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说汉高祖

<陆贾说汉高祖>中,高帝不怿而有惭色 。怎么翻译,特别是<不怿> 。我翻译出来怪怪的 。高帝不高兴了,脸上有惭愧的表情 。不怿:不高兴 。追问:我也是这么翻译的,但是感觉不是很通顺呀 。

高一语文课外文言文《陆贾说汉高祖》陆生(陆贾)时时前说, 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 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 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 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 氏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 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 试为我著……

陆贾说汉高祖通假字1.“说”通“悦”,取悦、高兴 。
2.“乡”通“向”,从前,过去 。

根据《陆贾说汉高祖》,对陆贾和刘邦作出相应的评析 。刘邦;始自徒中,既号沛公 。啸命豪杰 。奋发材雄 。龙变星聚,蛇分径空 。泛水即位,还歌大风 。
陆贾;高度真实 。

求<陆贾说汉高祖>翻译陆贾时不时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 。汉高帝骂他说:“你的主公在马上得到天下,为什么攻于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在逆境中得到天下而在顺境中守护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阿 。过去吴王夫差和智伯专门使用武力而灭亡;秦国保持刑法的不变,结果导致赵氏的灭亡(集解赵氏,秦姓也 。○索隐案:韦昭云:秦伯益后,与赵同出非廉,至造父,有功於穆王,封之赵城,由此一姓赵氏 。)假如令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过去的圣人,陛下的江山怎么会得到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 。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陆贾大略的记述国家存亡的精微道理,一共著作十二篇 。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黄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

陆贾对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这句话对汉初的政治和思想有哪些影响?(在23日晚之前)马背上打得天下的刘邦,独裁的本能驱使他把西汉王朝的大驾赶上了秦始皇覆车的险道边 缘 。刘邦唱罢大风歌握着打天下的长剑对陆贾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陆贾针锋相对:“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聪明的刘邦没有杀陆贾,接受了“文 武并用”的治国之策 。也许是刚刚冷却的灰堆震慑了刘邦的野蛮与骄横 。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堂而皇之地落实在文武并用的西汉国策 。皇恩浩荡,春风化雨,陆贾、司马谈、刘安、 董仲舒等一大批学者脱颖而出 。《论六家要指》、《淮南子》、《公羊春秋》一部部巨著竞 相问世 。“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文化教育的空前繁荣,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政 治、经济、军事人才 。西汉天下国泰民安,欣欣向荣 。

阅读司马迁的陆贾说汉高祖分别用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汉高祖和陆贾刘邦:虚心纳谏
陆贾:耿直无畏

个人意见,希望能帮到LL~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A

陆贾说汉高祖如何评价汉高祖和陆贾刘邦;始自徒中,既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龙变星聚,蛇分径空.泛水即位,还歌大风.陆贾;高度真实. 陆贾时不时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 。汉高祖刘邦骂他说:\“朕在马上得到天下,哪儿用得着(攻读)《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啊 。假如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贤君王,陛下怎能获得天下呢?”高帝不喜悦反而面露惭愧 。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陆贾大略地记述国家存亡的原因,一共著作十二篇 。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皇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

西汉初年著名的《新语》一书的作者是 A陆贾 B刘邦 C叔孙通 D淳于越A.陆贾

陆贾者,楚人也的翻译陆贾是楚国人.(他)凭着客卿的身份跟随汉高祖平定天下,并以有口才擅思辩的士人闻名,(时常)左右局势,常常出使诸侯(之国).

