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什么和什么创作方面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课本注释原话)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方面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 (国家)的。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两方面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伟大的悲剧》是他根据探险家斯科特的日记写成的 。记得采纳啊

茨威格的作品不拘泥于史实 , 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这句话对吗该作品通过描写斯科特一行人勇敢探索南极点 , 到达目的地之后却发现由阿蒙森为首的挪威探险队已经先于他们到达此地了 , 这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和来时的雄心壮志 , 最终因缺水 , 缺食物又却热能而冻死在雪地里的事 , 赞扬了斯科特一行人为了祖国荣誉的不惜献身的精神和批判了发现他们自己已不再成功时的悲观 。斯蒂芬·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
在初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第21课 。选自《人类的群星闪烁时》(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舒昌善译 。

21 伟大的悲剧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 , 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 , 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 , 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 , 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 。可是就在这时候 , 他们得到消息说 , 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 , 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 , 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 , “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 , 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 , 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 , 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 , 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最后 , 阿蒙森胜利而归 , 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 , 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 , 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 , 饥寒交迫 , 体力不支 , 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 , 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 , 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 , 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 , 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 , 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 。阿蒙森断定 , 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 , 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 , 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 。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 , 结果 , 狗跑掉了 , 矮种马冻死 , 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 , 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 。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 , 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但作者茨威格却对这些科学问题忽略不计 , 而是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 , 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 , 读来令人感奋 。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 , 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 , 选作课文时 , 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 , 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 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 , 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
学习这篇课文 , 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1.理清故事情节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 , 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 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 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一方面 , 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 , 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 , 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 , 在一天夜里死去 。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 。最后 , 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 , 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 “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把握了以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对课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了解了 。
2.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 。比如 , 历尽艰险到达极点 , 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 , 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 , 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 ,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 , 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 , 仍坚持科学观察 , 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 , 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 , 以图尽快结束自己 , 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 , 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而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 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 , 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这样的情节 , 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
3.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 , 是英国的英雄 , 也是全人类的英雄 , 让所有人仰慕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 , 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 , 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 , 有时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 , 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 , 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 , 是作者行文时实在无法压制自己感情的表现 , 使人想起报告文学的表达手法 。
二、问题研究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 , 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 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 , 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 , 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 , 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诚信 , 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 , 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 , 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 , 结果如何 , 可想而知 。
坚毅 , 执著 , 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在删节部分 , 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从照片上看 , 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 , 冷峻、刚毅 。脸部没有表情 , 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 。青灰色的眼睛 , 闭得紧紧的嘴巴 。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 , 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
他出征到过印度 , 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 , 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 , 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 。但不论到哪里 , 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 , 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
课文中 , 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 , 就有了超人的力量 。事实上 , 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 , 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 。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 , 一个个倒毙时 , 没有一个孬种 , 都是响当当的汉子 , 活得明白 , 死得悲壮 。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 , 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 , 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
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 , 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 , 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 , 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 , 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 , 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 , 挑战人类自我 , 实现生命的价值 , 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 , 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 , 并说说其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
设题意图有二 , 一是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 练习口语表达;二是抓住课文精华 , 反复咀嚼 , 品味其中含义 。
解题思路:可分小组 , 让同学相互复述故事 , 再各自推举一人到讲台前复述 。不一定推举最活跃的、口才最好的同学 , 而是推举最需要锻炼的同学上台复述 。课文中哪些是最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 , 不同的学生也许有不同的答案 , 要让他们自己去找 , 并说出理由 。
二、联系上下文 , 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 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
1.对人类来说 ,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 ,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 , 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 , 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 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 , 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
(联系上下文看 , “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 , 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要能抓住关键语句 。
参考答案:
1.在这里 ,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 , 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 , 理由是 ,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 , 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 ,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 。此时 , 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 , 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 , 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真是“以我观物 , 物皆著我之色彩” 。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 , 主张诚实、守信 , 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 , 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 。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 , 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 , 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
4.联系上下文看 ,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 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 , 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 , 给人心灵的冲击 。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 , 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 , 他的肉体倒下了 , 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 , 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 , 起点题的作用 。
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 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 , 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 。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 。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 , 可以在课外查找有关斯科特的其他资料) , 写一篇阅读笔记 。
(短文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探险家斯科特的崇高献身精神 , 加强课外语文活动 , 练习片段写作 。
处理建议:有条件的 , 尽量让学生接触一些课外资料 , 或者教师发给一些阅读材料;没有条件的 , 可就在阅读课文和练习中所附材料基础上 , 写一点阅读笔记 。
教学建议
一、教师不要先入为主 , 而要让学生先读课文 , 说出自己阅读的第一感觉 。教师再通过深入讲解 , 来提升学生的第一感觉 , 上升为一种理性的思考 。
二、可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 , 让学生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重要片段 。这是一篇贯注了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佳作 , 可以有选择地朗读一些重要段落 , 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这些段落包括第2、6、7、9、10、11、12、13、14段等 。
四、有条件的可播放一些关于南极恶劣天气的图片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 , 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 。
五、斯科特和他的伙伴的精神令人感动 , 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 。教学时可重点突出他们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 用来教育学生 , 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但这种教育应该是感染、引导 , 从课文中自然引出来的 , 而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灌输 。
六、加强字词句的积累 。本课生词较多 , “读一读 , 写一写”中那些词 , 要把它们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掌握 。因为茨威格是个文学大家 , 很有思想 , 许多句子的深刻含义 , 学生可能不太理解 ,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 。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黄文华)
茨威格(1881—1942) , 奥地利作家 。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 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 , 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 , 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 , 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 , 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 , 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 , 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 。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 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 , 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 , 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 , 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 , 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 , 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 。惟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 , 描写一个瘫痪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他笔下的人物常被某种神秘的命运和不可名状的力量所捉弄 , 最终毁于某种热情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的来信》 , 运用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 , 刻画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 。茨威格的戏剧作品有诗剧《耶雷米亚》(1917)、悲剧《伏勒波尼》(1927)和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等 。
茨威格去世后 , 他的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尔扎克》(1946)先后出版 。前者为长篇回忆录 , 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奥地利和欧洲的生活风貌 , 后者是历时十余年而未完成的传记作品 。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二、关于斯科特临死前的书信(茨威格)
那些书信写得非常感人 。死亡在即 , 信中却没有丝毫悲哀绝望的情意 , 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下清澈的空气 。那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 , 也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 , 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 。
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信 。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宝贵的遗产——儿子 , 他关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儿子懒散 。他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最后竟作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 , 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 。”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 , 他仍然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光荣而不是感到遗憾 。“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 , 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他怀着最诚挚的友情给那几个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 , 为他们的英勇精神作证 。尽管他自己即将死去 , 他却以坚强的、超人的感情——因为他觉得这样死去是值得纪念的 , 这样的时刻是伟大的——去安慰那几个伙伴的遗属 。
他给他的朋友写信 。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 , 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 , 他说 , 在这样的时刻 , 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 。他写道:“我不知道 , 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 。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 , 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 。”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作了友好的表白 , 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强而没有说出口的话 。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 , 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 , 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 , 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 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 , 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 。”
他最后的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 。他认为有必要说明 , 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 , 但却无个人的过错 。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 , 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 , 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 。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他的命运 。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 , 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 , 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的信纸 。
(摘自《夺取南极的斗争》 , 舒善昌译)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 , 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 小说最给力 。.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的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什么和什么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伟大的悲剧》是他根据探险家斯科特的日记写成的 。

