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什么单位,企业是什么组织

企业的概念是什么

企业是什么单位,企业是什么组织

文章插图
企业的基本定义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 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 , 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
传统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 , 现代的高科技企业大多是知识型创造企业 , 中国的企业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 。
简言之 , 企业就是指 , 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 。
企业是做什么的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独立经营的基本单位 , 这里说的经营是指结合不同的生产要素以生产和销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看法意味着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内部具有等级制结构的组织 , 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处在等级制结构的最高点 , 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支配在企业中工作的其他人 , 像安排和“配置”其他的物质生产要素那样来安排和“配置”他的这些下属 。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知道的每一位伟大的企业的创建者 , 从德意志银行的创始人乔治·西门子到IBM公司的托马斯·沃森 , 都有一个能说明其决定和行动的有关企业的明确想法 , 也就是事业的理论 。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家 , 不仅积聚了大量财富 , 而且还建立了一个他百年之后仍能永续经营的企业 。企业的永续经营不是靠某个人的直觉 , 而应建立在明确、简单、深刻的事业理论之上 。基业常青的企业不同于单枪匹马的企业家 , 它需要超越一个人或一代人的生命局限的持续性 。它不能像过去的商人那样 , 看准机会 , 一段时间只从事一笔买卖 , 而在从事另一笔买卖以前把前一笔买卖完全清理掉 。它必须把资源投入一个长期的未来 , 所以 , 必须对未来承担义务 , 这包括以下方面:业已建立的组织、政策、程序、投资、准备、产品/服务、市场、员工 。如果不是以一种事业理论为依据 , 就不能合理承担这些责任 。它就必然会使各种资源分散 。而且 , 如果不以一种事业理论为依据 , 就不能合理地检查和修正所承担的各项责任 。如果不把结果与由这种事业理论所提出的期望相比较 , 就没有办法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某项变革 。因此 , 企业领导人需要深入思考和清楚地表述其事业理论 , 明确地说明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使命 , 他们必须不断反躬自问: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认为 , 企业如果不了解自己是什么 , 代表着什么 , 自己的基本概念、价值观、政策和信念是什么 , 它就不能合理地改变自己 。只有明确地规定了企业的宗旨和使命 , 才可能树立明确而现实的企业目标 。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确定优先顺序、战略、计划、工作安排的基础 。它是设计管理职位特别是设计管理结构的出发点 。战略决定结构 。战略决定某一企业中的关键活动是什么 。而建立战略的前提是 , 清楚地了解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是什么?在德鲁克看来 , 为这一问题提供答案 , 是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责任 。企业遭到挫折和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很少对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进行必要适当的思考 。与此相反 , 在美国AT&T和西尔斯这样一些杰出的企业中 , 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创始人有意识地提出了这一问题并通过深思熟虑明确地给予了回答 。绝大多数管理层对这种意见分歧感到害怕 , 认为它会造成分裂和痛苦 。但是判断是一个重大的决定 , 而重大的决定必须以各种分歧的观点为依据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所做的一种选择;而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以有关企业及其环境状况的不同假设为依据的 。它始终是一种有高度风险的决定 。它总会导致企业在目标、战略、组织和行为方面的变革 。这个决定太重要了 , 所以不能在一片掌声中做出 。当然 , 最终必须有个决定 。但是这个决定必须以对各种备选方案的理性的分析为依据 , 而不能以压制不同意见和观点为依据 。在确定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使命时 , 谁是顾客?是首要而关键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 更不是显而易见的 。德鲁克举例说 , 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可以说是出售保险 。但是 , 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投资者 。事实上 , 可以把保险公司解释为一种把公众的积蓄导向生产性投资的渠道 。一家保险公司需要有两个关于其企业的定义 , 因为它必须满足两种不同的顾客 。同理 , 一家商业银行既需要存款者 , 又需要借款者 。二者缺一 , 它就做不成生意 。二者即使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企业 , 也有着不同的期望并规定着完全不同的银行业务 。如果只满足这两种顾客中的一种 , 就不能取得经济成就 。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 , 原因之一是管理人员确信他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价值就是他们在企业中所规定的质量 。但是 , 这几乎永远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客户所买的从来不是一件产品本身 。客户买的是对一种需求的满足 。他买的是一种价值 。但是 , 按定义来说 , 制造厂商不能制造出一种价值来 , 而只能制造出一种产品 。所以 , 制造厂商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 对于客户来说可能是不相干的东西或纯属浪费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卡迪拉克汽车事业部的掌门人德雷斯沃曾经说过 , 卡迪拉克汽车是同钻石和貂皮大衣在竞争 。卡迪拉克汽车买主购买的不是一种运输工具而是地位 。20世纪20年代 , 西奥多·维尔为贝尔电话系统公司(AT&T公司的前身)所作的回答是:让每一个美国家庭 , 每一个美国企业都能安上电话 。这一答案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不合时宜了 , 电话系统已经不像维尔时代那样有一种天然垄断权了 。其他的电话信息交流方法正在逐渐出现 。维尔为贝尔电话系统所下的简明而出色的定义需要重新加以检验 。因此 , 德鲁克得出的结论是:关于一个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定义 , 很少有维持到30年的 , 更不用说50年了 , 一般只能维持10年 。