陆贾给刘邦提出什么样的建议等到刘邦做了皇帝后,陆贾就经常在刘邦面前提出要多读一点《诗》、《书》的重要性 。刘邦以为这些书生是拿自己没有读过几天书开涮,有意卖弄他自己的学问 。再加上老刘还的确也不喜欢儒生,拿人家儒生的高帽子当过尿壶 。所以,他挺烦陆贾没完没了的重复什么《诗》呀、《书》呀的 。不就是一些无病申吟的老调和之乎者也的陈词吗?刘邦开始出粗话骂上了:“老子(乃公)骑在马上打下的天子,怎么会跟《诗》、《书》有屁事!”陆贾显然早有准备,立即反驳道:“骑马打天下,难道就可以在马上治天下吗?就拿商汤、周武来说,他们可都是通过战争夺取天下,通过安抚百姓守住天下的(逆取顺守) 。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术嘛 。”陆贾也不客气了,抢白刘邦说“历史上吴王夫差、智伯都是极端使用武力而亡的;秦任刑法多年不变,最后消灭赵国 。如果秦统一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怎么能够得到并拥有天下呢?”刘邦一下子惊诧得有些无地自容了,连忙对陆贾说:“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我所以得之者的原因,包括自古以来的成败之国得失的原因 。”陆贾就粗述古往今来的存亡之徵,共十二篇 。每奏一篇,刘邦就惊叹一次,连连夸好,大臣们也跟着高呼万岁 。大伙把这本书起名为《新语》,足以说明陆贾的观点在当时确是新颖独到,富于创新 。这要搁现在,大概要发单行本了 。他是第一个提出了汉帝国如何长治久安问题的,他成为汉初最富有思想的先锋人物 。
当年李斯也是这样说的,可是事实呢?说归说,关键在实效 。不过,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正是这本《新语》的诞生,开创了汉帝国以来系统总结秦帝国经验教训的一代思想先河 。历史的奇迹显然还在后面 。儒生陆贾并没有让汉高祖刘邦实行儒家的政治理想,相反却是一套黄老道家的政治主张 。成为自春秋战国五百年来法家思想独占鳌头直至缔造秦帝国以来,道家哲学作为第二个政治指导思想成就了汉帝国初创盛世七十年的辉煌 。
他第一个把道家思想上升为一种治国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不只是道家思想的简单翻版,而是用道家的思想原则把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更加贴近实际,更能解决问题 。陆贾的《新语》虽然是粗略的表述,但他的这种“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无疑影响到今后的思想发展走向 。自陆贾始,一切哲学思想自汉以来,都着眼于实际,注重其实用功效 。事实证明,后来的思想家们几乎都致力于思想多元一体的努力 。

作文刘邦陆贾《新语》陆贾时不时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汉高帝骂他说:“你的主公在马上得到天下,为什么攻于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在逆境中得到天下而在顺境中守护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阿.过去吴王夫差和智伯专门使用武力而灭亡;秦国保持刑法的不变,结果导致赵氏的灭亡(集解赵氏,秦姓也.○索隐案:韦昭云:秦伯益后,与赵同出非廉,至造父,有功於穆王,封之赵城,由此一姓赵氏.)假如令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过去的圣人,陛下的江山怎么会得到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于是,陆贾大略的记述国家存亡的精微道理,一共著作十二篇.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黄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陆贾说汉高祖》翻译陆贾时不时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 。汉高帝骂他说:“你的主公在马上得到天下,为什么攻于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在逆境中得到天下而在顺境中守护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阿 。过去吴王夫差和智伯专门使用武力而灭亡;秦国保持刑法的不变,结果导致赵氏的灭亡(集解赵氏,秦姓也 。○索隐案:韦昭云:秦伯益后,与赵同出非廉,至造父,有功於穆王,封之赵城,由此一姓赵氏 。)假如令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过去的圣人,陛下的江山怎么会得到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 。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陆贾大略的记述国家存亡的精微道理,一共著作十二篇 。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黄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

解释一下刘邦这首歌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意思是:大风吹起啊白云在天飞扬,权威笼盖天下啊回到故乡 。哪里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



【品评】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 。前两句诗气魄豪壮,雄迈飞扬,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以的气概 。后一句诗表达了刘邦要巩固他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心情 。《大风歌》表达了刘邦重返故乡的得意之情和安邦定国的迫切心愿 。他死后,汉惠帝便将沛宫立为宗庙,祭祀刘邦,并让当年随刘邦唱歌的120年青年专门从事音乐工作,至汉景帝时,《大风歌》便一直是沛地一年四季祭祀宗庙的乐舞 。后遂用“大风诗,大风词,大风篇,大风曲”指这首歌,用“歌大风,唱大风”表达治国安邦的壮怀 。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注释刘邦谈论称霸天下的方法
原文: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
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都被说服了.

