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懂针刺补泻,就是背会一万张穴位秘方也只能是个庸医

这是针灸常用补泻手法介绍 , 建议初学者收藏 。
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的核心 , 针灸的疗效除了穴位的选择 , 补泻手法也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 不懂补泻 , 就算你记住了一切名医的穴位处方 , 你也不可能成为名医 。 我们都知道 , 临床上的治疗大法是“虚则补之 , 实则泻之” , 补泻对于疾病的疗效至关重要 , 一旦使用不得当 , 不仅治不了病 , 相反还有可能伤害体内的正气 。
作为针灸医生 , 不能不明白针灸的补泻手法 。 但是 , 目前在临床上 , 由于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 , 医生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 很多针灸医生已经不再去重视手法了 , 大多都是针刺完毕 , 链接上电针就完事 , 这也难怪现在针灸的疗效比较差 。
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下常见的针刺补泻手法 , 供初学者和针灸爱好者参考 。 补泻手法分为单式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以及平补平泻 。
要是不懂针刺补泻,就是背会一万张穴位秘方也只能是个庸医
文章图片
1.单式补泻手法
(1)提插补泻
主要根据针身在穴位内提插轻重来区分 。 《难经·七十八难》讲:“得气 , 因推而内之 , 是谓补;动而伸之 , 是谓泻” 。
补法:针刺得气后 , 在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 , 重插轻提(即慢提急按) 。
泻法:针刺得气后 , 在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 , 轻插重提(即急提慢按) 。
要是不懂针刺补泻,就是背会一万张穴位秘方也只能是个庸医
文章图片
(2)捻转补泻
根据针身在穴位内捻转方向、用力的轻重来区分补泻的手法 。 《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 , 随济左而补暖 。 ”
补法:针刺得气后 , 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 , 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 , 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 , 反复操作 。
泻法:针刺得气后 , 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 , 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 , 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 , 反复操作 。
要是不懂针刺补泻,就是背会一万张穴位秘方也只能是个庸医
文章图片
(3)呼吸补泻
在进针、出针时配合患者呼吸以区分补泻的手法 。 《针灸大成》:“欲补之时 , 气出针入 , 气入针出;欲泻之时 , 气入入针 , 气出出针 。 ”
补法:病人呼气时进针 , 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
泻法:病人吸气时进针 , 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
(4)徐疾补泻
依据针身在穴位的深浅进内和外退动作的快慢 , 和出针时对针孔操作的快慢来决定的针刺手法 。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徐而疾则实 , 疾而徐则虚 。 ”
补法:针刺入浅层得气后 , 随之将针身徐徐推入到穴位深层 , 急速退针至皮下 , 出针时 , 快速出针并疾按其针孔 , 重在徐入 。
泻法:针身刺破皮肤后 , 迅速插入深层得气 , 随之徐徐退针至皮下 , 出针时 , 缓慢出针并且不按针孔 。 重在徐出 。
要是不懂针刺补泻,就是背会一万张穴位秘方也只能是个庸医
文章图片
(5)迎随补泻
根据针尖方向与经络气血流向来判断补泻的手法 。 《难经·七十二难》中说:“所谓迎随者 , 知荣卫之流行 , 经脉之往来 , 随其逆顺而取之 , 故曰迎随 。 ”
补法:针刺时使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进针和操作的叫做“随” , 也就是补法 。
泻法:凡针刺时使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方向进针和操作的叫做“迎” , 也就是泻法 。
(6)开阖补泻
根据出针时是否按针孔来区分 。 《素问·刺志论》:“入实者 , 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 , 左手闭针空也 。 ”
补法: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 。
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针孔为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