茨威格的成就是什么茨威格生平及代表作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 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 , 从二十年代起 , 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 , 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 , 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 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 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 , 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 , 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 , 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 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
入社会底层 , 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 , 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 缺乏内容和新意 。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 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 , 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 , 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 , 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 , 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 , 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 , 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 坚持反战立场 , 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 他的主要作品 , 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 。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 。接着 , 他撰写了《罗曼·罗兰》(1921) 。其他的传记著作有:《同魔鬼作斗争》(1923 , 记述三个患精神病的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 , 《自画像的名手》(1928 , 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 , 《精神疗法》(1931 , 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墨斯墨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
病学者弗洛伊德) , 《玛丽亚·安托万内特》(1932)和《玛丽亚·斯图亚特》(1933)等 。这些著作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

另一方面是小说 。《心的焦躁》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 , 作于一九三八年 。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包括:《恐惧》(1920;1925年改写)、《马来狂人》(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月光胡同》(1922)、《看不见的珍藏》(1927)等等 。他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 , 他最擅长的手法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他尤其着重选取资产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的题材
 , 揭露“文明人”圈子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 , 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的善良品质的残害 , 赞美同情、了解、仁爱和宽恕 。他努力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 , 描写道德败坏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 , 揭示个人心灵中种种抽象的美德 , 甚至让已经堕落的人身上闪耀出道义的火花 , 他的目的是要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 , 一九三四年发生维也纳事件 , 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 , 茨威格不得已迁居英国 。一九三八年 , 奥地利并入德国后 , 他便加入英国籍 , 不久又离英赴美 , 一九四零年经纽约去巴西 。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 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 。他在去世之前 , 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 , 这是他一生的历史 , 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 , 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 。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1941) , 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 , 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 , 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的同情 。


