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养生,食补和养生有何区别?

食补:利用食物营养功效结合自己身体情况 , 通过进补膳食来达到增强抵抗力 , 免疫力 , 以达到一个健康的体魄 , 从而延年益寿、强健体魄中医饮食养生 。
养生 ,  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 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 , 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 , 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 ,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 , 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 , 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 , 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饮食养生 , 就是按照中医理论 , 调整饮食 , 注意饮食宜忌 , 合理地摄取食物 , 以增进健康 , 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
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有什么建议?都是一样的 , 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讲解一下 , 《内经》中养生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层次 , 首重养神 , 养神是整个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 , 而养神即为情志养生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粗守形 , 上守神”之说 , 特别强调了养神 , 即情志养生的重要性 。养神重于守形 , 这是由于“神”在整个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 , 对人的各种活动都具有控制和支配作用 。如何养神 ,  《内经》则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理论基础 , 强调恬淡虚无、顺物合道、节制情欲 。
1《内经》恬淡虚无与道家“无为”之“无欲无求”《内经》在情志养生方面吸收了道家恬淡虚无的养生思想 , 指出精神内守是养生防病的内在基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 皆谓之虚邪贼风 , 避之有时 , 恬淡虚无 , 真气从之 , 精神内守 , 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 心安而不惧 , 形劳而不倦 , 气从以顺 , 各从其欲 , 皆得所愿 。强调了情志养生 , 保持恬淡虚无的精神状态对于养生防病的重要性 。张景岳在《类经》中解释道:“恬淡者 , 泊然不愿乎其外 , 虚无者 , 漠然无所动于中也 。所以真气无不从 , 精神无不守 , 又何病之足虑哉 , 此治内之道也” 。说明心神清静则不躁 , 神安则不乱 , 精神守于内 , 则邪气不能外侵 , 疾病就无从萌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阐释: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 , 乐恬憺(dan)之能 , 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 故寿命无穷 , 与天地终 , 此圣人之治身也 。”指出圣人所为是“无为”之事 , 安于保持恬淡的精神状态 , 居于虚无快乐的境界 , 故而寿命无穷 , 天以尽享天年 , 这就是圣人养身的方法 。正如《庄子·天地》所言“忘乎物 , 忘乎天 , 其名为忘己 。忘己之人 , 是之谓入于天 。”又说“不利货财 , 不近贵富;不乐寿 , 不哀天;不荣通 , 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虽以天下誉之 , 得其所谓 , 警然不顾;以天下非之 , 失其所谓 , 倘然不受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 。”又言:“且举世而淮之而不加劝 ,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定乎内外之分 , 辩乎荣辱之境 , 斯已矣”
《庄子·刻意》提出“恬淡寂漠 , 虚无无为” , 又言“则忧患不能入 , 邪气不能袭”-不难看出 , “为无为之事 , 乐恬.憺之能”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 这正是道家所推崇的“无为”境界 。
【中医饮食养生,食补和养生有何区别?】2《内经》顺物合道与道家“无为”之“顺应自然”所以到现道家养生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