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许多书评人在评价毛姆作品的时候,总是强调他“故事圣手”的称号,而我认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不是他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毛姆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长河,对之后的几个世纪人产生深远影响,并非因为故事的精彩,而是因为思想的深刻 。
我并没有读过毛姆的全部作品,仅从他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和《刀锋》中,就可看出他对于社会、人性、生命、爱情、艺术与理想等多方面的思考,是极其深刻的 。
在毛姆的作品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人性的枷锁》 。几年前,有人说我赞扬《人性的枷锁》是因为没读过《刀锋》 。但读过《刀锋》之后,我最喜欢的还是《人性的枷锁》 。
前不久,我重读《人性的枷锁》时,整整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Word文档足足21页!有人评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每一页都是闪电,而我认为,《人性的枷锁》字字都是黄金 。我感觉这部书是毛姆自己都无法超越自己的一部作品 。“因为我的生命只有一次 。搜集这个故事的材料花了我三十年 。”
《人性的枷锁》为何备受读者青睐?或许是因为它解答了许多人苦苦追寻终生都无法找到答案的关于生命与人性的追问:
◎ 人性的枷锁是什么?
◎ 生命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也想围绕这两个问题,揭开这部书的奥秘 。
人性的枷锁是什么?历史从不重复,但无论战争还是和平,世间百态却总有相似之处 。
历史已然消逝,历史近在眼前 。
虽然时隔一百多年,但毛姆笔下的世界似乎就是昨天 。当我追随故事主人公菲利普的人生历程体验一番后,猛然发现,他的人生枷锁,竟也是我的人生枷锁(《人性的枷锁》也译为《人生的枷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重重枷锁却依然牢牢地桎梏着我们的灵魂和自由 。
从菲利普的生命历程中可以看出人性的枷锁有很多:身体的缺陷(没有完美的人)、宗教的制约、不完美的爱情、金钱的束缚等等 。这种种束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深有体会 。但是,如何解脱枷锁的束缚?我们没有答案 。而在这本书中,毛姆却写下了他的思考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木然是什么意思】毛姆在故事的开头描写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天生跛足的菲利普,不止一次想要和别人互换身体:“他甚至愿意变成学校里的头号傻子,只要能摆脱跛足 。他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想象自己和某个让他特别羡慕的男孩互换身体,用别人的嗓子发出声音,用别人的心感受快乐,过别人的日子,做别人的事 。”
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不禁一怔,发现这种心理不是我独有的,原来对于身体完美的向往,是普遍存在的——女生都希望纤细貌美,男生都希望强壮帅气……
为了让自己的跛脚能够复原,菲利普曾用尽全部力量向上帝祈祷 。他曾在圣经中读到了耶稣基督的一段话:“若你们心怀诚念,不存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之事,就是对这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 。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著 。”
于是,他开始每日祷告,背负上了“上帝的十字架”:
“他的精神再也不被肉体所禁锢,像是要挣脱枷锁释放出来,一个崭新的生活展现在面前 。他用尽全部的热情,渴求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他决定要受神职,臣服于上帝的脚下,虔诚地为他服务 。……有个念头一直在折磨着他,那就是他知道自己将要一个人走向高坛,而这意味着他一瘸一拐的步态将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但是真到了那一天时,菲利普霎时释然了,他怀着喜悦之心担下了这份屈辱 。等到他拖着自己的跛足走上高坛时,他觉得在大教堂光辉神圣的穹顶之下,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他将自己的残疾作为献给上帝的祭礼 。”
菲利普的第一重枷锁被解开了,只是他选错了方法:他用第二重枷锁——宗教的枷锁,解开了第一重枷锁 。
文章插图
宗教的枷锁几乎是贯穿于全书的 。菲利普从一个忠实的信徒,到半信半疑,再到“感受不到上帝存在”,最终不再相信上帝,“轻而易举地就放弃了童年时期的信仰,像脱下一件多余的外套那样轻巧” 。
这漫长的意识转变过程中,菲利普有许多感悟 。其中有几个感悟,颇富哲理,读来很受启发:
◎ 尽管每个人都能同样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但绝非人人都能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
◎ 他看似打了场胜仗,却没有赢得些什么 。现在竟忽然糊涂起来:也许输比赢更好 。
◎ 生命中有两大乐事: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 。
然而,“人的天性本就与自由不相契合” 。几乎人所追求的一切都是与自由相悖的:事业、金钱、婚姻……而这三者,在《人性的枷锁》中都有深刻的描写 。
事业(成功与否)暂放到下一部分谈,这里先说金钱和婚姻的枷锁 。
关于金钱的思考,毛姆在多部作品中都有提及 。虽然他不主张金钱至上,但他认为金钱与自由是有一定关系的 。仅从《人性的枷锁》这部作品中,就可以找到以下几个观点:
◎ 钱这玩意儿就像第六感,没有它,剩下的五感都发挥不了最佳作用 。没有足够的银子进账,生活里就少了一半的可能 。
◎ 贫穷就像扎进你皮肤里的钉子,他们不知道这会让人变得多么抠门,会让你遭受多少羞辱 。贫穷会砍掉你的翅膀,像癌细胞一样侵噬你的灵魂 。倒不是说要有多富裕,可起码要有足够的钱来维持尊严,有足够的底气不受打扰地工作,能慷慨诚实地做事,能不靠他人独立生活 。
无论毛姆生活的19世纪,还是我们生活的21世纪,金钱始终是一种桎梏 。摆脱金钱束缚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它 。
关于婚姻与爱情,毛姆也在多部著作中表露过他的态度 。他认为,爱情是不完美的 。
在描写菲利普眼中的露丝·查理斯时,把爱的不完美写得“血淋淋”:
“她远在天边时,就是位双眸脉脉含情、脸颊如凝脂般洁白光滑的佳人尤物;可她若近在眼前,那入眼的就只剩她不够丰满的胸脯和一口微蛀的烂牙 。菲利普怎么也忘不掉她脚趾上长着的鸡眼,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难道只能爱上一个看不清摸不到的人吗?”
即便菲利普最爱的米尔德里德,也不完美:“既不幽默也不机灵,既不温柔也不娇媚;思想平庸、爱耍小聪明,一股市井小民的习气更是让人反胃 。”可他爱她的所有瑕疵 。
婚姻与爱情,也从来都是不平等的 。虽然“爱情就像酒肉,就像呼吸的空气,是生命里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 。”但“爱情里总有一个人主动去爱,另一个则享受被爱 。”
菲利普不止一次想过结婚,但他心里一直抗拒 。因为他认为“婚姻只是市侩小民特有的滑稽行为” 。
在菲利普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中,毛姆通过描写主人公观看戏剧的一幕,揭示了人性的两面性:
“对他来说剧里上演的就是真实的人生,陌生、卑鄙、苦难重重 。男男女女在冷漠的看客眼前暴露内心的阴暗:白净的面孔下心灵早已堕落;贤善之人用美德掩饰不可告人的邪恶动机;外表强悍的人在内心的怯弱前败下阵来;诚实者品性败坏,圣洁者下流不堪 。……舞台上的角色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似乎是被羞愧和痛苦从自己的内心狠狠逼出的 。”
与之类似的一处场景描写,就是菲利普走进舞厅,他看到舞池里的人“卸下脸上虚伪的面具,放下对世俗礼节的提防,露出了自己的真实面容 。此刻,他们变成一群奇怪的野兽:有些像狐狸,有些像狼,剩下的则长了一张长长的、愚蠢的羊脸 。这些终日劳碌还吃不饱穿不暖的人皮肤都粗糙蜡黄,他们在对蝇头小利的追逐中日益麻木了表情,只剩一双狡猾的小眼儿还在滴溜溜地打转,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丝毫气质可言 。你能感到这种人的生活里只有数不清的鸡毛蒜皮和说不完的怨声载道 。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汗臭味 。舞池里的人仿佛被自己体内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控制着,疯狂地舞个不停,菲利普觉得让他们着魔的力量就是追求享乐的欲望 。这些人只是在找寻一个出口,企图能就此逃离现实世界的恐怖压抑 。”
正如克朗肖(小说中的一位诗人)所言,对享乐的追求是促使人类盲目前行的唯一动力,也正是这种放肆的欲望剥夺了所有快乐 。
看透人性,或许是走出精神枷锁的重要一步;而看透人生,才是菲利普真正参透生命意义的关键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了找到“生命意义“的答案,毛姆通过菲利普从事的三个职业:会计、画家、医生,赋予他三种观看世界的视角,从而层层剥开人性的面纱 。
菲利普在伯伯家长大,伯伯希望他能上牛津进修神学,而菲利普却坚持去德国学习 。这是他摆脱宗教枷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他觉得不相信上帝是莫大的罪孽,但此时,他却发现一些无神论者的道德是很高尚的 。在德国的经历,让菲利普多了些理性 。
从会计师到画家的转变,是菲利普人生经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通过画家的眼睛,菲利普幡然醒悟:
“伟大或是渺小都不在乎 。日后我们的作品成名也好,不成名也罢,都无所谓 。因为我们已经从画画的过程中得到一切了 。”
如果一个人将伟大与平凡都看淡,那么他又是如何衡量成败的呢?