斯蒂芬·茨威格代表作

《恐惧》
《月光小巷》
《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小升初毕业总复习语文答案30~57页,二、课文理解(将重点地方画上横线 , 便于巩固):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和感受 , 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 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鲁迅原名周树人 , 字豫才 , 浙江绍兴人 ,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中篇小说《阿Q正传》 , 小说集《呐喊》《彷徨》 ,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 杂文集《坟》《且介亭集》《二心集》等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 ,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 , 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语带双关 。小说以此为题 , 含而不露 , 哀而不伤 。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 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 , 另一条线索就是毕业典礼 , 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 , 作者采用插叙手法 , 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这两条线索 , 前者是主线 , 后者是副线 , 后者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 。作者安徒生 , 丹麦著名作家 , 世界著名童话大师 。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在本文中 , 作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基础 , 采用童话这一灵活的艺术形式 , 塑造了一只“丑小鸭”的形象: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 , 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 , 但是 , 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 , 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从文中可以看出 , 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他启示人们:只要不懈追求 , 努力进取 , 即使身处逆境 , 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 , 按时间顺序故事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 。在这首诗中 , 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 , 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 , 不要悲伤 , 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 , 一切都会过去 , 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这首诗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 , 语调亲密和婉 , 热诚坦率 , 诗句清新流畅 , 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普希金 ,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 ,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课文《假如……》是他在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题下这首诗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 , 在这首诗中 , 作者塑造了一个面临选择的人物 。描绘了他选择时的心态 , 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 , 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 , 因此应独立思考 , 自主选择 。这首诗有着特别的意蕴 , 它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作者弗罗斯特 , 美国诗人 ,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 因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 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著名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等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 文章以“伤”为题眼 , 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 。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 , 他的才能每况愈下 , 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天才成长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安石 , 字介甫 , 号半山 , 抚州临川人 , 世称临川先生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而写的组诗 。在选文中 , 诗人以时代的歌手出现 , 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 身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 , 源远流长 , 并且要以它为榜样 , 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这首诗具有直白、豪迈的风格 。7、小说《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作 。作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 , 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 。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小弗朗士作为主人公 , 并以他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 , 通过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心理变化 , 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 , 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是李大钊 , 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 而且是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课文围绕着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之间的关系 , 以长江大河 , 旅途征人作比 , 阐述了艰难的国运一定要有雄健的国民这一道理 , 鼓励国民“拿出雄健的精神 , 高唱着进行曲调” , 迎接崎岖与险阻 。这篇文章通篇使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 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 。9、《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 辽宁昌图人 , 现代作家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 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从文章来看 , 标题的要点应在于“誓言” 。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 , 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我的坟前 。”因此 , 本文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10、《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她的传奇故事 。以时间为序 , 采用比兴的手法 , 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 , 代父从军 , 奔赴沙场 , 凯旋回朝 , 建功受封 , 辞官还乡的故事 , 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 , 被誉为乐府民歌的“双璧” 。11、《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 作者是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 , 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 , 运用“板块”并列结构将看似形式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 , 表现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 , 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 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两弹’元勋” , 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说和做”总领全文 , 前半部分重点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 后半部分重点与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志士” , 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迹 ,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本文的作者臧克家 , 著名诗人 , 以一篇《老马》成名 , 第一本诗集《烙印》 , 并因《老马》的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按照访问的顺序 , 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 , 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 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要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 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贝多芬 , 德国作曲家 , 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本文的作者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时间为序 , 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 , 着重刻画四位名作家的形象 , 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作者莫泊桑 , 法国作家 , 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1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 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 ,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16、《社戏》以“我”到赵庄看戏为线索 , 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 , 再详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 表现了农村人的善良 , 反映了“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17、《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 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 ,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描写 。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特点 , 而且反映了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作者刘成章 。18、《竹影》的作者是现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全文以“竹影”为线索 , 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 , 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 , 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19、《观舞记》由正题与副题组成 。正题点明中心话题——观舞 , 副题充满感情 , 是对正题的具体化说明 。文章先从一个观赏者的角度写自己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总的印象 , 然后具体描写他们的舞蹈 , 最后写出观感 。文章运用比、排比等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地舞蹈 。作者冰心 , 原名谢婉莹 , 现代作家 ,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 。20、《口技》作者林嗣环 。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 , 先写一家人由睡而醒 , 再写一家人由醒复睡 , 接着写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 , 再从宾客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烘托 , 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 。文章选自《虞初新志》 , 这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本文是一篇传记 , 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 , 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 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 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险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2、《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 , 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 , 课文所选部分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 。从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这三个方面表现了鲁滨孙遇到的困难后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 , 而且务实肯干 , 勤于创造的品质 。23、《登上地球之巅》作者为郭超人 。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 全文以四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攀登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经过为线索 , 以时间先后为序 , 着意描写登山队员在登山中面临的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表现了这些困难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他们是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来克服三大困难的 。24、《真正的英雄》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悼词 , 演讲者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 。从感情脉络来看 , 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 前部分主要抒发了悲痛心情 , 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化悲痛为力量 。文章用“真正的”强调“英雄” , 表达了对这次罹难者英雄行为的肯定 。文章以此为题 , 是对七名宇航员伟大行为的赞颂 。25、《夸父逐日》选自《三海经》 , 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 , 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 , 最后口渴而死 , 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 , 反映人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后来 , 人们常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 , 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 旧说是周朝列御寇作的 , 但不可靠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 , 争执不下 , 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 , 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 知识无穷尽 。既使是博学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这篇短文还反是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26、《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的作品 , 文章通过写我与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 , 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 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对珍珠鸟的描写之中 。最后一句点明中心 。27、《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 , 作者沈石溪 。文章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 , 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 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 表现了斑羚在危难之中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 。28、《华南虎》写于“十年动乱”期间 , 作者牛汉 , 当代诗人 。这首诗以参观动物园的老虎的过程为顺序 , 以写实和猜测的笔法 , 写了有着不屈的生命、执着灵魂的华南虎的形象 。表现了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29、《马》是一篇科学小品 , 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 他曾用40年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本文用文学的笔调 , 采用对比的写法 , 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 , 字里行间 , 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 , 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使用”的马的深刻同情 。30、《狼》选自《聊斋志异》 , 是清朝蒲松龄的代表作 ,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 , “志”是记述的意思 , “异”指奇异的故事 。本文以狼为主线 , 通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 , 着力表现狼的狡猾 , 最后一段议论点明主旨:狼无论多么狡诈阴险 , 最终还是要初机智勇敢的人战胜 。三、文言学习:(一)、词义(每个词的意思都要理解):1、实词未尝异焉收族自是立就稍稍宾客其父乞之日扳隶耕环谒不能称自为其名泯然通悟彼其奇之贤于父利当户惟闻何所忆市鞍马戎机策勋百千强出郭扶将帖花黄火伴当涂见往事即更非复见事会宾客厅事施屏障少顷但闻满坐呓语既而妇抚一时未几少舒中间曳屋虽有百手期内名其一处奋袖两股几欲逐走入日辩斗去人探汤沧沧缀行如故大窘苫蔽径去变诈假寐2、虚词父利其然(代词 , 这样)也泯然(……的样子)众人矣(语气词)养父母、收族为(作为)意卒之(助词 , 无意义)为(成为)众人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 , 指诗)问女何(什么)所思见往事耳闻(罢了)蒙乃(于是 , 就)始就学妇拍而(连词 , 表并列 , 相当“又”)呜之此不为(是)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认为)汝多知乎其(其中)一犬坐于前投以(把 , 介词)骨盖(原来)以(用)诱敌意将隧入以(连词 , 表目的 , 相当“来)攻其后也(二)、翻译:1、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 。译:别人渐渐地请他父亲去作客 , 有人花钱求仲永题诗 。2、卒之为众人 。译:最终他成为普通人 , 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别人指定事物让他作诗 , 他能够马上完成 , 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 。4、父利其然也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 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5、今夫不受之天 , 固众人 , 又不受之人 , 得为众人而已耶?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 , 本来就平凡的人 , 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 , 想成为一人平常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6、双兔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译: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 , 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 , 哪个是雌兔呢?7、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 。译: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 , 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卿今当涂掌事 , 不可不学!译:你现在手握重权处理大事了 , 不可不学习 。8、不能指其一端 。译: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译:在这时 , 宾客没有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 , (他们)扬起袖子 , 露出手臂 , 两腿发抖 , 几乎要抢先逃跑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1、河、渭不足 。译:黄河和渭水的水不够 。12、弃其杖 , 化为邓林 。译:(最后)弃掉自己的手杖 , 化作一片桃林 。13、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见多识广呢?14、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译: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两方面