刘邦的原名叫什么呢?是刘季吗?求解释刘季只是一个姓加上一个排行 。俗称刘老四 。
刘季祖上虽然做过官,但是到他父亲刘执嘉这一辈很破落,典型的草根家族 。
但是刘邦父亲毕竟是官宦后人,还是要分清楚嫡庶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叫刘媪,生四子,伯仲叔季 。老三早夭,留下来的只有刘伯、刘仲、刘季 。另一个是李氏,生子刘交,不能被排在伯仲叔季序列里,所以只有名而无排行 。未成年的时候一般不取字,有的取名,更多的只是叫小名,冠礼之后就要取字,没名的还要取个名 。譬如汉武帝刘澈,小时候叫刘彘,就是刘小猪的意思 。冠礼后,改名刘澈,字通 。
古人对别人家男子的尊称有很多,其中用排行称呼就很普遍 。刘伯大概死得早,名有没有真很难说,刘仲名喜 。刘季暂时无名,但是以后越做越大,又是沛公,又是统帅一军的首领,最后都做了汉王,老叫他刘老四是不行的,因其胸怀大志,故取字为邦 。反正古人一般尊称对方也是称呼对方的字而不是名,如果公然指名道姓的话,会被视为是不礼貌或有仇怨的 。

刘邦劝子务学的解释高帝刘邦《手敕太子文》
【原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
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 。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 。汝可勤学习 。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於汝诸弟 。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

【译文】
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 。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 。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 。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谪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继承人 。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 。现在我决定你为我的继承人 。
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 。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在看你作的书,还不如我 。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 。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
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

名字解释 刘邦耀 详细一点好名字

刘邦评价汉初三杰的原文刘邦评价汉初三杰的原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 。刘邦的评价精确而深刻,有一次他在酒席宴问群臣自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比自己势力大得多却失去天下又是为何?群臣的对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刘邦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项王以杀刘邦的父亲逼他投降,刘邦是怎样应付的?请用原文回答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意思就是:我和你项羽都共同奉楚怀王为君过,大家结拜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一定要煮了你爸,就分我一碗肉汤 。

刘邦急中生智原文1、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 。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2、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汉高祖指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 。结合原文,说说“其一”是指什么,“其二”是指什么?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 、 王陵 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 知其一 , 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讲汉高祖刘邦的电视剧 有的告诉我啊 谢谢了汉刘邦
楚汉骄雄
楚汉风云

请翻译古文:樊重有远见(全文翻译)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高帝不怿而有愆色,乃谓陆生曰 是出自哪的,高帝不怿而有愆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译文]高帝不高兴,显现出惭愧的表情,就对陆生说:"请您试着为我写一些秦失天下,而我得天下是何道理的文章,以及古代一些成败兴亡的国家."