毛姆在作品中这样写道:“他觉得成功既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声名远扬 。到底是什么呢?他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也许阅尽世间百态或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一种成功吧 。”
在巴黎的这段日子里,因为有了这样的平常心,菲利普摆脱了层层枷锁,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他感到自己终于从牢笼里解放了” 。
之后,他带着一千六百镑盘缠,拖着跛足第二次踏上了去伦敦的旅途,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尝试——从医 。
从医是菲利普看透生命意义的关键 。
他“在诊室里经常能看到人在受到惊吓时的第一反应,那些常规的面具被残忍地撕扯下来,灵魂赤裸裸地暴露眼前” 。
他也见惯了生死 。书中有一处对话的描写,读来触动很深:
“那么,如果你再这样继续卖命,就相当于自杀 。你病得太重了 。”
“你的意思是,我要死了?”
“我不该说这样的话,但你的确不适合继续干重活了 。”
“我要是不干,老婆孩子谁养活?”
蒂勒尔医生耸耸肩膀 。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况他目睹了不下一百次 。时间很紧,后面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检查 。“好吧,给你开点药,你一周内就能回去工作 。到时候告诉我你恢复得如何 。”
男人接过自己的病历走了出去,那上面写着些一点用处都没有的药方 。医生只是捡着他爱听的说 。他现在觉得身体舒服了一些,不至于非要停工休养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不算太糟,放弃了未免太可惜 。
“他,也就最多再活一年吧 。”蒂勒尔医生说道 。
在医院,菲利普看到了最真实的人性,以及最坚韧也最脆弱的生命 。
“大多数情况下,这里最多的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总之没有语言可以准确形容 。世间百态,人情炎凉,每日都在此上演 。泪水和欢笑,幸福与痛苦,或无味之至,或趣意盎然,或冷若冰霜,一切皆如同所见,吵吵嚷嚷,热烈喧嚣;是严肃,是悲伤,是滑稽,是琐屑,简单亦复杂,欣喜亦绝望 。这里目睹了母亲对孩子的宠,男人对女人的爱 。欲望的沉重脚步踱过一间间诊室,惩罚所有罪恶或无辜的人:绝望的妻子,可怜的小孩,嗜酒如命的男男女女在此都逃不过命运的追债 。死神在这几间屋子上方沉沉叹息,而发现新生命的一纸诊断带来的也不总是欢笑,或许只是让一个可怜女孩恐惧失措,羞愧难言 。这里,不好不坏 。这里只有事实,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
可以说,对于生命的描写,也几乎是贯穿小说始终的 。只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对于人物死亡的描写不太容易引起读者的重视,不过,当细心的读者读到小说的后半部分,随着人物的一一离去,我们发现菲利普对生命的领悟也随之层层递进,答案也呼之欲出 。
最初写伯伯、伯母的离世,毛姆写道:“他们属于已经过去了的时代,现在只能耐住性子、麻木愚蠢地等待死神降临 。……他们碌碌无为、毫无贡献,最后在离世之际,却好像从没有在这个世界活过 。”
这个描写,对于文末揭示生命的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伏笔,但它可能不会被大多数读者重视 。
在描写范宁的死亡时,毛姆为这位可悲的画家设置了一个更加特别的死亡场景:她活着的时候不能认清自己,连死亡也是因为太饿而上吊自杀 。并下了这样一个结论:“谁能料想,她死后反倒比在世时更有存在感 。”
之后,克朗肖的死亡,可以说掀起了小说的一个高潮——虽然多数人并不认为这是小说的高潮 。
当克朗肖面对死亡时,他和菲利普有一段经典的对白:
菲利普定定看了他一会儿 。“你不怕吗?”
克朗肖半晌没作声,仿佛在思考要怎么作答 。
“有时候吧,我一个人的时候 。”他看着菲利普,“你以为这是谴责吗?你错了 。我不恐惧自己的恐惧,它本身就是件愚蠢的事 。基督教徒说,人生在世,必须时时想到死 。可想要活着,就得忘了自己必死的命运 。死亡没什么大不了 。智者不该因为害怕死亡,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轨迹 。我知道自己到死也会挣扎着想再喘口气,我会非常非常惊恐 。也知道自己必定会后悔 。想到这一生,想到最后落得这番境地,心里不能不苦涩 。但我不承认自己的后悔 。我现在啊,虚弱、衰老、又病又穷,马上就要死了 。可灵魂还攥在手里呢,我什么也不后悔 。”
克朗肖如哲人一般,他的很多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菲利普,也影响着许许多多的读者 。他曾说:
“名声这玩意儿只是过眼云烟,是芸芸众生的幻想罢了 。”
“只要你的梦想能让你不拘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现在过得糟糕一点又能怎么样呢?”
