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丰收醉人心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最是丰收醉人心
文章图片
9月13日 , 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新狄村村民陈传根在采摘葡萄 。 本报采访人员艾永华摄
最是丰收醉人心
文章图片
9月6日 , 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安乐社区群众晏镇福向采访人员展示稻田里养的鱼 。 本报采访人员艾永华摄
本报采访人员艾永华
最美九月收获季,最是丰收醉人心 。
金秋时节 , 清风送爽 。 三秦大地 , 瓜果飘香、鱼肥稻黄 , 遍地是丰收的景象;三秦父老,脚步匆匆、笑声爽朗 , 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2022年 ,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 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上下联动、齐心协力 ,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 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升 ,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 农业生产硕果累累 , 乡村振兴迈出稳健步伐 ,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
■节水增产好粮田
9月8日 , 靖边县海则滩镇大石砭村风轻云淡 。 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 , 茂密的玉米在秋风中摇曳着健硕的身姿 。
“现代化种地就是好 , 粮食年年丰产 , 还能节约水资源 , 降低生产成本 。 ”眼看着绿油油的玉米丰收在望 , 大石砭村党支部书记刘培杰高兴得合不拢嘴 , “从现在玉米的长势来看 , 今年又是大丰收 。 ”
刘培杰是土生土长的大石砭村人 , 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 。 种地、养羊等农业生产他样样都是好把式 。 “过去生态环境差 , 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 那个年代 , 一年四季累死累活 , 也打不下多少粮食 。 ”年过半百的刘培杰说 ,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 劳动强度下降了 , 粮食产量却上去了 。 ”
通过土地流转 , 刘培杰家共种了230多亩地 , 倒茬种植玉米土豆 , 还建起了存栏200多只的养羊场 。 作为产业发展带头人 , 2015年 , 他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 后来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
大石砭村现有耕地1.4万亩 , 长期以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今年县上提出节约地下水资源的倡议 。 为了实现粮食生产节水增效 , 村集体将2000亩农田流转给陕西汇丰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 。 ”刘培杰说 , 流转后的土地 , 公司按照全省推广的玉米增密度种植技术 , 将原来的漫灌、喷灌改为“迷宫式”滴灌 , 每亩可节约用水20%以上 。 经测产预估 , 每亩可提高产量10% 。
榆林市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把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 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措施 , 强化旱作农业的科技支撑 , 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22年 , 全市启动实施节水改造滴灌面积24.73万亩;根据区域自然条件 , 统筹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 , 新增补灌面积9.18万亩;大力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 , 截至目前 , 全市共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15.5万亩 。
近年来 , 我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 , 紧盯粮食“稳面积、保产量”两大目标 , 注重区域统筹、完善应对机制、强化政策供给、加强指导服务 , 大力推广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沟播种植技术 , 实现面积增加、产量稳定 。 2021年 ,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06.45万亩、总产量1270.43万吨 。 面对去年强秋霖导致小麦晚播的不利局面 , 今年开春以来 , 我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 , 通过促弱转壮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 , 实现了夏粮大丰收 。 据统计 , 2022年陕西夏粮总产达475.9万吨 , 较上年增长1.13% 。 其中小麦总产429.8万吨 , 较上年增加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