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降压药已被“淘汰”,很多患者却还在吃?提醒:赶紧更换!( 二 )



二、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可能误差
虽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一直是学术界的热议问题 , 但根据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 , 都明确规定: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
目前 , 上臂袖带式血压测量(后简称上臂袖带法)是高血压诊断、管理最常用的方法 , 但发表在Hypertension的一项基于有创血压联盟(INSPECT)数据库的研究却指出 , 通过上臂袖带法测量血压 , 可能会误诊28%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 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

该研究涵盖1695名(平均年龄64岁)受试者 , 29项研究通过冠脉造影获得有创中心动脉压数据 , 使用了21种不同的袖带血压测量设备 。 结果发现 , 不同测量法会导致ISH的检出率出现差别 。
在该研究中 , ISH定义为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0 mmHg 。 根据上臂袖带法测得的血压结果 , 有24%的受试者被诊断为患有ISH 。 而使用有创法测量血压 , ISH的诊断率为38% 。 综合来看 , 这两种测量法的一致性仅为72% , 这意味着28%的人因上臂袖带法测得的血压值而被错诊 。
另外 , 研究还发现 , 与有创法测得的血压值相比 , 随着年龄增长 , 上臂袖带法测得的收缩压被低估的幅度增加 。 然而 , 与有创法所测得的舒张压值相比 , 年龄越大 , 上臂袖带法测得的舒张压也越被高估 。
那么 ,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 采取哪种测量方法更为准确呢?对此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表示 , 目前 , 无创上臂式袖带法血压测量技术仍然是主要的血压测量方法 。 不过 , 这一技术在特定人群中的准确性可能会降低 , 特别是在年龄较大、动脉硬化严重或存在心律不齐(如房颤)的患者中 , 可能出现较大偏差 。 因此 , 仍需不断加强和改善血压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三、不要陷入这些高血压误区
根据数据 ,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45亿!可以说 , 平均每4个成人中 , 就有1人可能是高血压患者 。
然而 , 对比高血压的高病发率 , 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达标率却都比较低 。 因此 , 及时消除误区 , 正确了解防治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
1.老人血压高点属于正常
一些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 , 血压升高是正常现象 , 然而 , 这恰恰导致了高血压在老年人中被忽视 。 实际上 ,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没有根据年龄划分 , 只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被认为是高血压 。
2.担心副作用 , 抵触用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 而不愿服药 , 甚至选择无效的保健品或设备 。 实际上 , 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物通常是相对安全的 , 而且潜在的副作用是可控甚至可以避免的 , 因此不应因为担忧而拒绝药物治疗 。

3.不难受就不服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 而不愿服药 , 甚至选择无效的保健品或设备 。 实际上 , 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物通常是相对安全的 , 而且潜在的副作用是可控甚至可以避免的 , 因此不应因为担忧而拒绝药物治疗 。
4.血压降下来就自行停药
一些患者在血压下降后自行停药 , 可能导致血压反弹和并发症 。 高血压通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寻找合适的维持药物剂量 。
5.担心耐药性 , 经常换药
有些人害怕自己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 因此频繁更换药物 。 其实 , 只要药物疗效良好且安全 , 无需更换 。 遇到疗效下降的情况 , 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 而不是盲目更换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