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田野“绿”更浓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绿色田野“绿”更浓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杨辉
2012年 , 全市施用化肥(按折纯法计算)为510256吨;2021年 , 这一数据下降至298008吨 , 减少了46.8%;农药使用量从17886吨下降到10827 , 减少了39.5% 。 在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幅减少的同时 , 我市农产品单产持续提高:2012年至2021年 , 我市粮食(包括谷物、大豆和薯类)单产从419.3公斤/亩提高到461公斤/亩 , 提高9.9%;油菜籽单产从133.5公斤/亩提高到158.2公斤/亩 , 增加18.5%;小麦单产从156.5公斤/亩提高到199公斤/亩 , 增加27.2% 。
不仅要高产 , 更要优质高效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市农业全面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 ,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种 , 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高效的时代新路 。
地为粮之本 。 我市始终把耕地质量提升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作为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 推动“两区”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 ,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 截至目前 , 全市划定“两区”耕地面积429.33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 , 占基本农田面积的74.5%;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1.77万亩 , 占撂荒地面积的97.7% , 有力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大力推进污染耕地治理 , 截至目前 , 采购治理物资2330.36吨 , 安全利用类耕地治理修复措施累计实施面积33288亩次 , 安全利用类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盖率达100% 。
强化科技创新 , 向科学“要粮” 。 近10年来 , 黄冈市农科院自主选育并审定鄂早18、广两优15、金优38等水稻新品种35个 , 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 , 增产粮食20亿公斤 。
蕲春县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规程、黄冈市水稻再生稻(一种两收)高产技术、浠水县双季双直播机械化生产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 在我市成功创建并被推向全国 。 黄冈市、麻城市被认定为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基地 , 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6%以上 。
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污染耕地治理、秸秆综合利用……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在我市广泛推广运用 。 全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利用率达94.21% ,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46.3% , 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分别降低3.84%、5.2% , 修复污染耕地面积3.32万亩次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 常态化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为98.4% 。
从陆地耕种到无人机飞播飞防 , 10年来 ,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在田间地头 , 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的农业机械大显身手 。 2012年至2021年 , 全市拖拉机数量由32109台增加到39400台 , 配套农具由61199部增加到73625部 , 分别增长22.7%、20.3%;节水灌溉类机械由2889套增加到13359套 , 增长362.4% 。 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88万千瓦增加至398万千瓦 , 增长38.2% 。 农业机械不仅数量、功率大幅增长 , 而且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能干 。 例如收获农机 , 10年前常见的仅有粮食收割机一项 , 如今已有棉花、油菜籽、马铃薯、花生、甘蔗、蔬菜、茶叶等10多种收获农机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60%提高到72.5% 。
如今 , 全市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48家 , 创建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5个 , 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从育苗到收获 , 乃至脱粒、烘干、贮藏的全流程服务 。 农机作业已经从昔日的“打零工”变成了今天的“田保姆” 。
绿色田野“绿”更浓】田野“绿”更浓 , 产品受青眯 。 目前 , 我市已拥有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二品一标”产品301个 。 2022年全市发展优质稻订单面积达150万亩 , 辐射带动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 ,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5% 。 蕲艾、大别山黑山羊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 麻城福白菊、黄梅挑花、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标互认名单 。 在去年乡村振兴考核中 , 我市位列全省第三 , 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