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来源是怎么样的 李姓的由来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1、源出嬴姓说
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
2、李树图腾说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 。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 。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
3、源出姬姓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 。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
李姓的名人:
1、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
2、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丞相 。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使魏国富强,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悝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3、李兑:战国时期赵国人,在赵惠文王时担任相邦、司寇、封奉阳君 。
4、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西挫强秦,北破匈奴,封武安君 。
李氏来历,李姓的由来 。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扩展资料:
李姓的其他由来传说
1、姬姓的改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住在钟离国 。武王灭商后,封这支巴人于巴,遂有巴子国 。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一部分巴人留居渝境成为板楯蛮,而南迂湘西的武陵蛮,东迂到鄂车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 。这支巴人以虎为图腾 。改姬姓为季姓 。公元303年,李姓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这是李姓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 。至今近3000年历史 。
2、皇帝赐姓和少数民族改姓,西南少数民族有很多李姓 。他们有皇帝赐姓的后裔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改为李姓 。唐代名将徐踬,被太宗皇帝赐于李妊 。
自3世纪“永嘉之乱” 后,社会动荡,群雄混试,少数民族乘隙进入中原,从此中原融入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血 。李姓包括其它姓氏亦是如此,融入李姓的主要是匈奴人和鲜卑人等等,这些因素使李姓发展比较迅速,使他们成为第一大姓的重要原因 。
李姓的来源是怎么样的?李氏的来源在历史上颇有讲头:
传说,商朝有个理官叫李徵,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因而忤逆了残暴的纣王,被官兵追杀,一路磨难,饥寒交迫 。在逃亡途中,饿的只剩一口气的时候,发现前方有一棵李树,他就摘了李子充饥,这才没有饿死 。为感李子活命之恩,他指树为姓,改姓李 。
李姓盛产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2个朝代的皇帝姓李,李姓称帝者共计58人,创百家姓中之最 。据考证,李姓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
在所有李姓王朝中,唐朝时最强盛的 。李氏宗谱中最为显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引领大唐盛势数百年,成就当时世界第一大国 。
后来,唐朝衰败,唐氏世系子孙李衙临危受命,携四子背井离乡,意图再起大唐盛业 。他们逃至江西某村落,发现此地易守难攻,风景秀丽,便落脚此处 。李衙便成了江西磨刀村李氏第一人,李衙与四子隐居在此,李氏皇族血脉才得以保存 。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李姓的来源简介)1、李姓的来源 。
2、李姓的来源和历史 。
3、李姓的来源简介100字 。
4、李姓的来源10字 。
1.出自嬴姓、出自他族改姓、出自他姓改李氏 。
2.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
3.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
4.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
5.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
6.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
