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学”奠基人,一生精研伤寒,善治奇症

胃病|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学”奠基人,一生精研伤寒,善治奇症

文章图片

胃病|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学”奠基人,一生精研伤寒,善治奇症

文章图片

胃病|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学”奠基人,一生精研伤寒,善治奇症

文章图片


郭子光(1932.12-2015.5) , 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一个中医世家中 。 他荣获了我国首届国医大师之称 , 还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 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临床专家 , 也是我国中医康复学学科的开创者 ,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奖章获得者 。
在他6岁时就开始随父学习背诵汤头歌诀 , 小小年纪竟然可以将汤头歌诀倒背如流 。 在他7岁时父亲不幸辞世 , 他就跟随其舅父廖济安学医 。
他的舅父是他父亲亲传弟子 , 在经方一面特别擅长 , 在治疗“暴证”方面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廖济安对他这个外甥是格外器重 , 像对待自己亲儿子一样培养 。

为了让他打牢古文基础 , 专门聘请名师教他学习古代经典书籍 , 比如《论语》《中庸》和《诗经》等 , 等具有了扎实的古文基础后就开始教他学医 。
舅父悉心栽培 , 加上他勤学努力 , 让郭子光既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 , 又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 于是到了19岁时就能独立开诊所行医了 , 并且很快就有一定的名气 。
【胃病|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康复学”奠基人,一生精研伤寒,善治奇症】郭子光虽然事业稳定 , 但并不囿于现状 , 他又于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继续深造 。 大学四年因成绩优异被提前毕业留校任教 。

现代中医有两大学派 , 一是伤寒 , 另一个则是温病 , 而郭子光则属伤寒大家 。 他在伤寒方面卓有成绩 , 他首创了中医康复学科 , 提出了“病理反应层次”学说 , 搭建了“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框架 , 率先提出了“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和治疗慢性病的8个步骤 。
他深受周总理的影响 , 认为中医学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 决不能囿于狭窄的中医知识面 。

1979年时任助教的他在《中医杂志》首页上发表了《伤寒论证治规律的探讨》 , 共7页 , 这篇文章成为了他学术道路上里程碑式的文章 , 凭借此篇文章为他打开了局面 , 渐渐有了名气 。
当时颇重视仲景学说的日本 , 专门派人前来考察郭子光的学术 , 并且邀请他去日本讲学 , 然后香港、韩国也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 , 邀请他去海外出诊、定居 。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郭子光的名字在日本伤寒界那可是无一不知 , 无人不晓 , 而且他的学术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 此期间他集中发表了大量论文 , 还受邀到国外四处讲学 。

他在学术上影响比较大的著作有:《中医各家学说》、《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伤寒论汤证新编》等 。
尤其是《伤寒论汤证新编》一书中 , 提出的“病理反应层次”学说成为了影响现代研究伤寒的新说 , 并且被台湾省作为了中国医药学院的教材 。
郭子光反对把康复和养生混为一谈 , 他认为需要把治疗措施提升到康复意义的高度 , 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中医学的潜在内涵 。 于是他深入开发了中医康复学术领域 , 架构了“现代中医康复医学”基本构架 。

他将中医古籍中散见于各科著述当中的有关中医康复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研究 , 将其提高到学科体系的高度 , 驳斥了外界评论“中医无康复”的说法 , 阐述了康复理论与方法的原理和具体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