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文丨峰纪实
编辑丨峰纪实
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所以战争中的阴谋诡计与尔虞我诈便是人类最高级别的博弈 。
而第2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之间那暗流涌动、拨云诡谲的政治博弈 。给予后世的我们带来诸多的政治智慧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尼维尔~张伯伦
下面阿峰将带大家回到1937年的5月28日 。
尼维尔~张伯伦的政客当上英国首相的那一天 。结合二战前夕欧陆的风云局势,重新审视他的绥靖政策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战德军
家世显赫张伯伦 。尼维尔·张伯伦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豪门世家 。他的父亲约瑟夫·张伯伦 。不但曾担任殖民地外交大使,也是二十初出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
哥哥奥斯丁·张伯伦也在英国政界当中混得风生水起,先后担任外交大臣与财政大臣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早年的张伯伦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尼维尔·张伯伦自然是早早地选择政治仕途,在担任了多年的卫生大臣和财政大臣后,凭借着光鲜的履历与多年在保守党当中保持的人脉与威望 。他最终击败了当时的对手,担任了英国首相 。
这一年便是1937年,二战的前夕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尼维尔·张伯伦
此时的世界局势,变得波云诡谲暗流涌动在亚洲,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气焰日益嚣张的日本帝国主义 。在欧洲,人们反而普遍沉浸在一种极端的和平主义理念氛围当中 。
原因则是19年前,那场世界大战夺走了1,600万人的生命,让当时的欧洲人痛定思痛,再也不想打仗了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毕竟那场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后果,19年也没能成功抹平 。当时欧陆上的主要国家,极端地想要回避战争,保持和平的现状 。
但欧陆之上有一个国家的人是例外的,那就是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而存在的德国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被肢解的德国
作为败者,德国在《凡尔赛合约》当中失去了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接近700万的人口 。赔款高达1,320亿马克并且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
以往德意志人民引以为豪的军队,在数量和军备规模上也被严格限制 。按照合约规定,德国不能建造潜艇坦克等重型装备,在步兵的武器上,连重机枪也在合约的制裁名单之上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魏玛共和国
当这份割地赔款限制颇多的条约传到德国国内时,一股愤慨的情绪在德意志人的脑海中来回飘荡 。最终这些愤慨的德意志人,用手中的一张张选票将战争狂人希特勒推向德国的权力核心 。只因为希特勒宣传狂热的复仇主义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德国大量的国土被分割占领
而东欧地区因为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的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新的国家 。使得世界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这其中最让英国难以接受的是苏维埃政权 。
曾几何时,仅仅只是游荡于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最终变成了一个切实的红色巨人,这就已经让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感受到巨大的震慑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经济崩溃的魏玛共和国
英国所处的西方世界也是暗流涌动英国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坐了百余年了,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损耗下,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
国际局势上美国彻底崛起插手欧陆事务,德国纳粹登台执政掀起民族仇恨,意大利游曳于地中海对北非虎视眈眈,日本在远东扩张矛头直指中国与东南亚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8世纪英帝国
而在英国国内,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经济生产疲软,人民生活困苦 。这一切都在冲击着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
张伯伦上台时面对的,就是由上几任英国首相留下的烂摊子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张伯伦
尼维尔·张伯伦做出了选择刚当上首相,多年身处英国官僚机构当中,对于国际局势与国内形势了解颇深的张伯伦便作出了选择 。那么便是萧归曹随,继续执行上届政府留下来的绥靖政策 。继续以妥协退让,来安抚国际局势,避免再度爆发1914年的那场血腥大战 。
毕竟,英国在张伯伦当选首相之前的两届政府,都通过绥靖政策容忍来日本侵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进军莱茵兰等一系列公然践踏国际法的行为 。使得英国人的利益没有遭到更大的损失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德军早期的机动部队
此时身为首相的张伯伦深知,日渐衰落的英国只能选择绥靖政策作为自保的手段 。担任过内阁大臣的他十分清楚,现今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生产占比只剩下10%了 。
用这么点力量,光是维持广大的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整个英联邦,就足以让英国人焦头烂额了 。哪里还有额外的力量去发动一场结果未知的大规模战争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一战实在是损失太大了
还有英国传统的对外政策是大陆均势 。
如今的德国被击败在凡尔赛合约条款当中苦苦挣扎 。失去制衡的欧洲大陆上,法国便成为了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眼中钉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七年战争中英国火中取栗收获颇多
所以在德国背地里突破《凡尔赛合约》限制扩张的初期,英国给予了不少帮助接连签订《洛迦诺公约》和《英德海军协定》 。
这种强行解锁德国力量的行为,自然是让法国内心气愤不已,不过在英国的强压之下,也不敢出手制止德国扩张的行为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不断扩张
再加上英国国内从官方到民间普遍的反战情绪 。身为民选政府的英国内阁,不得不考虑选民们的情绪问题 。
毕竟英国民众十分恐惧,下一场战争还会让英国再失去什么重要的东西?
