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氯氟烃大量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
扩展资料
臭氧层的保护
发展中国家必须于2005年之前将氟氯烃的排放量冻结在1995-1997年的平均数量上,而发达国家已于1996年间基本停止使用这些消耗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
因此,必须积极寻找新的制冷工质来代替氯氟烃类物质,世界各国已经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主要是应用两类制冷剂和确定三个发展方向 。
两类制冷剂为混合制冷剂和单一制冷剂,三个发展方向是使用HCFC,HFC及天然工质 。HFC是氢氟碳物质,其典型代表是单一工质R134a和混合工质R407c,这种物质的臭氧破坏指数ODP值为0 。
HCFC是氢氯氟碳物质,其典型代表是R22,其ODP值为0.05 。天然工质的典型代表为氨、CO2和碳氢类物质,如R600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氧层破坏物质
如果臭氧层被破坏,地球将面临什么灾难?臭氧层的破坏会增强紫外线照射地面的强度 。强烈的紫外线使植物受到损害,使浮游生物、鱼苗、虾、蟹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甚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进而影响全球生态平衡 。
全球臭氧层的减薄将会影响人类健康、地球生态平衡、近地面大气环境等 。臭氧每减少1%,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2%~4%,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3%~0.6% 。臭氧层减薄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增强的紫外线使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氮氧化物分解,在近地面形成以臭氧为主要成分的光化学烟雾 。
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是一种“痕量气体”,主要分布在离地面20~30千米的臭氧层里 。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0℃的情况下,如果把大气中的臭氧全部收集起来,全球的平均累积厚度仅3毫米左右,只相当于两个5分硬币的厚度 。可别小看这区区的3毫米,就是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辐射,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致命伤害 。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臭氧层破坏名词解释】此外,臭氧本身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浓度及在大气中的分布的变化也会对地球大气温室效应发生影响 。
在接近地面的对流层中,臭氧含量并不多,但是在近地面,臭氧是一种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污染物 。
可以说,在高空的平流层中,臭氧是“好”的;而在近地面,臭氧是“坏”的 。
地球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地球的地表之上,距离地球好几千米的高空之中,其实分布着一个大气层,而在这个大气层之中有一种气体,构成了我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一种保护作用,有了这种大气才能够让我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免受来自太阳紫外线的照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臭氧层 。但是这几年频频传出地球臭氧层被破坏的消息,那么地球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造化工制品对大气的污染,如氟利昂等 。氟利昂气体比空气轻,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 。在那里,紫外线会把氟利昂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则会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 。使臭氧变成氧气,臭氧被破坏而丧失了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会破坏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产生潜在的威胁,危及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存 。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的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保护层 。这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臭氧层破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1.过度砍伐森林
2.向空气中排放CO2,等各种有毒气体,形成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 。
3.过度开采石油和煤
4.对大量濒危动的灭绝负有直接责任
5.污染水源
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 。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290n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 。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 。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 。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
臭氧是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因此而得名“臭氧” 。由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层,使氧分子裂变成氧原子,而部分氧原子与氧分子重新结合成臭氧分子 。距地面15~50千米高度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离开太阳光就没有生命 。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 。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纳米的紫外线,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 。但是波长为200~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 。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然而,近1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 。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影响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 。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 。对有些危险如皮肤癌已有定量的评价,但其他影响如传染病等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实验证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 。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到15,000人;如果不对紫外线的增加采取措施,从现在到2075年,UV-B辐射的增加将导致大约1800万例白内障病例的发生 。
紫外线UV-B段的增加能明显地诱发人类常患的三种皮肤疾病 。这三种皮肤疾病中,巴塞尔皮肤瘤和鳞状皮肤瘤是非恶性的 。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的数据资料得到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若臭氧浓度下降10%,非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将会增加26% 。另外的一种恶性黑瘤是非常危险的皮肤病,科学研究也揭示了UV-B段紫外线与恶性黑瘤发病率的内在联系,这种危害对浅肤色的人群特别是儿童期尤其严重;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内,使得免疫系统可直接接触紫外线照射 。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他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 。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B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增加的UV-B辐射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影响相当大 。
