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气候多变饮食需调整

今天分享一篇【夏至已至 气候多变饮食需调整】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夏至已至 气候多变饮食需调整】夏至作为中国最早的节气,到了夏至这一天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法 。夏至的白昼的时间达到最长,可能长达15个小时 。同时从阳光照射来看,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过后我国各地的气候也发生改变,多雨、气温升高、雷雨多等 。而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也会出现不同的状态,夏至调养身体时在饮食上要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多变 。
夏至的气候
气温的达到最高
民间有俗语讲夏至不过不热,夏至是一个反应了四季更替的节气,虽然夏至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开始向南平移,中午的太阳的高度也会降低 。但是太阳对地面释放出的热量会增多 。
所以,夏至过后气温会持续升高,甚至我国的一些城市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夏至过后 。夏至过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的耐热性受到极大挑战,容易发生中暑问题 。
南方多雨季节
杜甫有诗“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云雾密难开 。”形容的就是江淮地带的梅雨季节 。
在夏至过后,也是江淮地带梅雨季节的到来之时,此时容易出现持续多天的阴天、下雨等气候现象 。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增大、气温高、气压低 。
随着夏至过后的梅雨季节到来,衣物、食物、器具等容易霉变,生活环境上蚊虫、细菌滋生繁殖,河水质量严重下降 。
人体在梅雨季节,一方面会因为的湿度的增大、蚊虫的繁殖而出现脾湿、丘疹,另一方面,细菌的繁殖会引起多种肠道问题 。
雷雨、阵雨多
夏至过后空气的对流强烈,容易发生雷阵雨,来也急,去也急,并且下雨范围比较小 。往往出现这种天气时,会带来自然灾害以及避雨不及时而受凉 。
自古我国各地为了应对夏至的气节变化,期盼身体健康,会制作出各种美食 。
夏至的饮食习俗
吃面
北方相对于南方来说,夏至过后空气干燥,容易发生上火和食欲不振的现象 。为了开胃降火,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在这一天北方的凉面热销 。
并且,在中医里有“淮小麦”这一味药,夏至吃面食还可以养心安神,正好符合“夏养心”这一养生原则 。除了面条之外,各地还有吃混沌的习俗 。
吃狗肉
在岭南地区夏至至今还保留着吃狗肉的习俗,人们认为狗肉属于进补食物,夏至吃狗肉可以抵御疾病的入侵,少感冒生病 。所以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这一说法 。
其实,除了夏至相应的饮食习俗之外,人体会随着天气的改变而出现不适、小毛病等,而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饮食也要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做调整 。
饮食要改变
1.解暑降温
夏至过后气温升高,人体的耐热性如果不好,很容易发生中暑、心烦、胸闷和上火现象 。所夏至过后在饮食上要注意清心降火 。
在日常饮食方面,可以食用绿豆汤、绿豆粥、苦瓜汤、豆沙、蔬菜粥等 。
在茶饮方面,则可以选择降火茶,如金银花茶、莲子心茶、藿香茶等,可以降火、解暑、安神 。
2.利水祛湿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夏至过后南方会出现梅雨季节,此时因为湿度大、闷热,人体容易发生脾湿现象,导致食欲不振、大便溏稀、乏力、气短、痰多、恶心等现象 。
所以针对夏季脾湿可以选择利湿食物,如冬瓜薏米汤,可以祛湿健脾,消肿;山药粥,健脾美肤;红豆粥,祛湿健脾的同时还能美颜 。如果脾湿严重,还可以服用中药丸剂 。
3.吃姜
民间有俗语讲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之所以要吃姜,一方面容易因为脾胃失调,而出现腹泻、腹痛等问题 。另一方面,夏季雷雨急,降温设备的使用,导致人体热平衡系统出现问题,抵抗力下降,容易发受凉感冒 。
生姜,在中医看来性味辛、温,能散寒防病、止痛、开胃、健脾、提神、解暑 。所以,夏吃姜也是有养生道理的 。
夏季生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姜汤、酱生姜、姜糖、姜撞奶等等,不仅可以防治疾病,还可满足口舌之欲 。
4.喝粥
夏季因为天气热,人体容易出汗,同时炎热的天气也让消化功能减弱 。此时不妨吃粥,一方面可以补充人体水分,又富有多种营养 。另一方,粥易吸收,不会造成脾胃负担 。
夏季的粥要多样化,如海鲜粥、荷叶茯苓粥、南瓜粥、八宝粥等等,既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可以达到喝粥养生的效果 。
结语:夏至已至,随着夏至到来,季节也会发生改变,如多雨、闷热、气温高等,而人体会因为气候的改变出现多种问,如脾湿、皮肤丘疹、胃肠道问题等等 。应对不同的身体问题,饮食上也要多做改变 。上文我们不仅介绍了夏至的饮食习俗,还介绍了夏至养生的饮食变化 。希望各位在夏至过后多加注意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