茨威格的成就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

茨威格的作品简介茨威格(1881~1942) , 奥地利作家 。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 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 , 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 , 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 , 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 , 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 , 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 , 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 。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 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 , 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 , 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 , 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 , 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 , 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 。惟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 , 描写一个瘫痪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他笔下的人物常被某种神秘的命运和不可名状的力量所捉弄 , 最终毁于某种热情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的来信》 , 运用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 , 刻画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 。茨威格的戏剧作品有诗剧《耶雷米亚》(1917)、悲剧《伏勒波尼》(1927)和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后 , 他的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尔扎克》(1946)先后出版 。前者为长篇回忆录 , 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奥地利和欧洲的生活风貌 , 后者是历时十余年而未完成的传记作品 。

茨威格的只要成就体现在茨威格生平及代表作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 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 , 从二十年代起 , 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 , 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 , 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 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 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 , 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 , 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 , 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 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
入社会底层 , 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 , 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 缺乏内容和新意 。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 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 , 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 , 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 , 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 , 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 , 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 , 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 坚持反战立场 , 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 他的主要作品 , 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 。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 。接着 , 他撰写了《罗曼·罗兰》(1921) 。其他的传记著作有:《同魔鬼作斗争》(1923 , 记述三个患精神病的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 , 《自画像的名手》(1928 , 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 , 《精神疗法》(1931 , 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墨斯墨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
病学者弗洛伊德) , 《玛丽亚·安托万内特》(1932)和《玛丽亚·斯图亚特》(1933)等 。这些著作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

另一方面是小说 。《心的焦躁》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 , 作于一九三八年 。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包括:《恐惧》(1920;1925年改写)、《马来狂人》(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月光胡同》(1922)、《看不见的珍藏》(1927)等等 。他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 , 他最擅长的手法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他尤其着重选取资产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的题材
 , 揭露“文明人”圈子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 , 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的善良品质的残害 , 赞美同情、了解、仁爱和宽恕 。他努力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 , 描写道德败坏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 , 揭示个人心灵中种种抽象的美德 , 甚至让已经堕落的人身上闪耀出道义的火花 , 他的目的是要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 , 一九三四年发生维也纳事件 , 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 , 茨威格不得已迁居英国 。一九三八年 , 奥地利并入德国后 , 他便加入英国籍 , 不久又离英赴美 , 一九四零年经纽约去巴西 。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 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 。他在去世之前 , 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 , 这是他一生的历史 , 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 , 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 。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1941) , 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 , 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 , 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的同情 。