7.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
8.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
9.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
10.是为洛阳李氏 。
11.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揭秘李姓是我国人口大姓,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李姓人口高达9500万 。相信大家从上学开始,班级里一定少不了姓李的同学,不过我们好像对自己姓氏的起源和历史往往比较陌生,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李姓在这千年以来的发展历程 。古代李姓皇帝约有60余人,其中大家非常熟悉的唐朝开国皇帝就姓李 。但李姓人口的爆发是在明朝以后,总人口翻了近18倍,比全国人口增长速度还高 。那下面就来了解下李姓的故事吧 。
1、李姓的起源
寻根问祖,正本清源 。李姓的由来可谓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 。
话说"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系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之孙,东夷族高阳氏原始氏族部落首领,居于帝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一带 。到尧舜时代,颛顼帝领导的这支部落分为八个氏族,其中之一的"庭坚"氏族首领皋陶,担任尧帝的大官(古代的大法官) 。皋陶过世后,其子伯益袭职"理官",执掌火种,驯养兽鸟,后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得以获官名"理"为氏 。
到殷商时期,伯益的后代理徵继续承袭大理之官,因正直敢言,又严于执法忤逆了商纣王的旨意,商纣王一怒之下,杀了理徵,其妻契和氏赶忙携幼子理利贞(出生于公元前1069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出逃到伊水旁(今河南嵩县),饥渴难耐下,见路旁有一颗李子树,结满了李子,便摘李子充饥,从而生存下来,最后在苦县落脚(今河南鹿邑一带)由此开枝散叶,延续万代 。
理利贞为记住先辈曾当过理官的经历,便以官名"理"作为自己逃往苦县在此地起家的原始氏族图腾;又感于摘李子活命之恩,遂又以李子树为原始氏族图腾,进而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名称,形成姓氏后,便改"理"为"李",理利贞由此更名为"李利贞" 。
故李利贞成为传说中的李姓第一人 。
由因《管子.法法》载曰:"皋陶为李",故又奉"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为"李氏血缘始祖"、"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为"李氏血祖"之说 。
于是在古代,李与通用,李姓起源于黄帝贵胄之说由此传开,历经3千多年漫长的悠悠岁月更替,在起起伏伏发展中弥久不衰 。
2、李姓的发展
到春秋时期,有个叫李耳的思想家,字伯阳,名聘,号"老子",他是楚国人,公元前604年9月14日出生于苦县励乡曲仁里,系李理贞的后裔),因他"博大精能",有"古之圣人"之称 。23岁时曾任周朝的"史",也就是管理藏书的史官;28岁时回楚国为相,56岁时辞官归隐于秦,专著《道德经》,成为道教始祖 。相传"文圣"孔子曾问礼于他而受益匪浅(有对联曰:"邹鲁圣人曾问礼,唐朝皇帝也求诗") 。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有明确的记载(参见《老子韩非列传》),由此,后世称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 。
李耳的后代后来入甘肃,迁徏定居陇西(东乡至临兆一带)后,历经昙公、崇公、伯考公、敢公、政本公、雍公、伦公"八位始祖"的开拓传承,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与文化影响力逐渐提升,便有了李姓最为知名的十二个郡望,即:陇西(甘肃,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赵郡(邯郸,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顿丘(河南浚县,始祖为李广世孙李忠)、渤海(河北辽宁渤海湾沿岸)、中山(河北正定,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广汉(四川广元,始祖为李广之父李尚)、襄城(河南许州)、江夏(湖北武汉)、梓潼(四川)、范阳(河北涿县及北京昌平房山一带)、梁国(河南商丘至安徽砀山一带)、南阳(河南) 。
其中,陇西郡陇西堂(狄道东乡槐里为祖籍地)的影响最为深远,至今保存有陇西李氏祠堂,陇西还有"华夏药都,李氏故里"之称 。
唐高祖李渊便来自陇西李氏(雍公房),自公元618年开创大唐以来,历经19帝历时289年的发展,尤其是唐太宗李时民打造的"贞观之治",及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成为李唐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大唐誉为世界第一大国,李姓作为国姓,尤受尊崇 。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灭唐以后,李唐皇室几近灰飞烟灭 。吴王李恪十一世孙李衙奉哀帝旨意带上李氏族谱流亡到江西建昌风景怡人的磨刀村生存发展,李氏皇族血脉得以保存,"磨刀李"由此而来 。
