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 元宵汤圆区分


院校和汤圆做法不同、吃法不同、馅料不同和储存方式不同,它们都是中秋节人们的吃食,是传统元宵节的习俗,只不过因为南北方文化差异吃的不同而已 。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北方元宵是将馅先切好,再放江米粉筛成球形的元宵,南方的汤圆和包饺子一样,将糯米粉和成面团,再包馅,这是两种做法不同,口感也不同的食物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作为年节里最后一个高潮,大街小巷都会张灯结彩进行庆祝,赏灯、猜灯谜、看烟花、吃元 。
拓展资料:
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 。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 ,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把“浮元子”改称汤圆 。
元宵是中国传统小吃之一,属于节日食俗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 。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均为不同的食品 。
【汤圆 元宵汤圆区分】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