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发生大脚骨疾病要怎么办

“大脚骨”是生活中的通俗叫法 , 医学上称作足拇外翻畸形 , 指拇趾向外倾斜大于生理角度15°的一种畸形症状 。
“大脚骨”产生的相关因素
其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 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穿鞋因素、扁平足等足部疾病的影响 。
1、遗传因素 。也就是先天因素 , 家里老人或者上辈老人中存在“大脚骨” , 自己出生时脚部大拇趾位置较突出 , 往往在20岁之前就出现拇外翻 。
2、穿鞋和生活习惯因素 。也就是后天因素 , 穿尖头鞋或高跟鞋是引起拇外翻的外在原因 。穿高跟鞋、尖头鞋时 , 足前部被挤入一个狭小的三角形区域 , 坚硬的鞋面可迫使拇趾外翻;尤其是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或尖瘦高跟鞋长时间行走、运动 , 极易导致该病;严重时会挤压足的第2趾 , 且拇趾跖趾关节内侧皮肤会因鞋的长期摩擦而红肿发炎 。
3、足部疾病的影响 。如扁平足、拇趾旋前、肌肉张力不平衡等可导致拇外翻 。其中 , 扁平足畸形可造成筋膜、肌肉张力失衡 , 导致第一跖趾关节不稳定 , 最终造成拇趾外翻;此外 , 风湿性疾病、神经肌肉性病变、创伤等也可导致拇外翻 。
“大脚骨”的主要病因是位于大拇趾底部的关节脱位 , 造成跖趾关节向里突出 , 大拇趾往外侧歪斜 , 除了会挤压到其他脚趾 , 还容易因穿鞋而产生磨擦造成大拇趾关节内侧或背侧肿胀发炎 , 而突出骨的外侧也容易形成厚皮及滑囊 , 造成脚趾永久变形 , 疼痛也就伴随而来 。
拇外翻的常见外观及症状如下:
1、足拇趾外翻畸形 , 局部疼痛、影响行走 , 出现囊炎 , 局部可溃烂、感染 。
2、足拇趾外翻、旋转畸形 。严重的更会令大脚趾可能与第二脚趾重叠骑跨 , 第二趾朝背面挤出 , 形成锤状趾 , 前足变宽 。
3、第二、三跖骨头跖面皮肤因负重加大 , 脚底出现厚厚的皮茧 , 形成胼胝 。
4、跖趾关节突出部皮肤增厚 , 甚至红肿产生足拇囊炎 。
拇外翻时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 , 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 , 疼痛却不明显 。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 ,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
拇外翻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 , 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 , 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 , 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 , 引起红肿、疼痛 。另外 , 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 , 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 , 也会引起疼痛 。
如何避免拇外翻的发生或者减缓拇外翻进展?
第一 , 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保持拇趾关节的正常力线结构 , 不要穿高跟尖头鞋 , 要选择比较宽松舒适的鞋袜 , 避免拇趾关节长期处于被挤压的状态 。
第二 , 要适当的锻炼足底部肌肉以及拇趾关节内侧的肌肉 , 提高局部的稳定性 , 对拇趾关节要适当的牵拉 。
第三 , 如果有出现拇趾关节炎或者局部肌肉软组织的损伤 , 需要积极的治疗 , 防止后期出现关节的结构改变 。
拇外翻的术后康复怎么做?
在拇外翻手术后 , 科学的康复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关节发生粘连 , 而且还会使足趾变得更加灵活 , 有利于促进术后的恢复效果 。具体而言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在术后3天内 , 可穿上前足减重支具鞋进行适当的训练 。比如:每天对患侧进行4~6次的踝关节伸屈活动或直腿抬高活动 , 每次活动的时间维持在3~5分钟即可 。
在术后的2周内 , 可根据实际情况做拇趾主动伸屈活动 。在疼痛允许及内固定稳定的情况下 , 还可以尝试下地负重走动 。
【在生活中发生大脚骨疾病要怎么办】在术后的3~4周 , 可对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进行重点训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 该练习要在疼痛允许的条件下进行 。随着关节活动度的不断增大 , 即可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