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四友”中是有刘眘虚还是张若虚啊?怎么有两个版本的 刘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求刘脊虚简介《阙题》
作者: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
【注解】: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
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
【韵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
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
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
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
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 。诗以“暮春”为主
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 。全诗无
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出自哪里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 。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 。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 。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 。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 。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 。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里的“每”作“虽然”讲 。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 。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 。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
阙题刘眘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
如何赏析“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意思: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

  • 赏析:“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

  1. 注释:
    ⑴阙题:“阙”通缺,即缺题 。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
    ⑵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
    ⑶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
    ⑷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
    ⑸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
    ⑹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

  2. 翻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


  3. 作者简介:
    刘眘虚,唐代诗人 。字全乙,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 。少时聪颖,九岁就会写文章,上书朝廷,被召号,授给他“童子郎”称号 。公元723年(开元二十一年)中进士 。又考中博学宏词科 。入第后,做过宏词科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以后又转崇文馆校书郎、秘书郎,还做过洛阳尉和夏县(今属山西省)县令 。他精通经史,诗多幽峭之趣,风格近似孟浩然、常建 。他为人较淡泊,交游多为山僧道侣,今存诗仅一卷,其诗多写山水隐逸之趣,尤工于五言 。


“吴中四友”中是有刘眘虚还是张若虚啊?怎么有两个版本的?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
介绍一下唐朝的两大诗派一、王孟诗派
1、简介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他们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
2、代表作品
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翻译: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
②、《留别王侍御维》(唐代孟浩然)
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
翻译: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二、高岑诗派
1、简介
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 。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
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
2、代表作品
①、《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翻译: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
②、《别董大》(唐代高适)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孟诗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岑诗派
【“吴中四友”中是有刘眘虚还是张若虚啊?怎么有两个版本的 刘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关于刘眘虚和刘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