个比手机大、比全尺寸iPad小的设备应该在数字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苹果希望用户把mini6当作数字笔记本 , 于是给它配上了第二代Apple Pencil , 但果冻屏的现象又似乎暗示着苹果希望用户横屏使用 , 搬家后的音量键又似乎不想让用户横屏使用 。
尽管mini6有吸引我的地方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我在mini6身上看到并不是iPad Pro那样的全能 , 而是定位不清晰而导致的混乱 。当然了 , 软件问题可以通过更新修复 , 果冻瓶问题也可以通过改变装配方式来弥补 。但就现阶段的mini6来说 , 尽管它有不少优点 , 但它的优秀并不足以让我对种种短板妥协 。
【ipadmini参数配置详细 ipadmini 参数】不过考虑到全面屏的生态 , 我不建议任何用户选择购买上一代mini 。但如果mini6对你不是刚需 , 那买一台大屏手机可能更为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