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笼络与分化:元朝究竟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众所周知,元朝时四等人制 。
给不同民族进行等级分化,在华夏历史上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
当时以周族的“华夏人”为核心,四周居住着东夷、西狄、北戎、南蛮等各个少数民族 。各个民族虽然都大杂居小聚居在华夏大地,但文化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是有极大差别的 。随着政治文化强盛以周族人民为核心的华夏族群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民族则处于从属地位,并且有着严格的“夷夏大防”和“华夷之辨”!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到了秦汉时期,由于汉族的日渐形成,又有了鲜明的“胡汉之别”,从此以后,这种民族分化政策本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延续,直到唐太宗那里才有所突破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指生活在中原的汉族),贱夷狄(指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这种民族平等政策一直贯穿有唐一代,但是到了宋代,尤其是辽、金之际,民族分化政策又重新抬头,金王朝在任用官吏时,明确规定:
“先女真、次渤海、其次契丹、再次汉儿 。”
所以元朝的四等人制遥承华夏上古的“夷夏之辨”和“胡汉之分”,直系金代以来的“分官制” 。
无论是华夏族先民的“夷夏之辨”和“胡汉之分”,还是金、元以来的 “分官制”和“四等人制”,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集团内部团结,巩固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而实行的有效政策 。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蒙古汗国建立之初,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就对征服的各民族进行了等级的分化 。因为他们要保障支持者的利益,同时要削弱反对者的势力,所以先征服的民族等级就高,后征服的民族等级就低 。
元世祖忽必烈时,明令全国各族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最先归顺蒙古汗国的西北各族人民以及中亚、西亚和一部分东欧人)、汉人(指淮河以北率先归附元朝的汉族、女真族、契丹和高丽、渤海以及较早归降的四川、云南人)、南人(原先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及各族人民) 。
这四等人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以及法律地位上都有种种颇为不平等的规定 。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从四等人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规定四等人制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的是蒙古政权以及元朝政权想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和团结各族人民归顺统治,从这个方面看,四等人制在实行之初,还有一定意义的进步色彩 。但是在元朝完成统一之后,仍旧实行这种不平等的政策,则无疑暴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没落的本质 。
比如元朝法律明文规定:
蒙古人殴打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不得还手,只能向相关部门提起申诉,但是申诉的结果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蒙古人胜,汉人、南人败诉!
蒙古人打死汉人,刑罚相当轻,只需受几十鞭,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就是要偿命的了,而且还要额外赔付死者家属大量的财产 。
再比如法律还规定:
汉人、南人不能集体打猎,不能手持兵器,不能习武 。不能参加与宗教活动相关的集会 。
以上种种,带有明显的区别对待色彩,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范人民,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和政权稳定 。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在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同时,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和社会稳定,他们有时候也会适当的笼络汉人、南人,给予他们相当的优待和尊容 。
例如,元朝统治者禁止汉人持弓箭,携兵器 。但又规定:“汉人从军者不禁”,“请打捕盗巡马弓手、巡盐弓手、许执弓箭” 。这些都表明在元朝政府实际实施统治时,汉人一般可以当兵入伍,参与地方治安 。
而对于汉族上层贵族,比如世族大家,豪强地主元朝政府更是优待有加 。民族分化政策在这一阶层中几乎不存在 。比如为了笼络真定董氏、博陵崔氏、大兴史氏、易州张氏、阳城郑氏等,元朝统治者将他们看作同蒙古贵族一样,甚至给予他们的待遇比一般蒙古贵族还要优厚 。
元世祖忽必烈称董俊之子董文炳为董大哥,说他们是“乃心太庙,夷险一节 。”而后来的元成宗又把董文炳的次子拜为董二哥,这些汉族大贵族与元朝统治者的亲昵可见一斑 。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除了像北方较早归顺的这些世家大族,在取得江南后,元朝统治者对于一些南方的中小地主也给予了开明的优待 。虽然元朝年间,流传着“九儒十丐”的说法,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元朝统治者对于儒户,也就是读书人还是有一定的优待政策的 。比如免交赋税,蠲免兵役等 。
对于元朝的民族政策,还有很大的误区就是汉人不能做官,即使做官也是做很小的官!其实不然,在元代,汉人照样可以做官,而且可以做很大的官,可以做最大的官!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就武将而言,上述文中提到的董文炳就是汉族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好例证 。他先是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亲卫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不久又升任为参知政事,至元14年,忽必烈北伐的时候,将整个燕山以南的政事全都交给了董文炳 。并且语重心长地嘱咐他说:
“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之南,国之根本也,尽以托卿,卒不有虞,便宜处置于闻,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卿而行 。”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注重任用南朝文人,至元24年,他曾经下诏让南宋人程钜夫当参知政事,程钜夫坚辞不当,后来又改为御史中丞,专管监察百官,这时有大臣激烈反对:“这个人还年轻,何况他还是南人,怎么能任用他这样的要职?”
忽必烈大怒:“你都没有任用过南人,你怎么就知道南人不能任用,从今以后,凡是六部台院的官员,一定要多多任用南人!”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于是忽必烈任命钜夫为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他还颁布诏书在江南求访贤能,无论出身如何,贵贱如何,只要有学问一律任以要职 。程钜夫就趁这个机会,一下子推荐了20多位江南名士 。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四等人制虽然是元朝一代都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时时刻刻都被严格执行 。为了争取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有松动,甚至会成为一纸空文 。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笼络与分化 蠲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