斯蒂芬·茨威格代表作

《恐惧》
《月光小巷》
《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八下文学常识选择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
整理人:00刹那之殇00
1.《藤野先生》 。鲁迅 , 原名周树人 ,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文体常识: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取材广泛、自由 ,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中心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要是本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断 , 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 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深切怀念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 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文章叙事线索:明线 , 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 , 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 。
2.《我的母亲》 。胡适 , 字适之 , 安徽绩溪人 。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 , 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贡献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 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 。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我的母亲》文体常识:传记及自传: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 分自传和他传 。自述生平的叫自传;由别人撰写的叫他传 。自传的写作应注意真实、完整、突出重点 。文题理解:中心内容:本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 , 通过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 , 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切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 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 , 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
3.《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 著名诗人 , 原名史成汉 。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等文题理解:“我的的第一本书”是指作者童年时代用过的有特殊意义的小学教科书 , 也是指作者人生的第一课 。作者以此为线索 , 回忆了童年时代苦难的读书生活 。中心内容:本文记述了“我”第一本书的故事 , 它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 是“我”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本书 。作者通过这第一本书讴歌了人间真情 , 表达了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
4.《列夫•托尔斯泰》 。斯蒂芬•茨威格 , 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其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小说《感觉的混乱》享誉国际 , 高尔基称他为“第一流的艺术家” 。
文题理解: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本文选自《三作家》 。中心内容:本文是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 更为我们揭示了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 展示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 。
5.《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 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一个盲聋哑女自强不息 , 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 , 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曾获总统自由勋章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 , 一个是拿破仑 , 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文题理解:“再塑生命”在文中指“爱的光明照到我身上”意指莎莉文小姐给了“我”新的生活道路 , 使“我”走出黑暗 , 获得新知 , 认识了自然 , 认识了社会 , 对生活充满热爱 。中心内容: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 同时也叙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 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
6.《雪》 。鲁迅 , 原名周树人 ,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
文体常识: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 , 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 ,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 , 但比散文语言更凝练 , 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 。中心内容:本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通过比较 , 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江南的雪 , 美得平和恬静 , 固然让人喜欢;但是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 ,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使生命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
7.《雷电颂》 。郭沫若 , 原名郭开贞 , 四川乐山人 。现代杰出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文题理解:本文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 , 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描写屈原歌颂风、雷、电 , 怒斥神只的内心独白 , 塑造了一个具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形象 , 借以表现出了作者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本诗将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 , 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 , 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黑暗的力量 , 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 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形象 。)
8.《短文两篇》 。巴金 , 原名李尧棠 , 字芾甘 , 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 出版《复仇》《将军》《神•鬼•人》等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 , “文革”后出版《随想录》 , 引起巨大反响 。文题理解:“日”“月”自古者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 。作者以“日”“月”为题 , 借物抒情 , 表现了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中心内容:《日》用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象征为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生命和美好人格 , 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光明而英雄献身的人 。《月》通过对冰冷的月光的描写和姮娥奔月的传说 , 赞扬了为追求理想而甘愿放弃一切的精神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日”多有热情洋溢;“月”则细腻幽静见长 。
9.《海燕》 。高尔基 , 俄国作家 , 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 ,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 原题为“海燕之歌” 。文体常识: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 , 表现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能委婉 , 曲折、含蓄地表达情感 , 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心内容:作者通过对海燕搏击风浪及其勇敢乐观、坚强的精神的描写 , 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 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的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这代表的反革命势力 , 表现了作者仰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 , 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 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
10.《组歌》 。纪•哈•纪伯伦 , 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 , 这里选的是其中二首 。
文题理解:“组歌”就是把几首诗组合在一起 , 这是以体裁为题 , “歌”是体裁标志 。
中心内容:《浪之歌》采用拟人的手法 , 把海浪和海岸写成一对恋人 , 借它们难舍难分发生昼夜守护的恋情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恋和保卫的决心 , 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雨之歌》也用拟人的手法 , 写雨对天地万物的滋润爱护 , 歌颂了那些无私的奉献者和友谊的使者 。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 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臻合著)及《西方哲学新论》等 。
文体常识: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 内容是议论性的 , 通篇有论述的中心 , 有论点、论证 , 但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 , 运用文学语言 , 有浓郁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文题理解:人类应该敬重自然界的万物 , 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力量 , 尊重一切生命的权利 , 爱护自然 ,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心内容:本文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反对人类宣称的征服自然 , 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 应该敬畏自然 , 爱护自然 , 尊重自然 , 与自然和谐相处 。
