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高瓴、经纬纷纷布局,万亿睡眠健康产业迎来大爆发( 三 )


佩戴式检测设备和非佩戴式监测设备主要是家用设备 , 包括了智能手环、睡眠带、监测纽扣等 。
红杉、高瓴、经纬纷纷布局,万亿睡眠健康产业迎来大爆发
文章图片
睡眠健康软件与硬件设备的异同蛋壳研究院制图
“前几年检测设备融资比较频繁 , 但很快市场就发现 , 智能手环表等监测设备能够针对睡眠障碍人群监测睡眠状况 , 但如何帮助患者拥有好的睡眠质量仍然没得到有效解决 。 这也导致该细分赛道的融资降温 。 ”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
综上可见 , 无论是寝具为主的家居产品 , 还是睡眠监测类设备 , 在快速崛起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 对此 , 行业亟需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
#03
睡眠健康赛道的三大新机会
在睡眠健康行业寻找破局之路的过程中 , 三个大的趋势已经开始浮现 。
一是家居类企业与科技企业的逐步融合 。 科技企业将监测传感器结合在家居企业的产品中 , 实现睡眠监测与数据收集的目的 , 进而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 , 切入到睡眠服务产业 , 与后端大数据公司、医疗机构进行产业合作 , 整合行业资源 , 建立以睡眠产品为核心的睡眠健康服务平台 。
比如迈迪加与华为智选合作 , 共同推出了智能睡眠健康品牌MOKPLANET , 其研发的智能乳胶枕能够支持HUAWEIHiLink协议 , 枕头内嵌高精度传感器 , 可以监测用户的心率、呼吸率、睡眠周期、翻身次数、离枕次数等睡眠数据 。 用户可通过华为智慧生活App查看专业睡眠报告 , 直观了解睡眠质量 , 发现睡眠异常 , 获取睡眠改善建议 。
又比如麒盛科技与九爱科技推出了“爱放心”系列健康智能床 , 该智能床基于多相传感智能监测技术 , 实现对睡眠过程体征的精准监测 , 提供入眠辅助、打鼾缓解、呼吸暂停预警、紧急救援触发等特殊功能 , 尽可能避免用户因睡眠过程突发问题产生的意外 。
“融合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一个趋势 , 因为产品与服务将很难区隔 , 家居企业能够尽量从卖产品到转为卖服务 , 而科技类的硬件企业也不用自己去找渠道 , 变成了TOB的生意模式 , 有了全新的盈利机会 。 ”资深投资人吴茜表示 。
二是数字疗法的逐渐成熟与相关产品的涌现 。 数字疗法是由软件程序驱动 ,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 , 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 。 数字疗法可以单独使用 , 也可以与药物、医疗器械或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 这一领域的代表企业有正岸健康、优梦思等 。
“自疫情爆发以来 , 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代表的数字疗法在行业里太火了 , 很多企业、产品一拥而上 , 使得赛道很拥挤 , 特别是同质化太明显 。 ”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员张继辉教授告诉动脉网 , 各家企业要做好差异化 。
如何做?从行业的演进来看 , 起初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在线上 , 大多以文字或者音频为主 。 目前也有加入动漫 , 或将文字、音频不同模块进行组合 。 另外 , 有些企业也在尝试用聊天机器人去改善病人的状态和增加互动性 。
“更重要的是 , 对于数字行为疗法 , 若要让医生有信心使用 , 就要做临床试验 , 去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以及究竟对哪些病人会更加有效 , 给出这样的数据 。 ”张继辉教授特别强调 。
三是生活方式医学赛道的出现 。 生活方式医学是通过干预生活方式进行治疗和管理疾病的新兴医学模式 , 其是指通过饮食、运动、压力管理、戒烟以及其他各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控制疾病 。
这一领域目前的代表企业有速眠科技 , 其创始人韩振亚认为 , 解决睡眠问题第一步是先学会睡个好觉 。 生活方式主要分为吃、动、睡 , 通过这三步的改善即可解决慢病问题 , 即通过干预慢病患者生活的饮食、运动量和睡眠节奏 , 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 , 让患者知信行并逐步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技巧和方法 , 找回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