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儿河边新家美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暖儿河边新家美
□本报采访人员徐微微通讯员张娜
暖儿河边新家美
文章图片
暖儿河边新家美
文章图片
暖儿河边新家美
文章图片
“山村美、山村靓 , 山村迁自大山上 。 ”
暖儿河边新家美】承德县八家乡庙梁新村占地面积45.45亩 , 建多层住宅楼6栋 , 建筑面积25112平方米 , 全村行政区域面积27000亩 , 户籍人口246户、670人 , 有5个村民小组 。 新村呈现出了党员带领村民致富快速发展的村居生态园新景象 。
庙梁村位于承德县、宽城、兴隆三县交界处的大山上 , 位置偏僻 , 道路难行 。 如今已经整体搬迁 。 庙梁村曾经有4座煤矿 , 1958年兴建了矿井及附属设施 , 但是未正式投产 。 1972年 , 县政府重建承德县庙梁煤矿 。 1982年 , 被市政府接管并入承德市暖儿河煤矿 , 改建成国家级标准矿井 , 采用机械化生产 , 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 矿部设在了南杖子村 , 这是当地第一个国有矿 。
在村集体时期 , 庙梁村里当时好多都是缺粮户 , 打不起灯油 , 买不起盐 。 面对这种局面 , 穷则思变 , 村党支部研究决定村里自己开矿 , 从每个组挑选出几个壮劳力到矿上去干活 , 每个工两毛钱 。 同时 , 矿上的收益还能分到各小组 , 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 刚开始开矿时 , 矿工们靠的是最原始的方式 , 吃苦受累但没有人放弃 , 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 庙梁村也逐渐形成了“坚韧、团结、奉献”的矿工精神 。
改革开放后 , 村里大部分壮劳力都到矿上去上班 , 随着煤炭价格增长 , 矿工的收入翻了几十倍 , 加上收益分成 , 庙梁村一跃成为了全乡最富裕的村 。 但随着煤矿的长年开采 , 也遇到了新难题 。 2005年开始 , 庙梁村出现地表沉降、水源枯竭等问题 , 村民的生产生活遭受困难 , 煤矿开采许可上限与生产力不匹配 , 承包金与煤矿实际利润占比不合理 , 煤炭市场价格上涨 , 有少部分干部公信力下降 , 村民人心不稳 。
面对新的考验 , 村党支部主动作为 , 积极消除化解矛盾 。 首先党支部率领党员 , 牵头积极寻找水源 , 在没找到水源前 , 都是先用车往山上拉水 , 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 。 同时党支部又重新进行换届 , 还通过召开党员和代表大会 , 利用20%集体经济收入 , 对村里生活困难、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给予补助 , 并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干农活 , 再次聚拢了民心 。
变则通 , 到2005年 , 庙梁村开始申请搬迁 , 直到2010年4月才最终确定了实施搬迁工程 。 搬迁项目敲定后 , 村党支部充分发动党员代表 , 群策群力 , 最终经村民会议表决后才确定现在的地址 。 2014年全体村民搬入功能齐全的庙梁新村 , 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 楼房6栋 , 住宅200套 , 户均面积100平方米 。
为了更好地治理新村 , 庙梁村出台新村规民约“十二不准” , 刚搬迁下来时 , 由于不适应新环境 , 一些村民违反规定 , 村里就严格按照“十二不准”执行 。 到了新村以后 , 村党支部持续推进新网格化管理 , 实施的“一长三员”的网格化管理制度 , 创新“网格+巡查”“网格+志愿”“网格+法宣”“网格+沟通”“网格+走访”等工作机制 , 提升了治理成效 。 刚搬到新村时 , 为了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 , 村党支部积极协调煤矿 , 安排一部分人去煤矿务工 , 并优先使用村里的大车运输煤炭 。 同时 , 也积极研究寻找绿色可持续发展思路 , 村集体年可收入150万元以上 。 庙梁村通过文化站、台球室、广场舞等平台开展文体活动 , 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 改善了群众精神面貌 , 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