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高镇:梨园花语 高歌猛进( 二 )


强党建、防风险、稳增长、促振兴、重治理、惠民生 。
十年蝶变 , 里高镇不断强化组织建设 , 以增党性、提素质为重点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 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 , 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心聚力、狠抓实干 , 以“三促”“三新”为抓手 , 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 奋力谱写里高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如今 , 里高镇把握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形势 , 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 通过加强镇、村、屯三级党组织有效联动 , 完善和建立“三会兴屯”模式和管理机制 , 助力各村屯骨干队伍建设与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 , 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互融互促、同频共振 。
高水平——
产业兴旺续华章
乡村振兴 , 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 里高镇耕地面积2216.4公顷 , 近年来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 里高镇形成了以青花梨种植、螺蛳养殖、种桑养蚕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 。
特色产业犹如三驾马车 , 形成里高镇“上马就干、马上就干、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 。 螺蛳山谷、梨园花语、阡陌桑田 , 里高镇积极发挥本土资源优势 , 围绕螺蛳、青花梨、种桑养蚕三类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
柳江区里高镇螺蛳生态养殖基地 , 现已带动周边乡镇养殖螺蛳3000多亩 。 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收购代销等模式 , 打消农户“愁销路、缺技术”的后顾之忧 , 提高农户养殖螺蛳的积极性 , 为农民拓宽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
“我种桑养蚕 , 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 而且开的车子也从‘两轮’变‘四轮’ 。 ”44岁的杨平说起十年间的变化 , 心生感慨 , 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杨平养蚕也从瓦房搬进卫生条件更好的标准厂房 , 养蚕数量从7000只增至7万只 , 蚕茧收购价格从3元一斤升至28元一斤 。 数字增长了近10倍 , 杨平的生活幸福指数却翻了千百倍 。
近日 , 种植户黄元吉的12亩青花梨迎来了丰收季 , 一批又一批青花梨销往市场 。 “产量增加、收入增多 , 净收入能有8万元 , 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 ”黄元吉从2002年开始种植青花梨 , 最初面临着投入资金不足的困难 , 里高镇及时伸出援手 , 在果苗方面给予补贴 。
十年前里高镇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种植青花梨 , 十年后全镇建有保仁村板汪、甘社等连片种植示范基地6个 , 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 , 成为广西最大的青花梨生产基地和名副其实的“青花梨之乡” 。
一路发展 , 一路开拓 , 随着经济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 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 , 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 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 , 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
借此 , 里高镇依托青花梨种植示范基地 , 举办“美丽柳州·幸福乡村”以花为媒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暨“石琴·梨花”文化旅游节活动 , 积极将“梨园花语”打造成农旅品牌 , 不断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 助力乡村振兴 。
螺蛳养殖基地不断整合、流转土地 , 里高镇基本建成环螺蛳山谷观光步道 。 为进一步提升螺蛳基地附属功能 , 里高镇加快建设螺蛳基地休闲旅游骑行车道 , 打造“农业+休闲旅游”的特色农旅品牌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高要求——
夯实基础助文旅
里高镇坐落于柳江区西南部 , 四面环山 , 风景秀丽 。 3月 , 梨花烂漫引客来;7月 , 梨子满树富村民 , 而里高镇除了美不胜收的梨花景观 , 还有源远流长的石琴文化、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和淳朴真挚的民风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