这种极度厌恶战争的情绪让英国政府,丧失了使用武力的勇气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张伯伦
所以在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张伯伦作出了如下的判断:“要么彻底避免战争,要么避免成为第1个参战国 。”
这结果就导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了整个奥地利,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促使法西斯德国政府把目光瞄向更大的捷克斯洛伐克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一次成功的讹诈
其实张伯伦内心还有一个谋划,用不断对德国绥靖,将重新崛起并武装的德国势力引导至东欧地区 。让德国与苏联发生战争,消耗欧洲地区的共产主义势力 。
张伯伦内心的小算盘,最为恶名昭彰的结果,便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张伯伦
当时,面对德国想要吞并苏台德地区的捷克政府强硬地宣布全国总动员,并征召100万名士兵打算投入战场 。
眼见事态迅速升级,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张伯伦便坐不住了 。
当时的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署过互助条约 。如果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开战,法国必然下场对德国宣战,那么身为法国盟友的英国也免不了被牵连其中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所以心急如焚的张伯伦,立即前往德国与希特勒会晤,展开了一场,由英法德意高层元首组成的会议在慕尼黑召开 。
让人感到可笑的是,拥有苏台德地区主权的捷克斯洛伐克却无权参加此次会议,在会议结束后才被告知,4个国家就瓜分杰克斯洛伐克的内容,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慕尼黑协定时各国领导人合照
通过此次事件张伯伦获得了希特勒的保证,不再继续夺取他国领土,并签署了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 。
之后张伯伦坐飞机回国,一下飞机便对着采访人员挥舞起手中的协议,激动地高呼道:“我带回了一个时代的和平.”
没有人怀疑他的话 。在场的采访人员、工作人员、平民百姓都不愿投身战争,现场爆发出了一阵掌声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一代人的和平
但张伯伦的美梦只做了6个月就破灭了 。
德国背弃条约,出兵吞掉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此时此刻,大英帝国上下各层人士感受到了被愚弄的愤怒 。压力瞬间来到了张伯伦这边 。
张伯伦此时还十分的疑惑,为什么希特勒会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惹怒两个世界强国 。
张伯伦不清楚,他从一开始对希特勒的看法就是彻彻底底的错误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张伯伦
这个从底层一路爬到德国政坛,核心的男人从一开始就不是张伯伦和其背后英国政府所认为的右翼政治领导人物,而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战争狂人 。
希特勒口中的种族主义,吞并欧洲等口号 。并不是用来蒙骗选民的夸夸其谈,而是希特勒内心当中渴望的宏图愿景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希特勒检阅德军
但此时的张伯伦已经慌不择路,对波兰、罗马尼亚、希腊提供安全保障,扬言只要德国出一兵一卒,英国便会对德国宣战 。
但没想到德国却与张伯伦心中的大敌苏联走在了一起,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客气气地瓜分波兰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0世纪上半夜的
得到消息的张伯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
就跟张伯伦心中所想的一样 。抽出兵力挥刀逼近西欧的德国 。一年后就将法国逼着投降 。让英国陆军仓皇逃窜,征服了大半个西欧大陆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张伯伦
英国自食恶果,孤悬海外迎来了它的至暗时刻 。
在绥靖政策破产之后,张伯伦的政治生命也走到了终点,此时的张伯伦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自己的政敌,温斯顿·丘吉尔 。
这个倔强的脾气暴躁的反对派,曾多次建议他全面备战,提防希特勒与苏联组成反法西斯同盟 。
于是张伯伦便主动辞职,推荐丘吉尔成为首相,亲手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终点,次年因癌症而去世 。
二战前夜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温斯顿丘吉尔
结语当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在这种绥靖政策的背后,英国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和不得不妥协的客观因素 。
而张伯伦只不过选择了英国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固有政策,他做了英国政坛前辈们都做过的事 。
如果德国的前进脚步出了半分差错,张伯伦便是正确 。
但历史没有如果 。
芸芸众生,选出一个领导人 。并不是为了让他做一些大部分人都会做的选择 。也不是为了让他向现实妥协 。
在那激荡的时代格局当中,人们对领袖总是寄予厚望 。希望他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历史上有些人他做到了,所以他们出了名,变得光鲜 。
而张伯伦和他身后的英国没有做到,只能抱憾而终迎接那属于英国的萧瑟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