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的DNA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这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来就不好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尤其是包括麻疹、水痘、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疟疾等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肺结核和麻疯病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等;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臭氧层损耗对植物的危害的机制目前尚不如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清楚,但研究表明,在已经研究过的植物品种中,超过50%的植物有来自UV-B的负影响,比如豆类、瓜类等作物,另外某些作物如土豆、番茄、甜菜等的质量将会下降;植物的生理和进化过程都受到UV-B辐射的影响,甚至与当前阳光中UV-B辐射的量有关 。植物也具有一些缓解和修补这些影响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适应UV-B辐射的变化 。不管怎样,植物的生长直接受UV-B辐射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同一种类不同栽培品种的植物对UV-B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在农业生产中,就需要种植耐受UV-B辐射的品种,并同时培养新品种 。对森林和草地,可能会改变物种的组成,进而影响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
UV-B带来的间接影响,例如植物形态的改变,植物各部位生物质的分配,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及二级新陈代谢等可能跟UV-B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样大,甚至更为严重 。这些对植物的竞争平衡、食草动物、植物致病菌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都有潜在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世界上30%以上的动物蛋白质来自海洋,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百分比往往还要高 。因此很有必要知道紫外辐射增加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此外,海洋在与全球变暖有关的问题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洋浮游植物的吸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去除途径,它们对未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海洋对CO2气体的吸收能力降低,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 。
海洋浮游植物并非均匀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中,通常高纬度地区的密度较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密度要低10到100倍 。除可获取的营养物,温度,盐度和光外,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阳光UV-B的含量过高的现象也在浮游植物的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 。
浮游植物的生长局限在光照区,即水体表层有足够光照的区域,生物在光照区的分布地点受到风力和波浪等作用的影响 。另外,许多浮游植物也能够自由运动以提高生产力以保证其生存 。暴露于阳光UV-B下会影响浮游植物的定向分布和移动,因而减少这些生物的存活率 。
研究人员已经测定了南极地区UV-B辐射及其穿透水体的量的增加,有足够证据证实天然浮游植物群落与臭氧的变化直接相关 。对臭氧洞范围内和臭氧洞以外地区的浮游植物生产力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与臭氧减少造成的UV-B辐射增加直接有关 。一项研究表明在冰川边缘地区的生产力下降了6-12% 。由于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还会影响鱼类和贝类生物的产量 。据另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如果平流层臭氧减少25%,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将下降10%,这将导致水面附近的生物减少35% 。
研究发现阳光中的UV-B辐射对鱼、虾、蟹、两栖动物和其它动物的早期发育阶段都有危害作用 。最严重的影响是繁殖力下降和幼体发育不全 。即使在现有的水平下,阳光紫外线B已是限制因子 。紫外线B的照射量很少量的增加就会导致消费者生物的显著减少 。
尽管已有确凿的证据证明UV-B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但目前还只能对其潜在危害进行粗略的估计 。
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的增加会影响陆地和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改变地球--大气这一巨系统中一些重要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如温室气体和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微量气体的排放和去除过程,包括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氧硫化碳(COS)及O3等 。这些潜在的变化将对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对陆生生态系统,增加的紫外线会改变植物的生成和分解,进而改变大气中重要气体的吸收和释放 。当紫外线B光降解地表的落叶层时,这些生物质的降解过程被加速;而当主要作用是对生物组织的化学反应而导致埋在下面的落叶层光降解过程减慢时,降解过程被阻滞 。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而减少,但对不同物种和某些作物的不同栽培品种来说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阳光紫外线也有显著的作用 。这些作用直接造成UV-B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的影响 。UV-B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于UV-B对初级生产力的抑制 。在几个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现有UV-B辐射的减少可使初级生产力增加,由南极臭氧洞的发生导致全球UV-B辐射增加后,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受到损害 。除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外,阳光紫外辐射还会抑制海洋表层浮游细菌的生长,从而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的潜在影响 。阳光紫外线促进水中的溶解有机质(DOM)的降解,使得所吸收的紫外辐射被消耗,同时形成溶解无机碳(DIC)、CO以及可进一步矿化或被水中微生物利用的简单有机质等 。UV-B增加对水中的氮循环也有影响,它们不仅抑制硝化细菌的作用,而且可直接光降解象硝酸盐这样的简单无机物种 。UV-B对海洋中硫循环的影响可能会改变COS和二甲基硫(DMS)的海-气释放,这两种气体可分别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中被降解为硫酸盐气溶胶 。
对材料的影响