12.《罗布泊 , 消逝的仙湖》 。吴岗 , 当代报告文学家 。本文选自作者的报告文学《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 。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 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 , 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 , 讲究象征、抒发情性 。文题理解: “仙湖”这是对罗布泊过去的肯定和赞美 。可是现在仙湖已经“消逝”了 , 这是对罗布泊今天的概括和否定 。标题运用了对比手法 , 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伤感和惋惜 , 具有警示意义 。中心内容:本文借罗布泊的今昔对比 , 经强烈的呼声、忧愤的感情警示世人 , 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 搞好生态保护 。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 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等 。文体常识:科学小品:是科学和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 。篇幅短小 , 上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 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中心内容:本文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 , 并从旅鼠身上反思我们人类也应该像旅鼠那样 , 主动控制繁衍速度 。。
14.《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 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 , 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著有《沙乡年鉴》 。文题理解:“归来”在文中有两层含义 , 一是大雁又飞回来了;二是呼唤大雁 , 表达一种喜爱、期盼之情 。中心内容:本文对大雁进行了拟人化描写 , 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认为 , 大雁是人类的伙伴 , 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诗意和欢乐 , 人类应该珍爱有益的动物 , 与它们和谐共处 , 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 。
15.《喂——出来》 。星新一 , 日本现代科幻小说家 , 在日本被称为“微型小说的鼻祖” 。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 , 又称“科幻小说” , 是用幻想的形式 , 表现人类在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 其内容交织着科学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文题理解:“喂——出来”是文中一位年青人的喊叫 , 他想根据回声来判断洞的深浅 。本文意在告诫人们 , 破坏环境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这个标题也是一个窗口、一次警告 , 十分生动传神 。中心内容:本文以环境污染为题材 , 记叙了发现一个深洞 , 被扔进洞的东西飞出来的经过 , 意在告诫人们 , 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警示人们应该保护环境 。
1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 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和《湘西》、论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文体常识:云南民歌: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 , 在各族人民生活中 , 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 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 , 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 , 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目的欢乐 。。。。。。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 。中心内容: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作者生动的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的演唱情境 , 表达了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 。
17.《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 江苏高邮人 , 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大淖纪事》《受戒》等 。中心内容:《端午的鸭蛋》一文读来从容散淡 , 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 , 悠然恬淡之间 , 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
18.《吆喝》 。萧乾 , 原名萧炳乾 , 北京人 , 著名采访人员、作家、文学翻译家 。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文题理解:“吆喝”就是大声的喊叫 , 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本文主要指旧北京大街小巷的各种叫卖的声音 , 反映了北京的风俗习惯 。中心内容: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 , 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 , 到乞讨的 , 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 , 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 那就是愉悦的怀恋 。
19.《春酒》 。琦君 , 原名潘希真 , 台湾女作家 。浙江永嘉人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 , 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 。文题理解:“春酒”就是春天的喝的酒 。在浙江一带新年期间家家都邀请亲朋邻居来品尝自家酿的酒 , 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俗 。琦君借对“春酒”的叙述 ,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中心内容:这篇散文通过对“春酒”“会酒”等风俗的深情叙述 ,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 也表达了游子殷殷的思乡之情 。
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 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 ,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岐路》《啊!》 ,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 。文题理解:“俗世”是指民间社会 , 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 在本文中是专指“泥人张”和“好嘴杨巴” 。标题含有评价和称颂之意 。中心内容:《俗世奇人》在文意中作者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 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 字叔庠 ,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著有《齐春秋》 。文题理解:“与”给予;“书”;信;题意: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奇特秀丽山水的描绘 ,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 同时也流露出归隐遁世的思想 。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 东晋文学家 。名潜 , 字元亮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 是著名的“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文题理解: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 , 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 , 传中的五柳先生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典型人物 , 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 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传”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中心内容:文章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 , 重点描写了他用生活、性格特点 , 描绘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隐士形象 ,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精神 。
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 , 
23.《马说 。》韩愈 , “唐宗八大家”之首 , 字退之 。唐文学家 。世称韩昌黎 , 又称韩吏部 , 谥号文 , 又称韩文公 。有《昌黎先生集》 。文题理解:“说”中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 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马说”就是“论马”或“谈马”的意思 , 其内容是借千里马而发议论 。中心内容: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 , 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 , 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
24.《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 字景濂 , 号潜溪 。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 , 但自幼勤奋好学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 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著有《宋学士文集》 。文体常识:关于“序”:序 , 是一种文体 。多为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 即诗文序 。还有赠序 , 专用于赠别 , 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本文是一篇赠序 。
中心内容: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 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
