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佩特拉被称为“红玫瑰古城” 佩特拉古城里面到底什么样


佩特拉古城有怎样的历史?佩特拉在约旦南部,距首都安曼270多千米,坐落在胡尔山脚下,处于穆萨谷地之中 。佩特拉是座历史古城遗址,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带有神话色彩的名胜古迹 。
2000多年前,那巴泰人曾在这一带栖息生活,并先后建都于此 。由于这里是埃及、叙利亚等国之间的交通要道,很快便成为商贾云集,繁荣昌盛的商业都市 。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佩特拉的土著居民在岩石中雕琢的众多建筑物,逐渐使其成为一座“石头城”,也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多少世纪以来,这颗明珠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
那时候,约旦地区流传着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在约旦南部广袤的沙漠中有一条神秘的峡谷,这条峡谷既深又长,但不知在何方 。一批神人在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并在里面藏了无数珍宝,谁能找到它,便可成为大富翁 。人们一批又一批地前去探索,但都无功而返 。这个神话故事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但始终没有人想到,这些建筑物就存在于穆萨山谷之中 。
直至1812年,英国游客约翰?白克汀特游览佩特拉时,才第一次揭开这个神话故事的奥秘,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石头城”终与世人见面 。佩特拉山谷的岩石呈朱红色或褐色,在朝阳或晚霞的映照下城中的建筑会变成玫瑰色,所以佩特拉也被称作“红玫瑰古城” 。
相传,这里是摩西“点石出水”的地方 。当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流落荒野,正当饥渴困乏的时候,摩西得到上帝的帮助,他挥杖击石,激出泉水 。
据说,这股泉水至今仍流淌不息 。佩特拉古城建在海拔950米的山谷中 。进入佩特拉古城,要通过15千米长的峡谷,峡谷最宽处不过7米,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辆马车 。
两边的石壁高70至100米,行人抬头仅能望到一线青天 。走出峡谷,是宽广的谷地,豁然开朗 。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 。
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在什么地方?佩特拉在约旦南部,距首都安曼271千米,坐落在胡尔山脚下,处于穆萨谷地之中 。佩特拉是座历史古城遗址,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带有神话色彩的名胜古迹 。两千多年前,那巴特人曾在这一带栖息生活,并先后建都于此 。由于这里是埃及、叙利亚等国之间的交通要道,很快便成为商贾云集,繁荣昌盛的商业都市 。那时的佩特拉曾以“中东商业中心”而著称 。擅长经商业务的奈巴蒂人在前往埃及、叙利亚贩运商品时,都把佩特拉作为他们经商活动的中转站,从而促进了佩特拉的发展与繁荣 。居住在这里的那巴特人曾是沙漠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最初是在商队必经之路上靠拦路抢劫为生;而后,改为保护过路商队,以收取一定的保护金为生 。最后,许多那巴特人也加入商队,成了商人 。公元前1世纪,佩特拉王国的疆土扩大到了大马士革 。106年,罗马帝国攻占了佩特拉,开始扩建城堡,使这里成为盛极一时的商队要道 。随着红海海上贸易的发展,佩特拉逐步失去原有的重要地位 。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佩特拉的土著居民在岩石中雕凿的众多建筑物,逐渐使其成为一座“石头城”,也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多少世纪以来,这颗明珠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那时候,约旦地区流传着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在约旦南部广袤的沙漠中有一条神秘的峡谷,这条峡谷既深又长,但不知在何方;一批神人在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并在里面藏了无数珍宝,谁能找到它,便可成为大富翁 。人们一批又一批地前去探索,但都无功而返 。这个神话故事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但始终没有人想到,这些建筑物就存在于穆萨山谷之中 。直到1812年,英国游客约翰·白克汀特游览佩特拉时,才第一次揭开这个神话故事的奥秘,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石头城”终与世人见面 。
约旦是一个迷人的阿拉伯王国,有着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佩特拉古城吗?约旦哈希姆王国坐落于亚洲中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交界,东北与伊拉克交界处,东南和西南与沙特阿拉伯相接 。约旦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在西南边邻近亚喀巴湾有很小一段海湾) 。
约旦一直以来都是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许多周边国家普通的心灵的港湾 。因此约旦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大量娱乐项目、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及其拥有新天地七大奇迹之一的佩特拉古都 。
在熙熙攘攘的北京首都安曼,到处都有历史博物馆、剧场、店铺、迷人的夜总是会和特色餐厅让这座城市的大家整夜活力四射和人气值 。依照2021年最新统计分析,约旦人均纯收入大约为每月1610约旦第纳尔(1.47万),但是,约旦人薪酬中位值是每月1480约旦第纳尔(1.35万) 。