因平流层臭氧损耗导致阳光紫外辐射的增加会加速建筑、喷涂、包装及电线电缆等所用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和老化变质 。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 。由于这一破坏作用造成的损失估计全球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 。无论是人工聚合物,还是天然聚合物以及其它材料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当这些材料尤其是塑料用于一些不得不承受日光照射的场所时,只能靠加入光稳定剂或进行表面处理以保护其不受日光破坏 。阳光中UV-B辐射的增加会加速这些材料的光降解,从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研究结果已证实短波UV-B辐射对材料的变色和机械完整性的损失有直接的影响 。
在聚合物的组成中增加现有光稳定剂的用量可能缓解上述影响,但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①在阳光的照射光谱发生了变化即UV-B辐射增加后,该光稳定剂仍然有效;
②该光稳定剂自身不会随着UV-B辐射的增加被分解掉;
③经济可行 。现在,利用光稳定性更好的塑料或其他材料替代现有材料是一个正在研究中的问题 。然而,这些方法无疑将增加产品的成本 。而对于许多正处在用塑料替代传统材料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解决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和迫切 。
对流层大气组成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平流层臭氧的变化对对流层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 。一般认为平流层臭氧的减少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使到达低层大气的UV-B辐射增加 。由于UV-B的高能量,这一变化将导致对流层的大气化学更加活跃 。首先,在污染地区如工业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即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的地区,UV-B的增加会促进对流层臭氧和其它相关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2O2)等的生成,使得一些的城市地区臭氧超标率大大增加 。而与这些氧化剂的直接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和室外材料等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在那些较偏远的地区,即NOx的浓度较低的地区,臭氧的增加较少甚至还可能出现臭氧减少的情况 。但不论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还是清洁地区,H2O2和OH自由基等氧化剂的浓度都会增加 。其中H2O2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对酸沉降的地理分布带来影响,结果是污染向郊区蔓延,清洁地区的面积越来越少 。
其次,对流层中一些控制着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的重要微量气体的光解速率将提高,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浓度如OH基的增加 。OH自由基浓度的增加意味着整个大气氧化能力的增强 。由于OH自由基浓度的增加会使甲烷和CFC替代物如HCFCs和HFCs的浓度成比例的下降,从而对这些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产生影响 。
而且,对流层反应活性的增加还会导致颗粒物生成的变化,例如云的凝结核,由来自人为源和天然源的硫(如氧硫化碳和二甲基硫)的氧化和凝聚形成 。尽管目前对这些过程了解的还不十分清楚,但平流层臭氧的减少与对流层大气化学及气候变化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正逐步被揭示 。
地球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氯氟烃、四氯化碳、甲烷等物质,加速了臭氧层的破坏 。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臭氧层破坏
比如我们平时所用的空调,它需要氟利昂来工作,氟利昂气体比空气轻,一经释放,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 。紫外线会把氟利昂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使臭氧变成氧气 。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臭氧层破坏
臭氧被破坏后,丧失了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一旦臭氧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会大大增强,紫外线的杀伤力很大,尤其是对生物细胞,这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产生潜在的威胁,危及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 。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1、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机制减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
2、破坏生态系统,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 。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
3、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大量鱼类死亡,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 。
4、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 。同时,它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
5、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并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浓度增加,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可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 。
扩展资料:
保护对策:
1、建立国际间和各国的臭氧层保护法律约束机制,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
1994年第52次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我国正在为实现《议定书》规定的指标而努力,制定并实施了20余项有关保护臭氧层的政策 。这对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及保护臭氧层具有重要意义 。
2、加强氟里昂代用品的研究开发力度
氟里昂替代品的开发受到了广泛受到重视,目前主要包括含氢的氟里昂,其在到达臭氧层之前的对流圈被分解 。有的替代品则是不含F和Cl的有机物,如精制的石油气和二甲醚、烷烃、氮气、二氧化碳等 。此外,回收和分解氟氯烃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 。
3、提高对保护臭氧层的认识,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必须善待地球、善待自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与数量 。相反,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认识臭氧层的作用,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共同维护地球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臭氧层
关于臭氧层破坏和臭氧层破坏名词解释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蝴蝶泉边歌词
- 弹丸论破未来篇
- 九阳破壁机说明书
- 破落户
- 破发是什么意思
- 好看的破案推理小说
-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扩写,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简短50字
- 破晓造句简单一点,破晓造句子简单
-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有哪些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主要有
- 破绽的近义词是啥?,淘气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