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哪一代支持5g 新款苹果支持5g吗



文章插图
iphone哪一代支持5g 新款苹果支持5g吗

文章插图
2020年11月11日凌晨 , 苹果正式发布了M1芯片 , 试图将iPhone和iOS的成功复刻到Mac产品线身上 , 打造出苹果具有完全掌控力的软硬件生态圈 , 彻底打通PC、手机、平板、电视乃至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隔阂 。
作为ARM的早期股东 , 苹果一直都是ARM最高等级的授权客户 。从2010年的iPhone 4开始苹果便走上了自研之路 , 从Apple A6往后的芯片更是实现了基于ARM指令集的自主研发 , 较之高通骁龙基于Cortex-A公版架构魔改而来的Kryo内核技术含量更高 。Apple M1 , 就是苹果新一代自研的成果 。
【iphone哪一代支持5g 新款苹果支持5g吗】Apple M1曾被用于13英寸MacBook Air、13英寸MacBook Pro、Mac Mini、iMac 24和iPad Pro身上 。
严格来说 , 这款芯片在以iPad Pro为代表的 , 搭载ARM架构芯片的平板电脑(包括手机)领域属于秒天秒地秒空气的存在 。
但在以Mac系列为代表的PC领域 , 综合性能依旧打不过最新锐龙5000或第11代酷睿+RTX20/30、Radeon 5000M系列显卡组合的X86阵营 。
但是 , Apple M1的(相对)低发热和低功耗优势却又是上述X86阵营所无法比拟的 , 在某些专业软件上的执行效率依旧非常抢眼 。
如今 , 苹果给M1芯片打了一针“鸡血” , 衍生出了Apple M1 Pro和M1 Max , 并被用于新一代的MacBook Pro 14/16笔记本 。下面 , 咱们就来简单聊聊这两款新处理器的特色 。
快得吓人的M1 Pro
大家还记得苹果M1处理器的基本规格吗?
Apple M1采用5nm制程工艺 , 拥有160亿个晶体管 , 采用4大核+4小核的8个CPU核心 , 集成8个核心的GPU和16个神经引擎的AI核心 , 支持统一内存架构 。
作为对比 , Apple M1 Pro依旧采用5nm工艺 , 但晶体管数量却暴增到337亿个 , CPU升级到由8大核+2小核构成的10核心 , GPU翻倍到了16核心 。虽然神经引擎还是16核心 , 但独立的媒体引擎却支持硬件加速H.264、HEVC ProRes/ProRes RAW视频编解码 , 支持外接两台显示器 , 支持同时播放多达20条4K ProRes视频流 。
Apple M1 Pro延续了统一内存架构 , 总容量最高可达32GB LPDDR5 , 256-bit位宽 , 200GB/s高带宽和低延迟 , 内存模块依旧被直接封装到了处理器基板上 , 位于CPU晶圆的两侧 。
快得太吓人的M1 Max
Apple M1 Max则更厉害 , 它的晶体管数量进一步增加到570亿个 , 其CPU核心与AI引擎与Apple M1 Pro相同 , 多出来的晶体管全部用于强化GPU , GPU核心规模达到了32个 , 统一内存容量也翻倍到64GB LPDDR5 , 512-bit位宽和400GB/s高带宽真的吓死人 。Apple M1 Max支持外接四台显示器 , 支持同时播放多达7条8K ProRes视频流 。
吓坏X86阵营的性能表现
新一代的Apple M1 Pro/Max都采用了8大核+2小核设计 , 在Xcode、Logic Pro、Vectorworks 和Affinity Photo等应用环境下 , 它们的性能是配备4核Intel Core i7处理器的2.1~3.7倍 , 是配备8核Intel Core i9处理器的1.7~2.1倍 。
Apple M1 Pro/Max分别集成16核和32核的GPU , 在Final Cut Pro、Maxon Cinema 4D、Blackmagic DaVinci Resolve Studio、Adobe Photoshop和Affinity Photo等应用环境下 , 它们的GPU性能是Intel Iris Plus核显的3.3~13.4倍 , 是Radeon Pro 5600M独显的1.4~4.5倍 。
除了性能更强以外 , 基于ARM架构的节能特性 , 14英寸的MacBook Pro在播放视频和浏览网页时的续航分别可达17小时和11小时 , 16英寸的MacBook Pro更是高达21小时和14小时 。
以16英寸的MacBook Pro为例 , 它仅需140W的电源适配器就能满血运行 , 而采用X86架构处理器+RTX30系列的笔记本普遍却需要180W以上的功率支持 。
ARM真的可以逆袭X86了吗
去年Apple M1的发布 , 让我们看到了ARM逆袭X86的曙光 , 虽然搭载M1芯片的Mac在兼容性方面略有不足 , 但近一年来的综合体验还是在稳步提升中 。
随着新一代Apple M1 Pro/Max的发布 , 苹果自研的ARM处理器终于可以在性能上全面拉开与X86阵营设备间的差距 , 相关生态也逐步完善 , 未来可期 。
实际上 , 除了苹果以外 , 我们还看到了很多ARM阵营厂商的努力 。比如高通旗下的骁龙8cx系列 , 联发科在今年也针对Chromebook笔记本发布了迅鲲品牌 , 虽然它们的规格远不如M1系列 , 但用于入门级的PC类产品问题不大 。
ARM在年中发布的Cortex-X2和Mali-G710也为高性能ARM PC奠定了硬件基础 , 理论上它们的强强联合可以打造出不逊于M1的芯片 , 欠缺的就是芯片厂下定挥师PC战场的决心 。
一般来说 , 构筑完整的生态闭环 , 并不是依靠某几个厂商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 , 但苹果属于科技圈的“异类” , 无论是品牌、技术、资金还是用户基数都足以支撑起其构筑生态帝国 。微软和谷歌有系统 , 但缺少芯片;高通和三星有芯片 , 但没有系统;不同芯片间还存在架构、频率和性能间的差距 , 开发人员要想进行全面适配 , 势必牺牲部分运行效率 , 让APP兼容更多低配置的机型 , 从而影响其在高性能平台上的表现 。
作为普通消费者 , 我们自然是希望苹果Apple M1 Pro/Max和新MacBook Pro能取得巨大成功 , 并进一步刺激其他ARM阵营的上下游生态企业奋起直追 。同时 , 也希望微软Windows 11能提升对ARM架构处理器的兼容性和执行效率 , OEM厂商也能推出更多高性价比的Windows on ARM设备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