陆生时前说《诗》、《书》……”断句这段文字的断句是这样的,顺便加标点,并翻译,便于楼主理解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


译文:
陆生在皇帝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听到这些,高帝很不高兴,就对他大骂道:“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生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 。从前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因极力炫耀武功而致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自己的灭亡 。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高帝听完之后,心情不快,脸上露出惭愧的颜色,就对陆生说:“那就请您尝试着总结一下秦朝失去天下,我们得到天下,原因究竟在哪里,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 。”这样,陆生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 。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皇帝,高帝没有不称赞的,左右群臣也是一齐山呼万岁,把他这部书称为“新语” 。

惟先生教之 。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 。各是什么意思?乃深自藏匿 。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⑦,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⑧ 。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⑨,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⑩ 。若见沛公�6�9,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与人言,常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 。”郦生曰:“弟言之 。”(13)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14) 。

①郦食者:作者也称他为郦生 。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称先生有些类似 。②落魄:穷困潦倒,很不得意 。③役:任意驱使 。④狂生:放荡不羁的人 。⑤徇地:攻占土地 。徇,夺取 。⑥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 。苛礼:指苛细繁琐的礼节 。自用:自以为是 。⑦麾下:部下 。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 。里: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在本文中特指故乡 。⑧邑:旧时县的别称 。⑨慢而易人:傲慢而看不起人 。⑩莫为我先:没有人替我作介绍 。先,先导,引见 。�6�9若:你 。�溲溺(sou niào,搜尿):解小便 。溺,同“尿” 。(13)弟:但,只管 。(14)诫:原指文告,后引申为嘱告 。本文中即用引申义 。

沛公至高阳传舍①,使人召郦生 。郦生至,入谒②,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③,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④,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⑤?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⑥!夫天下同苦秦久矣⑦,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⑧,起摄衣⑨,延郦生上坐⑩,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6�9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13)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 。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

①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 。②谒:请见,进见 。一般用于下对上,幼对长 。这里指请求接见的名片 。③倨:通“踞”,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 。④长揖不拜:行一个大的拱手礼而没有跪拜,表示对刘邦并不十分尊敬 。⑤足下:古时称呼对方的敬辞 。⑥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 。竖,竖子,小子 。⑦苦秦:被秦所残害、迫害 。⑧辍:停止 。⑨起摄衣: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 。⑩延:邀请 。�6�9六国:指战国时除去秦之外的山东六国 。从横:即“纵横”,合纵连横,战国时的两派,合纵为反秦派,连横为和秦派 。�冲:交通要道 。(13)令下足下:让他向您投降 。“令下”之“下”,降服 。

汉三年秋①,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洛② 。楚人闻淮阴侯破赵③,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 。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④,屯巩、洛以拒楚 。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天者⑤,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夫敖仓⑥,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⑦,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 。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⑧,工女下机⑨,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⑩,距蜚狐之口�6�9,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 。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13),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 。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14) 。”上曰:“善” 。

①汉三年:即汉王三年,这一年是公元前 。③淮阴侯:指韩信 。④捐:舍弃 。⑤天之天:比喻在重要事物中的最重要部分 。⑥敖仓:秦代所建的粮仓名 。在河南荥阳县东北敖山之上 。⑦适卒:因罪被征发的士兵 。适,通“谪” 。⑧释耒:放下农具 。耒,耜的木柄 。⑨工女:指从事纺织的女子 。⑩杜大行之道:堵塞、截断太行的交通 。杜,堵塞 。太行,即太行山 。�6�9蜚狐之口:指蜚狐岭的险要关口 。�白马之津:古渡口名,为古代军事要地 。(13)负海阻河济,指齐国的地形背靠大海,倚仗着黄河、济水为天然屏障 。负,背靠 。阻,恃,依 。(14)东藩:东面的属国 。

乃从其画①,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 。”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 。”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 。”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戳力西面击秦②,约先入咸阳者王之 。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 。项王迁杀义帝③,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 。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④,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⑤ 。项王有倍约之名⑥,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⑦;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⑧,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⑨ 。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⑩;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

①画:谋划,计策 。②戮力:并力,齐心协力 。③迁杀:在迁徙的途中暗杀 。④赂:财物 。⑤方船:两船相并 。⑥倍约:违背协议 。倍,通“背” 。⑦刓(wán,玩):通“玩” 。反复抚摸 。⑧畔:通“叛” 。背叛 。⑨坐而策:毫不费力地任意驱使 。策,鞭策,驱赶 。⑩社稷(jī记):土地神和谷神,以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社稷就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①,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②,盛德不辞让③ 。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④,引兵东走 。

