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当心冷暖变化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当心冷暖变化】今天分享一篇【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当心冷暖变化】希望大家喜欢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 , 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 , 一般在每年在3月5日或6日 ,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 , 渐有春雷萌动 , “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
节气简介
惊蛰(jīng zhé) , 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 ,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 , 春雷始鸣 , 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 , 万物出乎震 , 震为雷 , 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 , 始雷发东隅 , 众蛰各潜骇 , 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 , 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 , 大地回春 , 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 , “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 , 就多年平均而言 , 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 , 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 , 桃花红、梨花白 , 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侯规律 , 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 , 雨水渐多 , 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 , 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 , 当心冷暖变化 , 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
时节变化
“春雷响 , 万物长” ,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 气温回升 , 雨水增多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 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 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 , 沿江江南为8℃以上 , 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 , 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
“春雷惊百虫” , 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 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 , 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桃花开 , 猪瘟来” , 家禽 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这时 , 气温回升较快 , 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 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 , 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 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
意义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如“未过惊蛰先打雷 , 四十九天云不开” 。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 , 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 , 暖春分”等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 。如“惊蛰刮北风 , 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 , 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 , “惊蛰”前后 , 之所以偶有雷声 , 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 , 由于南北跨度大 , 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就多年平均而言 , 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 , 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
惊蛰
和其他节气相同 , 惊蛰日期也和农历没有必然联系 。
每年3月4日~7日 ,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 , 春雷始鸣 , 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
“春雷响 , 万物长” ,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 气温回升 , 雨水增多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 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 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 , 沿江江南为8℃以上 , 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 , 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
农谚“到了惊蛰节 , 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 , 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 , 一刻值千金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 , 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 , 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 , 天气不稳定 , 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 , 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 , 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 , 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 , 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 , 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 , 继常年冬干之后 , 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 , 对水分要求敏感 , 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 , 栽后要勤于浇灌 , 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 , 含义是:春雷乍动 , 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 , 万象更新 。通过细致观察 , 积累物候知识 , 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 , 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 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
惊蛰养生 饮食清淡多养肝
饮食要清淡多吃梨
惊蛰时节 , 乍暖还寒 , 气候比较干燥 , 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 。专家称 , 生梨性寒味甘 , 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另外 , 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 , 饮食宜清淡 , 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 , 刺激性的食物 , 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另外 ,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 , 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 , 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 , 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
穿衣应以捂为主
天文专家提醒说 ,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 , 但气温变化比较大 , 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 , 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
一些年轻人 , 尤其是姑娘们 , 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 , 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 。如气温太低 , 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 , 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 , 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 , 缺乏保护 , 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 , 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 , 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因此 , 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 , 以“捂”为主 。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雷响 , 万物长” 。专家称 , 春天万物复苏 , 应该早睡早起 , 散步缓行 , 在春光中舒展四肢 , 呼吸新鲜空气 , 舒展阳气 , 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 使自己的精神愉悦 , 同时增强体质 , 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 保持身体健康 。
少酸多甘健脾滋肝
春天是属肝的季节 , 肝气容易亢奋 , 食物五味中酸味可以助肝气 , 多吃会造成肝气过旺 , 不仅身体不适 , 而且会损伤脾胃 , 使吃下的食物不易消化 , 所以此时要少吃酸梅、话梅等零食 。糯米、黑米、燕麦、南瓜、红枣、桂圆、栗子等甘味食物要多吃 , 甘味最宜补脾气 , 脾脏强健了反过来可以滋养肝气 。
健走乃初春首选
经过一个冬季 , 身体各脏器的功能仍处在比较低的状态 , 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 , 所以初春的运动只要将身体舒展开就好 。养生专家认为 , 初春宜健走 , 在和煦的阳光下 , 呼吸着草木制造的“鲜氧” , 健步而行 , 让腿、背、腹、臀各部位大肌肉群交替收缩和放松 , 逐步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 肺脏得到清洗通畅 , 身体也逐渐调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