有大概25%的约旦人月薪在850约旦第纳尔(7000元人民币)下列,所以大多数约旦人也只能凑合度日 。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人在约旦,就会像金子一样遭受当地人的青睐,由于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欧美国家游人一般会被多收款 。
这个国家深受其古老的文化和传统危害,使约旦人形成了以部族为基础的生活习俗,这种风俗习惯有时大大的超出了客观 。因而,相比起个人意识而言,约旦大家偏重于公民意识 。
从经济上讲,约旦中国利益相关者的税款负担重,经济低迷,因而公司难以保持赢利 。造成大概三分之二的约旦人口数量在没什么生产主力、效率不高和过多膨胀的公共行政工作中 。
毕竟在公共行政工作不必须费心费力,非常累 。并且公共行政的褔利非常诱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所在国欠缺有着生产量和掌握技术水平的人口 。
约旦的教育一般被称之为阿拉伯全球好的教育系统软件之一,所在国的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设备都地处北京首都安曼 。约旦人关键信念伊斯兰教,其次天主教 。除基督教徒外,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接纳伊斯兰教 。
为什么佩特拉被称为“红玫瑰古城”?佩特拉,希伯来语中是“岩石”的意思,因为整座城市是在岩石上雕凿出来的 。山谷的岩石呈朱红色或褐色,在朝阳或晚霞的映照下城中的建筑会变成玫瑰色,所以佩特拉也被称作“红玫瑰古城” 。相传,这里是摩西“点石出水”的地方 。当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流落荒野,正当饥渴困乏的时候,摩西得到上帝的帮助,他挥杖击石,激出泉水 。据说,这股泉水至今仍流淌不息 。
佩特拉古城建在海拔950米的山谷中 。进入佩特拉古城,要通过1.5千米长的峡谷,峡谷最宽处不过7米,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辆马车 。两边的石壁高70-100米,行人抬头仅能望到一线青天 。走出峡谷,是宽广的谷地,豁然开朗 。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 。
神秘的约旦佩特拉古城,为何成为阿拉伯禁地?约旦的佩特拉古城,它是位于约旦南部沙漠中最为神秘的古城之一,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 。2007年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在公元二三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佩特拉是罗马东部行省的省城要地,可谓是辉煌一时,但是之后便走向了长期衰落的历程 。
佩塔拉的地理位置极为神秘,它是隐藏在死海与阿克巴湾之间的峡谷之中 。该城市由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建成的 。阿巴泰人是从公元前六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向北移动来到这个地方的 。此地地理位置异常险要,易守难攻,一人当关,万人莫开,唯一的入口就是狭窄的峡谷,敌人是没有办法调集大军集中攻城的 。阿巴泰人在此建立了一座固若金汤的石头城 。
佩特拉的阿巴泰人利用该城市位于阿拉伯人通往欧洲的必经商业要道附近,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经济异常繁荣 。埃及的黄金,印度的香料、中国的丝绸都要途经佩特拉 。佩特拉在公元前二世纪达到了鼎盛,人口最多的时候有3万人 。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文字就是从阿巴泰人使用的文字进化而来 。106年佩特拉被罗马人攻陷,至此该城走上了信奉基督的道路,成为了一座基督教城市 。西罗马灭亡之后,佩塔纳又处于东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但该城的经济依然是异常的繁荣,占整个罗马帝国的1/4强 。
公元七世纪以后,阿拉伯人迅速扩充成为了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佩特拉变成了穆斯林手中的一座小城 。此时的佩特拉处于被遗弃的境地 。直到几个世纪之后的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西方的基督徒又把佩塔拉作为他们的一个要塞来驻守,佩特拉再一次兴旺起来 。但好景不长,12世纪以后佩特拉又一次被遗弃 。随着该地遭受了很多次巨大的地震,地面植被都被破坏,逐步的沙漠化使其成为了阿拉伯的禁地 。
约旦著名古城遗址的佩特拉,究竟为何被誉为“石头城”?佩特拉是一座史前古城,位于约旦境内,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 。佩特拉希腊文意为"岩石" 。因此佩特拉被人们称为“石头城” 。据史料记载,佩特拉在史前已有人居住,曾经是埃及、阿拉伯和叙利亚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古城佩特拉被群山环绕,通道和峡谷穿越其中,城中的建筑大部分是从岩石上雕刻和开凿出来的,同时具有东方和希腊风格 。
佩特拉周围环绕着赤褐色砂岩高山,为佩特拉抵抗入侵者提供了天然屏障 。佩特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由居住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那纳巴特阿拉伯人建造的 。佩特拉古城位于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且气候干燥,这里的建筑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 。在城中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露天剧场,为罗马式风格,观众席和舞台都是从岩石中雕凿而出,紧靠山岩巨石,同山石风格浑然一体 。
佩特拉古城中心有一个广场,广场很大,而在广场的前面是宏伟的哈兹纳宫 。哈兹纳宫整个宫殿都凿在陡岩上,依山雕凿,造型雄伟,宫殿分上下两层,有6根罗马式门柱,直至殿顶 。正殿肃立着圣母像,栩栩如生 。壁内壁画,虽已色彩暗淡,但粗犷的线条仍清晰可辨 。每个柱子和柱子之间均有神龛,供奉着带翅武士神像,现在基本都已残缺,但仍不失其原有神韵 。
这座在岩石上雕刻和开凿出来的古城,其神秘的色彩是否能吸引你前去一观呢?
【为什么佩特拉被称为“红玫瑰古城” 佩特拉古城里面到底什么样】关于佩特拉古城和佩特拉古城里面到底什么样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