德鲁克建议我们从人口结构和人口统计方面入手 。他认为 , 人口的变动是我们唯一的可能对未来进行有把握的预测的因素 。人口统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人口结构对购买力和购买习惯的影响 , 而且对劳动力规模和劳动力结构也有影响 。通过对人口动态和人口结构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分析 , 可以预测出市场、购买力和购买习惯、客户需求以及就业中的主要趋势 。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德鲁克为我们推荐的具体作法是 , 有计划地淘汰那些不再适合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 , 不能为客户提供满足并做出出色贡献的旧事物 。在决定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 将会是什么 , 以及应该是什么的过程中 , 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是对现存的产品、服务、生产过程和市场作系统的分析 。它们是否仍然可行?它们看来继续可行吗?它们还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吗?它们还能适用于人口和市场的现实、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 我们将如何才能有系统地抛弃它们 , 或至少不再进一步投入各种资源和努力?1981年 , 当杰克·韦尔奇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掌门人 , 他将德鲁克有系统抛弃这一概念作为他整合通用电气公司的理论基础 。杰克·韦尔奇整合其公司的唯一标准是每个事业部都要在其所处行业居于第一位或第二位 , 否则就要重整、关闭或出售 。20年后 , 通用电气的营业额由270亿美元攀升到1290亿美元 , 并连续多年名列《财富》杂志最受敬仰的美国公司榜首 。规定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艰巨、痛苦并带有风险的 。但是 , 只有如此 , 才能使一个企业树立目标、制定战略、集中资源并着手工作 。只有如此 , 才能对一个企业进行管理而取得成效 。德鲁克说:关于一个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定义 , 很少有维持到30年的 , 更不用说50年了 , 一般只能维持10年 。
企业是什么?【企业是什么单位,企业是什么组织】新古典企业理论最先探讨这些问题 。它从技术的角度 , 把企业理解为生产函数 , 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经济人”和完全竞争假设前提下 , 通过构建市场和厂商的长期和短期均衡 , 得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均衡价格和最优规模 。它还认为企业规模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它能够利用规模或范围经济的程度 。它并未解决“企业为何存在”的问题 , 也并未令人满意地解决企业的边界及其决定问题 。
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创者科斯对这些问题做了开拓性的论述 , 他认为 , 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 , 无论哪种方式 , 配置资源都会产生成本;企业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 而企业没有无限扩张的原因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 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 , 一是交易成本理论 , 着眼点在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二是代理理论 , 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的代理关系 。但科斯未能指出交易成本本身的起因和性质 。
威廉姆森对科斯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开拓性研究 , 使关于企业、市场等经济组织研究的交易成本理论成为一个相当严密的体系 。威廉姆森定义的交易成本从契约的角度理解为“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 , 包括事前成本和事后成本两个部分 。威廉姆森提出“契约人”的概念 , 解释了交易成本的起因 。“契约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理性 , 指“主观上追求理性 , 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二是机会主义 , 指人们以欺诈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 , 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投资时 , 这项资产就具有了专用性;不确定性 , 其意义在于使连续的、应变性产决策成为必要;交易频率 , 治理结构确立和运转的成本能够多大程度被所带来的利益抵消 , 取决于在这种治理结构中交易发生的频率 。威廉姆森还用资产的专用性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 。他把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 , 指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 , 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 , 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机会主义问题 。
代理理论认为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管理费用越低 , 在企业内部组织资源的比较优势就越大 。企业之所以存在 , 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对生产率的讲计量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是队生产不能完全通过市场解决有效监督问题 , 需要企业这个特殊的监督装置来组织生产 。
西方的企业观点注重理性分析、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 , 日本的“人本主义”企业理论更加注重人的因素、主要从现实的角度研究 。伊丹敬之给企业下的定义是:“企业是以财货、服务的提供为主要功能的人与资源的集合体 , 是被置于一个管理组织之下的社会性存在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 但在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生产难度 , 解决这种生产难度的技术转换过程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内容 。企业就是依靠技术转换过程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 并以此为凭从社会得到作为技术性转换“报酬”的附加价值的 。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二是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即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 , 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