①伏轼:凭轼,手握车轼,意指乘车 。轼,车箱前扶手横木 。②细谨:拘于小节,谨小慎微 。③不辞让:不怕别人责难 。让,以辞相责 。④亨:同“烹” 。此处指一种用大锅煮杀人的酷刑 。

汉十二年①,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 。高祖举列侯功臣②,思郦食其 。郦食其子疥数将兵,功未当侯,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 。后更食武遂,嗣三世③ 。元狩元年中④,武遂侯平坐诈诏衡山王取百斤金⑤,当弃市⑥,病死,国除也 。

①汉十二年:即汉高祖十二年,这一年是公元前195年 。②举:提拔,此处是分封之意 。③嗣:继承,接续 。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元狩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 。⑤坐诈诏:因为假冒皇帝的诏书而犯罪 。⑥弃市:古代的一种死刑,在闹市执行,将尸体暴露街头 。

陆贾者,楚人也 。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①,居左右,常使诸侯 。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② 。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③,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④,劫略诸侯⑤,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⑥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⑦,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⑧ 。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⑨,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

①有口辩士:指口才很好,特别能言善辩的人 。口,特指口才 。②魋结(zhuījī,追击):同“椎髻”,言其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箕倨:伸开两足而坐,有如簸箕 。以此见客,是一种无礼的姿态 。③区区之越:小小的越国 。④鞭笞:用鞭子抽打,意为可任意驱使 。⑤劫略:以威力征服和控制 。⑥剖符:古时帝王授与诸侯和功臣的凭证 。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其一,故称剖符 。⑦北面:古代君王南面而坐,臣子朝见时则面向北方,所以向人称臣谓之“北面” 。⑧屈强:通“倔强”,刚强不顺服 。⑨夷灭宗族:把同宗族的人斩尽杀绝 。夷灭,削除,消灭 。

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①,谢陆生曰:“君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续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 。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②,人众车轝③,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④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⑤,他送亦千金⑥ 。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

①蹶(guì,贵)然:急促站起的样子 。②膏腴:言土地肥沃,本文中指天下最富饶的地方 。③人众车轝(yú,于):人口众多,车马殷盛 。轝,同“舆”,众多之意 。④天地剖泮:开天辟地 。剖,中分为二 。泮,散开 。⑤橐中装:袋子中的包裹,指珠玉之类质轻价重的宝物 。⑥他送:指其它的馈赠物品 。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①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②,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③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④,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⑤ 。

①《诗》《书》:指《诗经》和《尚书》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 。②逆取:以武力征服 。顺守:行仁义之道以治理国家 。③赵氏:指秦王朝 。秦始皇祖先的一支造父曾被封在赵城,因此姓赵 。④不怿:不高兴 。⑤“新语”:书名 。旧题陆贾撰,二卷,十二篇,多阐述儒家经典《春秋》、《论语》之文 。

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 。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 。陆生常安车驷马①,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 。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 。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② 。”

①安车驷马:用四匹马拉的适合于老年人乘坐的舒适车辆 。②慁(hùn,混):打扰,惊动 。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 。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① 。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 。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 。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 。”陈平曰:“然 。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将相和调,则士务附②;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 。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臣常欲谓太尉绛侯③,绛侯与我戏,易吾言④ 。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 。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极如之 。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 。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遣陆生为饮食费 。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

①燕居:指退朝以后在家中闲居 。深念:深思 。这里指很是忧虑 。②务附:亲近归附 。③太尉降侯:指周勃 。④易吾言:看不起我的话 。

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 。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 。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①,令比诸侯②,皆如意旨 。语在《南越》语中③ 。陆生竟以寿终 。

