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什么会发光 月亮为什么只在晚上发光

月亮为什么只在晚间出现??其实白天和晚上都有月亮,只是由于在白天太阳光太强烈,使我们看不到月亮了 。而到晚上我们所站的地方是黑暗的,所以我们就能看到月亮了 。所以人们不知道这个现象就误以为:晚上月亮出来,白天太阳出来谁说白天没有看到过 有时候早上就能看到东边太阳西边月亮的对 有的时候 白天看都看的到!
因为太阳太亮了就把月亮的光遮住了 所以有的时候白天看不到月亮因为地球是圆的,白天月亮在你看不到的地球另一面白天阳光太强喽

月亮为什么会发光 月亮为什么只在晚上发光

文章插图
月亮为什么只在晚上出来?白天有时也出来,只是看不见,因为太阳光太强烈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 。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 。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 。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 。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 。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 。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 。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 。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 。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 。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
【月亮为什么会发光 月亮为什么只在晚上发光】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 。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 。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 。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 。背面未发现“质量瘤” 。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 。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 。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 。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 。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 。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下表[]以满月亮度为100,列出不同月龄时的亮度值 。从中可以看出,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 。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 。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
下弦月,下弦月的日子里月亮每天后半夜升起到白天才落下,所以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月亮还没落下去 。清晨当太阳不是很亮的时候就会出现西月东日的景观,同样上弦月的日子里月亮在太阳落下之前就已经升起了,会出现东月西日的景象 。当然,前提是月亮和太阳不能离得过分近,也就是在阴历15前后
所以并不是只有晚上才会出现月亮.白天有太阳.我们看不见她.白天的太阳光强烈,月光显不出来了因为月亮是不发光的~
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所以能看到月亮的时候太阳已经转到地球的另一半,能看到月亮的半球周围就是黑暗,而人们把黑暗定义为夜,所以月亮就是晚上出来的啊~~一般说月亮都是出现在夜晚太阳落山之后,可是有时候我们会在大白天看到淡淡的月亮挂在天上 。遇到这样的事,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您只要多留意一下,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常有的事 。您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亮一起绕太阳转的时候,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就不断变化 。有时候月亮和太阳位于天空中同一方面,或相隔不远,白天太阳在天空中出现的时候,月亮就在它的旁边,但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我们无法看到月亮 。有时候月亮与太阳相差180o左右,那么,月亮只能夜晚的天空中见到 。如果遇到月亮与太阳离得不太远也不太近,即上弦或下弦前后的那些日子里,月亮就会在大白天与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有时出现在太阳的东面,有时出现在太阳的西面 。
上弦(农历初七八,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西边的半圆,因月相如弓而得名)前后,月亮在太阳东面 。这几天月亮是在太阳升起几个小时之后出现的,当午后太阳偏西时,月亮升得很高,已经清晰可见了 。这时月亮在东,太阳在西,同时挂在天空中 。因此,在农历初四五到十一二之间,从上午到下午,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就可以在太阳的东面看到一个朦胧的月亮 。
下弦(农历二十二三,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东边的半圆,因月相如弓而得名)前后,月亮位于太阳的西面 。月亮比太阳早升起几个小时,黎明的时候,太阳还没出来,月亮已经挂在微亮的天空中了 。当黎明太阳升起的时候,月亮已经爬得老高了 。此后,到月亮从西边落下去之前,月亮和太阳一直“搭伴”在天上,光芒四射的太阳在东,黯然失色的月亮在西 。它和太阳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