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丰收醉人心( 二 )


■葡萄架下话增收
“传根 , 给我发20箱户太8号 。 ”“大哥 , 还有阳光玫瑰吗 , 再给我发10箱 。 ”……9月13日上午 , 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新狄村村民陈传根的电话响个不停 。
“我种的葡萄自然成熟、果大味美 , 不愁卖 , 客户大都是回头客 。 今年生产的葡萄已经收获三分之二 , 并且全部销售一空 。 ”陈传根说 。
2013年 , 陈传根注册成立西安市灞桥区成蹊家庭农场 , 栽植了60亩葡萄、20亩樱桃 , 全部按照标准化果园建设、生产 。
刚开始没有经验 , 陈传根接连吃了几次亏 。 为了见效快 , 在建园之初 , 他直接引进10亩已有四五年树龄的成品葡萄树,在移栽的过程中葡萄树根系损伤严重 , 导致连续两年没有挂果 , 最后只能忍痛把树全部挖掉 , 重新栽植幼苗 , 损失了20多万元 。 有一年春天 , 大雪压坏了10多亩葡萄树 , 他又损失了20多万元 。
“吃一堑长一智 , 就当交学费了 。 ”陈传根对现代农业情有独钟 , 再大的困难他都能挺过去 。 他在探索实践中 , 逐步积累起成熟的管理经验 , 共栽培阳光玫瑰、户太8号等20多个葡萄品种 , 还创建了自己的品牌——“玉盘珠樱” 。
在生产中 , 陈传根紧盯中高端市场 , 完全按照标准化生产 , 全部使用有机肥、植保用生物制剂 。 他家的葡萄深受消费者喜爱 , 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 被认定为全国“特质农品”和“绿色食品” 。
“好品质是咱用心种出来的 。 ”陈传根说 , 今年樱桃和葡萄双丰收 , 价格也好 , 全部在周边销售 , 毛收入100多万元 。
西安市把果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居民生活、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 不断调整优化区域布局 ,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 实现了果业提质增效 。 同时 , 该市加快休闲观光果园的建设 , 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 截至目前 , 全市已建成42个省、市级现代果业园区;全市园林水果总面积73.85万亩 , 年产鲜果100万吨 , 总产值超过65亿元 。
近年来 , 我省坚持把加快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 立足“稳规模、提品质、增效益” , 加强全产业链建设 , 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 推动全省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 实现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增强 。 苹果、猕猴桃、樱桃、冬枣、葡萄、石榴、柿子等特色水果成为产区群众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 2021年 , 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96.46万吨 , 其中苹果产量1242.46万吨 , 猕猴桃产量129.43万吨 , 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果业增加值660亿元 , 比上年增加70亿元 。
■稻花香里说丰年
9月6日 , 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安乐社区艳阳高照 。 青山环抱间 , 成熟的稻田像一块块金色的地毯 , 丰收的画卷美不胜收 。
“好多鱼呀 , 一网兜下去就捞起七八条 , 这才3个多月就长这么大 , 一条鱼刚好做一盘菜 , 今天咱就尝尝鲜 。 ”晏镇福站在稻田的排水沟里挥舞着渔具 , 向旁边的群众展示着活蹦乱跳的鲤鱼 , “再过几天就能收稻子了 , 粮食、鱼儿双丰收 。 ”
晏镇福本是地道的庄稼汉 , 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 , 他家只有1.2亩水地、1亩多坡地 。 “单家独户种地的成本高 , 守着那点薄田养不活一家人 。 ”晏镇福说 , 为了养家糊口 , 他只能常年以打工为生 。
“传统的经营模式 , 农户各种各的一亩三分地 , 投入大、产出小 , 村民没有积极性 。 ”安乐社区党支部书记毛锋说 , “要让撂荒的土地重新种起来 , 必须规模化经营 , 才能提高土地产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