①黄屋称制、指僭位称帝的行为 。黄屋,指帝王的车盖 。因以黄缯为盖里,故名 。制,专指皇帝的命令 。②比:并列,等同 。③《南越》:指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 。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 。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① 。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语在《黥布》语中② 。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 。行不苟合③,义不取容④ 。辟阳侯行不正⑤,得幸吕太后 。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⑥,平原君不肯见 。及平原君母死 。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 。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 。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 。”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⑦ 。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⑧ 。

①事:侍奉 。②《黥布》:指卷九十一《黥布列传》,但此传中并未载朱建谏黥布之事 。③苟合:无原则的随声附合 。④取容: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⑤辟阳侯:指审食其 。⑥知:结交 。⑦往税:前去赠送 。税,赠送 。特指以财务助人办丧事 。⑧凡:总共 。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 。吕太后惭,不可以言 。大臣多害辟阳侯行①,欲遂诛之 。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 。”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 。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②,欲杀之 。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 。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③?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 。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 。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 。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

①害:痛恨 。②道路:指道路上的人 。③肉袒:解开上衣,露出身体,表示请罪 。

吕太后崩①,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 。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②,以诸吕故 。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③ 。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 。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遂自刭④ 。孝文帝闻之惜之,曰:“吾无意杀之 。”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

①崩:指帝王之死 。②淮南厉王:淮南王刘长 。厉,是刘长死后的谥号,《谥法》曰:“杀戮无辜曰厉 。”③治:治罪 。④自刭:自己以刀割颈而死 。

初①,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②:“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③,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 。”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④ 。”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⑤:“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 。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 。”沛公遽雪足杖矛曰⑥:“延客入!”

①初:当初 。按:本段及下二段文字并非司马迁原作,清人梁玉绳云:“郦生事不应复出于《朱建传》尾,且《史》无两存之例,其为羼入无疑,……是后人因其小有异同而附之,又误置于《建传》末 。”(《史记志疑》)可资参考 。②踵(zhǒng,肿)军门:走到军门前 。③暴露:露天而处,即下文“暴衣露冠”之谓,指南征北战,身经风霜雨雪,酷暑严寒 。暴(pù,瀑),日晒 。露,露浸 。④冠侧注:头戴侧注冠 。侧注冠,又名高山冠 。战国时齐王赐给拜见者的头冠 。⑤瞋目案剑:瞪圆双眼,手按宝剑,骂人之怒态 。案,同“按” 。⑥雪足:擦干了脚 。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①?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②,恐失天下之能士 。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③,勇又不如吾 。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 。”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④,今见先生之意矣 。”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 。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 。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⑤,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 。臣素善其令,愿为足下说之 。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下陈留 。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 。”沛公曰:“敬闻命矣 。”

①自喜:自爱,自重 。②以目皮相:只从外面来看人取士 。③度:推测,估计 。④乡:音、义同“向”,从前,此处指刚才 。⑤据冲:可以依靠的交通要地 。

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 。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①,臣窃为足下危之 。”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②,吾不可以应 。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 。”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逾城而下报沛公 。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③,曰:“趣下④,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 。沛公舍陈留南城门上,因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万数,遂入破秦 。

①婴城而坚守:指依靠城墙的保护而固守不降 。婴,以城环绕 。②无类:无遗类,指灭族 。③县:同“悬”,悬挂 。④趣下:尽快投降 。趣(cù,促),尽快,急速 。下,投降 。

太史公曰:世之传郦生书,多曰汉王已拔三秦,东击项籍而引军于巩、洛之间,郦生披儒衣往说汉王 。乃非也 。自沛公未入关,与项羽别而至高阳,得郦生兄弟 。余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 。至平原君子与余善①,是以得具论之② 。

①平原君子:即在前面所说的死在匈奴中的那个人,名字不详 。②具论:完备地叙述

陆贾对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是什么意思??【陆贾说汉高祖】用战争夺得天下,难道能用战争治理天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