25.《诗词曲五首》 。作者刘禹锡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 洛阳人 。有《刘梦得文集》等 。杜牧 , 字牧之 , 唐文学家 。诗与李商隐齐名 , 世有“小李杜”之称 。有《樊川文集》 。文天祥 , 字履善 , 又字宋瑞 ,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写有名篇《正气歌》《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 , 字子瞻 , 自号东坡居士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东坡全集》等 。张养浩  , 字希孟 , 号云庄 。元代散曲作家 。文题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对白易居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的酬答 。“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是白易居 。《赤壁》以地名为题 , 是怀古咏史之作 。《山坡羊 潼关怀古》 “怀古” , 表明凭吊古代以及追怀古事 , 是本曲的主要内容的写作角度 。中心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 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 , 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通过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 表达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以及对生活抱有的美好希望 。《山坡羊 潼关怀古》通过凭吊潼关古迹 , 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 无论怎样改朝换代 , 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26.《小石潭记》 。柳宗元 , 字子厚 。河东人 , 世称柳河东 。唐文学家、哲学家 。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 世称“韩柳” , 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文学上以散文成就最大 。著有《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均为名篇 , 其中《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 , 历千年而传诵不息 。文体常识:游记: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 。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 , 也可以记述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 。笔调清新 , 形象生动 。中心内容:本文记叙了游小石潭的经过 , 描写了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 。通过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对比 , 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 , 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幼年孤贫 , 刻苦好学 。一生为官清正 , 治军严明 。死后 , 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的描写 , 借题发挥 ,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 , 不以物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政治抱负 , 也寄寓了对滕子京的慰勉观箴之意 。
28.《醉翁亭记》 。欧阳修 , 字永叔 , 自号醉翁、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谥号“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中心内容: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及其附近优美的环境、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 , 以及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 , 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以及借纵情山水来排遣郁闷的思想感情 。
29.《满井游记》 。袁宏道 , 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 , 号石公 , 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 ,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 。著有《袁中郎全集》 。中心内容: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 , 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 , 表达出作者欢欣愉快的心情 , 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
30.《诗五首》 。陶渊明 , 一名潜 , 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 。著有《陶渊明集》 。李白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唐代大诗人 。世称“诗仙” 。著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 , 字子美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世称“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 。岑参 , 唐代边塞诗人 , 曾任嘉州刺史 , 人称“岑嘉州” 。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 , 与高适并称“高岑” 。著有《岑嘉州集》 。龚自珍 , 字瑟人 , 号定庵 , 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 ,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 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中心内容:《饮酒(其五)》借酒抒情咏志 ,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的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 , 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 ,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行路难(其一)》作者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 , 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自己对贫苦生活的真实感受 , 表现出了推已及人、舍人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助生动形象的边缰奇丽的雪景 ,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及朋友的惜别之情 。《己亥杂诗》展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这国效力的坚定决心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复习
散文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 , 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2、《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 。作者茅盾 , 原名沈德鸿 , 字雁冰 。
3、《石榴》选自《丁东草》作者郭沫若 。
4、《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
5、《散步》作者莫怀戚 。
议论文
6、《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 , 选自《毛泽东选集》 。
7、《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 , 字卓如 , 号任公 , 又号饮冰室主人 , 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
8、《多一些宽容》作者郭安凤 。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 , 当代学者、散文家 。
10、《错过》是一篇杂文 , 作者刘心武 , 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 。
说明文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伽利略 , 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
小说
13、《孔乙己》选自《呐喊》 。本文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
14、《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 , 字敏轩 , 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
15、《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作者契诃夫 , 俄国作家 。
16、《窗》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 。
其它
1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文宪集》 , 作者宋濂 , 字景濂 , 号潜溪 , 明初文学家 , 本文是一篇赠序 。
18、《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 , 作者韩愈 , 唐代文学家 , 字退之 , 后人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体裁:说 。
19、《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 作者刘禹锡 。唐代诗人、哲学家 , 字梦得 。体裁:铭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
20、《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作者沈括 , 字存中 。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
2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课文作者魏学洢 , 字子敬 , 明末嘉善人 , 著有《茅檐集》
2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是清代林嗣环 , 《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
23、《有的人》作者臧克家 。24、《悼念玛丽·居里》作者爱因斯坦 。25、《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作者郭沫若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复习
散文
1、《海燕》是一首 , 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2、《白杨礼赞》选自《》 。作者 , 原名沈德鸿 , 字雁冰 。
3、《石榴》选自《》作者。
4、《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当代女作家。
5、《散步》作者。
议论文
6、《纪念白求恩》作者 , 选自《毛泽东选集》 。
7、《敬业与乐业》作者 , 字卓如 , 号任公 , 又号饮冰室主人 , 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
8、《多一些宽容》作者。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 , 当代学者、散文家 。
10、《错过》是一篇 , 作者 , 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 。
说明文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气象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 , 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
小说
13、《孔乙己》选自《》 。本文是鲁迅在《》之后写的第二篇。
14、《范进中举》节选自《》作者 , 字敏轩 , 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体篇小说 。
15、《变色龙》选自《》 。作者 , 国作家 。
16、《窗》作者是作家。
其它
1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 , 作者 , 字 , 号 , 文学家 , 本文是一篇。
18、《马说》选自《》 , 作者 , 代文学家 , 字 , 后人称“”
与并称“”体裁:。
19、《陋室铭》选自《》 , 作者。代诗人、哲学家 , 字梦得 。体裁: , 