"磨刀李"传至泰陵公李承永时,因他迁任平江(即湖南平江)县令,便定居平江 。由此,平江李氏代表李姓皇室的主要一脉,重又开枝散叶,不断壮大 。明成化年间,李承永后裔在湖南岑川修建规模宏大李氏宗祠,将李姓的千年延续汇聚于此,诚谓"仙李蟠根大,倚兰奕叶光 。"
可见,李姓在岁月更替的千年风雨中,便有了经典的十二郡望、两大宗祠(陇西李氏宗祠和湖南平江李氏宗祠)可以寻根问祖慎终追远,数不甚数的李氏宗亲由此生生不息传承发展,弥久不衰地继往开来 。
3、李姓的荣光
纵观李姓三千多年弥久不衰的发展历程,有起起伏伏的低落绵延,更有不朽的辉煌与荣光 。
且不说上古时期传奇而又显赫的由"理"更"李"的厚重回溯,仅从正史记载的"李姓第一人"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李耳说起,到明清为止这一段不远不近的悠悠岁月,即可彰显李姓人才济济,名人辈出 。
在政治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了大成(巴人李姓于公元303年在四川所建,史称"成汉",为李姓所建的第一个王朝)、西凉(李暠)、后西凉(李宝)、唐(李渊)、后唐(李存勖)、南唐(李昪)、西夏(李元昊)、大顺(李自成)等十多个政权 。赫赫有名的君主有:西凉王李暠、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千古第一明君李世民、大顺王李自成 。有名的文臣武将有:战国名将李牧,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千古一相李斯,飞将军李广,唐代名相李德裕,唐代名将李靖、李勣,"万人敌"李晟,北宋名臣李纲,西魏八大柱国大将军李虎、李弼等 。
在文化上,有修都江堰的李冰,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李春;有诗仙李白,诗鬼李贺;有千古词帝李煜,词坛女杰李清照;有天文学家李淳风,活佛济公李修缘;有乐圣李龟年,药圣李明珍,思想家李贽……
李姓英才可谓浩若繁星,李姓荣光亦不胜枚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
4、"中华第一大姓"之说
李姓自河南苦县落脚起,发展到先秦时期,足迹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
迁移到四川的李姓巴人,以虎为图腾,在商朝时期就已扩展到今天的重庆巴南区,称巴子国,后来成为"板楣蛮" 。三国时候诸葛亮"六擒孟获",平定南蛮,便有少数民族改为李姓之说,这就是"洛阳李氏"的溯源 。
到秦汉时期,李姓人口深入两广地区 。
大唐立国以后,李姓便成国姓,陇西、赵郡李氏与博陵、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并称"五姓七望",李姓由此跻身望族(还有一说是十大高门士族:陇西李氏、沛县刘氏、兰陵萧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温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沿袭了皇室贵胄的辉煌 。开国元勋有诸将如徐氏(最有名的就是名将徐勣也就是《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军师徐茂功,更名"李勣")、安氏、杜氏、郭氏等16氏因立功亦受赐国姓,兼之沙陀、回纥、契丹、高车等各国各族以及朝鲜人、犹太人等外国人的融入,李姓人口在大唐帝国空前繁荣,史有"国中第一大姓"之说 。
到宋朝,有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等少数民族在改汉族姓氏时,首选李姓,人口亦有560万人左右,占当时全国人口的7、2%,居王姓之后,为"第二大姓" 。
到明清朝,也有蒙古人、满洲人及土著民族加盟李姓,人口仍有500多万人,占5、5%,居王姓、张姓之后,为"第三大姓" 。
据北宋初年所编《百家姓》记载: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于是,便有"到处都是李,遍地都是王"的流行之说 。
据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大陆李姓人口有9千万以上,占比达7、94%以上,加上散布国外的李姓华人华侨,截止2017年数据(不完全统计)达1亿3千万有余,排全球人口第一位 。同时,李姓、王姓、张姓、赵姓、刘姓等位列中华"十大姓",亦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说 。
即便在韩国、越南、朝鲜等国,李姓人口仅次于金和阮,为"第二大姓" 。
不过,大姓也好,小姓也罢,都平等地植根于世界及各民族之林,都是新时代从容自信的主人 。"古今一大姓,千年一家人",同处地球村,当守望相助仰望星空,拥抱诗和远方 。拙文旨在寻根溯源不忘历史,贻笑大方及不妥之处,或挂一漏万的地方,切望读者及万千宗亲见谅指正 。
是为记 。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汉族,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
【李姓的来源是怎么样的 李姓的由来】关于李姓的由来和历史和李姓的由来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