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在重复地说着4个字,为何在场大臣装作没听见

说起明朝 , 令人印象深刻的有百花齐放的文学图景 , 有绣工瑰丽的明制马面 , 有自由开放的民风……明朝那些事儿 , 一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
一个朝代的核心是君主了 , 而明朝帝位的继承可以说非常有意思 , 有太孙继位 , 有叔父继位 , 有兄弟继位 , 他们之间的故事充满了硝烟与战火 。
据悉 , 明太祖朱元璋在临死前 , 气若游丝地重复着“燕王来否” , 可在场大臣却都装作没听清 , 最后继位的却是太孙朱允炆 。 那么 , 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朱元璋祖孙三代的故事 。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在重复地说着4个字,为何在场大臣装作没听见
文章图片
文治武功的燕王朱棣
在我国历史上 , 燕王朱棣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 , 他从小就开始四处征战 。 根据历史的记载 , 20岁的朱棣就平定了北部的叛乱 , 还成功招降元军将领 , 这样的能力在历史上少见 。
其实 , 从某个角度来看 , 朱棣才是与朱元璋最相似的那个人 。 朱元璋自幼生活贫苦 , 可朱棣虽然是一个皇帝 , 但是他却没有好逸恶劳 , 反而更加勤学上进、饱读诗书与兵法 ,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上进的好青年 。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厚望 , 不仅将他封为了燕王、镇守北京 , 同时还将重臣徐达的长女许配给朱棣 , 可以说这是在为燕王造势 , 毕竟皇子与臣子虽然结亲很常见 , 但朱棣却不是一个一般的藩王 。
似乎朱元璋是在将朱棣以储君的标准来培养的!不过 , 当时的太子朱标才是朱元璋最看重的人物 , 或许是因为朱棣的地位不足以威胁到朱标 , 朱元璋才会那样做吧 。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在重复地说着4个字,为何在场大臣装作没听见
文章图片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在重复地说着4个字,为何在场大臣装作没听见】平定天下后 , 国内的叛乱也逐渐稳定下来 , 在朱元璋的眼中 , 他希望朱标成为一个守成之军 , 能够做一个“偏文”一点的皇帝 , 朱棣与他的期望则恰恰相反 。
奈何 , 朱元璋的愿望虽然很好 , 但是上天却没让他如愿 。 公元1392年 , 太子朱标去世 , 朱皇帝所规划好的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 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
这种威胁有来自臣子的威胁 , 因此为了保障朱明天下的稳定 , 继胡惟庸案后 , 朱元璋又发起了蓝玉案 , 牵涉的人数比前者更多 , 很多大将及其相关人员都被屠戮殆尽 。
当时 , 距离太子朱标的去世也仅仅只过了一年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蓝玉并非因为犯罪而被杀 , 而是因为时代不需要他了 , 甚至他有可能成为威胁才会被杀 。
朱元璋临终前,一直在重复地说着4个字,为何在场大臣装作没听见
文章图片
处理自己的儿子
处理完臣子之后 , 朱元璋又将目光瞄准了自己的儿子们 , 在他的观念中 , 诸多的儿子坐镇边疆 , 保卫大明朝的天下 , 朱允炆则坐镇南京城治理天下 。
这样的想法看似很好 , 其实一点都不现实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与想法 , 朱棣就是其中之一 。 根据史料的记载 , 在朱元璋驾崩前 , 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已经去世 。
作为老四的朱棣 , 送走了他的三个哥哥 , 这个时候他成了诸王中的最年长者 。 与此同时 , 在晋王死后不久 , 朱元璋给了朱棣一道敕谕 , 肯定了朱棣的战功赫赫 , 攘外安内的能力 , 这无疑是给了朱棣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
可是 , 过了一段时间 , 朱元璋却宣布立朱允炆为太子 , 这让朱棣大失所望 。 相比于朱棣而言 , 朱允炆看上去很文弱 , 更没有丝毫的战功 , 让朱棣非常的不服气 , 私下里、言语间屡次显露不敬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