20、《活板》选自《》作者 , 字存中 。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
2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的《》 。课文作者 , 字子敬 , 嘉善人 , 著有《》
22、《口技》选自《》 。作者是代 , 《虞初新志》是代编选的一部集 。
23、《有的人》作者。24、《悼念玛丽·居里》作者。25、《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作者

茨威格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什么和什么创作方面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文章插图

茨威格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和小说方面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 ,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 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 ,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 日后周游世界 , 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 , 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 , 1934年遭纳粹驱逐 , 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在巴西自杀 。扩展资料:艺术特色茨威格笔下人物的奇特行为常常突如其来 , 常常有违一般意义上的伦理道理 。所以 , 当激情过后 , 当事人或羞于开口 , 或不屑于与世俗妥协 , 把自己的真实绽放暴露于世人 , 被世人所嘲弄甚至耻笑 。但人心灵的负荷不致过重 , 一旦到了极限 , 倾诉的欲望会席卷一切 , 这些压抑过久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人 , 需要遏上合适的对象和合适的时机 , 语言就会排山倒海 , 不可阻挡 。茨威格不仅知道并且把握了这一点 , 几乎不让任何的插话或者无用的描写引导提示和中断倾诉者 , 从而削弱了表现的力量 。大段连贯的、急切得近乎神经质股的告白 , 与其说是对人倾诉 , 不如说是独白 , 一种游移于社会边缘的焦灼不安状态下的喃喃自语 , 一种借助陌生人这个介质对往事的重温 。人物影响茨威格去世后 , 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 。1945年以后 , 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 , 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 , 惟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 。直到1981年 , 茨威格诞生一百周年 , 联邦德国S·费歇尔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 , 他的中短篇名篇《奇妙的一夜》、《感情的混乱》 , 他的作家传记《三大师》、《与妖魔搏斗》 , 他的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富歇》、《玛丽·安东奈特》以及他惟一的长篇小说《爱与同情》先后出版 , 并且一再重版 。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作家 ,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两方面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伟大的悲剧》是他根据探险家斯科特的日记写成的 。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 , _____(国)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小说创作方面 。1.奥地利作家
2.人物传记
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初的经历》《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选自哪里?《伟大的悲剧》
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 , 写的是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 , 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饱含感情 , 以优美的文字 , 再现了发生在那茫茫南极冰原上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但作者叙写这个故事 , 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 , 也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 , 而是让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作品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它应该是一粒种子 , 深埋进学生幼小的心底 , 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发芽、开花、结果 , 成为他们“精神的底子”里不可缺少的内涵 。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谁?《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 , 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C

茨威格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茨威格190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银弦》 , 有法国象征主义和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传记和中短篇小说方面 。传记主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三大师》 , 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恐惧》、《象棋的故事》等 , 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 常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尤其是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名篇中 , 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另外 , 他的小说还尝试不同的叙述方法和体裁 , 如书信体、自述体等 , 并有所创新 。。
茨威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成就是怎么样的?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 , 是犹太贵族家庭后裔 , 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到西欧、北非、印度等地游历 , 190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茨威格像银弦》 , 有法国象征主义和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传记和中短篇小说方面 。传记主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三大师》 , 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恐惧》、《象棋的故事》等 , 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 常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尤其是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名篇中 , 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另外 , 他的小说还尝试不同的叙述方法和体裁 , 如书信体、自述体等 , 并有所创新 。二战中 , 由于他的犹太人出身 , 而被驱逐出萨尔斯堡 , 开始流亡生活 , 但他无法适应在新的地方生活 , 于是在1942年和妻子在巴西自杀 。
斯蒂芬茨威格主要成就体现在什么和什么创作方面斯蒂芬·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斯蒂芬·茨威格 ,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 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

茨威格有哪些代表作品?奥地利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 , 是犹太贵族家庭后裔 , 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到西欧、北非、印度等地游历 , 190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茨威格像银弦》 , 有法国象征主义和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传记和中短篇小说方面 。传记主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三大师》 , 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恐惧》、《象棋的故事》等 , 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 常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尤其是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名篇中 , 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另外 , 他的小说还尝试不同的叙述方法和体裁 , 如书信体、自述体等 , 并有所创新 。二战中 , 由于他的犹太人出身 , 而被驱逐出萨尔斯堡 , 开始流亡生活 , 但他无法适应在新的地方生活 , 于是在1942年和妻子在巴西自杀 。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是叫《世间最伟大的坟墓》吧 , 是写托尔斯泰墓的 。上中学时做这篇文章的阅读题做了无数次~~

还有他的《象棋的故事》也很有些意思 , 挺吸引人的

茨威格的成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20世纪的欧洲文坛成就显著 , 当时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 , 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亚克和茨威格 。茨威格的短篇译文的语种相当多 , 销售量更是大得惊人 。

茨威格的创作有哪些成就?【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主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三大师》 , 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恐惧》、《象棋的故事》等 , 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 常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尤其是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名篇中 , 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另外 , 他的小说还尝试不同的叙述方法和体裁 , 如书信体、自述体等 , 并有所创新 。条数:茨威格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二战中 , 由于他的犹太人出身 , 而被驱逐出萨尔斯堡 , 开始流亡生活 , 但他无法适应在新的地方生活 , 于是在1942年和妻子在巴西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