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泽:用科技改变一方水土

本文转自:大连日报
刘成泽:用科技改变一方水土
文章图片
刘成泽在大棚里工作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成泽:用科技改变一方水土】大连新闻传媒集团采访人员刘福国
在瓦房店市松树镇连屯村松树水库东侧的山腰上 , 由联排棚室樱桃和200余亩露地樱桃组成的大樱桃种植基地蔚为壮观 。 眼下樱桃树进入休眠期 , 刘成泽正在指导果农科学控制光照时长 , 为迎接下一个丰收季的到来而努力 。
刘成泽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 , 在攻读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期间 , 他进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进行了3年时间的果树种植专业研究 。 2019年 , 刘成泽不顾导师的强烈挽留和父母的反对 , 毅然辞职返乡 。 他希望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 为家乡的大樱桃生产带来质变 。
连屯村位于松树水库上游 , 最适合大樱桃种植 。 同时因为是水源保护区 , 樱桃产业发展又受到严格的环保限制 。 只有摆脱传统的药肥管理方式 , 走绿色发展之路 , 连屯村的樱桃产业才能发展壮大 。 然而 , 果农只认以前的管理办法 , 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广难度极大 。 为了让村民们眼见为实 , 刘成泽将自己家的8个温室和200余亩露地大樱桃作为实验示范 。 他推行的第一项管理技术是“控产+提质” , 将每棵樱桃树的产量控制在产能的80%以下 。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保护果树 , 延长果树寿命 , 同时商品果率大大提升 。 ”当年的实验结果 , 让乡亲们心悦诚服:同样面积的大棚 , 在不控产的情况下 , 产量达到了5000斤 , 但因为果实个头小口感差 , 收购价格最高只有30元/斤 , 合计收入15万元左右;而经过控产的大棚 , 产量虽然只有3500余斤 , 但果实品质明显提高 , 收购价达到45元/斤 , 合计收入15.75万元 。 刘成泽还在农户中推行“水肥一体化” , 使大樱桃实现了绿色有机生产 , 并大量引种新的樱桃品种 , 使平均每户增收8万至10万元 。
为了让果农增产又增收 , 刘成泽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 , 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销售联合体 , 发展农超对接的新型销售模式 。 打通了北京新发地、嘉兴、无锡、长沙等线下销售渠道 , 农户可跟大型超市进行对接并直销 , 收益水平不断提高 。 刘成泽指导村民合理控制大樱桃成熟时间 , 避免大量集中上市 , 每年的大樱桃上市时间拉长到4个多月 。
如今 , 科学的种植和管理理念已经播进村民的心底 , 全村棚室樱桃去年就增加了400多栋 , 并实现了绿色标准化生产 。 现在 , 刘成泽科学管理的大樱桃生产基地已经成为瓦房店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