在克朗肖死后,菲利普为他办了一场几乎负担不起的隆重葬礼 。克朗肖离去,再一次让菲利普意识到,“这条刚刚结束的生命在世上活过一遭,却没有留下丝毫价值 。就好像不管克朗肖是生是死,都没有任何区别;就好像他从没来过这个世界 。”
可以说,克朗肖是菲利普的灵魂引路人 。他临终前,送给菲利普一块波斯地毯,正是这块地毯,让菲利普知道了生命的意义 。
最后,海德沃的死亡,撕开了生命的最后一层面纱,让菲利普大彻大悟:“他的死亡像他的生活一样毫无意义 。窝窝囊囊地病死,算不上什么光彩的死因,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步再次重重地跌倒,从生到死,一无是处 。他白白活了一场,似乎从没在这世上存在过 。”
从伯伯、伯母,到范宁,再到克朗肖、海德沃,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有着不同成就的人的死亡,竟然有着雷同的相似——他们都没有留下丝毫价值,他们的生命都没有意义 。
文章插图
菲利普绝望地自问,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人生在世,所作所为皆是徒劳 。就像克朗肖的一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尸骨未寒之际就已经为世人所遗忘 。他的诗集被二手书商廉价出售,似乎除了成全一个咄咄逼人的采访人员写成一篇评论稿外,他的人生再没有任何价值 。菲利普内心呐喊道:“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回忆自己的一生,菲利普发现付出与回报如此不相称:“如果生命是一座天平,那么伤痛、顽疾与不幸已经把一端压得倾斜不平 。”“他的选择似乎永远是最正确的那个,可倒头来竟混得最惨 。那些优势未必赶得上他的人,功成名就;那些比他优势多得多的人,毫无建树 。说到底,这都是命运在作祟吧 。好比从天而降的大雨,落在正直的人身上,也落在邪恶的人身上 。这世上一切事情都没有道理可言 。”
经历了命运的戏弄,看透了生与死的苍白,菲利普终于得到了答案:生命没有意义 。“苍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飞速运转的行星 。生命发源于此,产生在一片混沌之中 。而这只是这颗星球的一段历史 。如同生命在此孕育而生,同样地,在其他条件之下,也会在此毁灭而终 。人类,并不比其他生命形式更加重要,也从不是造物主的巅峰杰作,只是在环境变迁下应时而生的自然反应罢了 。菲利普想起一个东方国王的故事 。国王想知道人这一辈子是怎样度过的,宫中贤士便给他拿来五百卷书,可他国事缠身,只好令贤士将这些书拿回去,概括一番 。二十年后,贤士带着五十卷书回来了,但是国王年事已高,读不了这么大部头的书,便差他再回去精简概括 。又过了二十年,垂垂老矣、满头白发的贤士带着一本书来找国王,这里面有他苦苦求索的答案 。可国王已经长卧病榻,连这一本书都读不完了 。贤士用一句话把人的一辈子概括给他听:生而受难,久难而终 。生命没有意义 。人活着没有目的 。一个人是否降生在这世上,是否还活着或已经死去,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更无足轻重 。”
有人认为,毛姆对于“生命没有意义”的定论,是极其消极的 。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毛姆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没有意义”背后的内涵:
“这天地之间有不可计数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只是无休止的劳作,既谈不上美好,又称不得丑陋 。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四季更替似乎不过轮回一瞥 。他们就是如此在生活中木然老去 。……人生既已如此颠簸可怖,知道它没有意义反而使人鼓足勇气、大胆面对 。”
经历了这一切,菲利普感到人生中最后一重枷锁已经从他身上卸掉,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彻底的自由 。他的卑微成为他的力量,他忽然觉得自己可以和迫害他许久的残酷命运来场勇敢的对峙 。
这也是克朗肖送给菲利普波斯地毯的意义所在:
“织毯子的人在编织花纹时也许仅仅凭借着一种审美的感觉,并不是出于什么‘目的’ 。人生在世也是如此 。或者说,如果一个人不得不相信自己的行为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就可以这样看待生活,视生命为编织地毯上的花纹,既无意义,也无用处,只图一乐罢了 。……菲利普觉得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就是放弃自己最后的一丝幻想 。之前,他总以过得是否幸福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可最终却只能发现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而现在,他意识到也许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并不在于此 。幸福和痛苦都无关紧要 。它们就像其他琐碎的细节,一同被设计到生活的图案之中 。这一刹那,菲利普似乎凌驾于生活里的种种意外之上,而它们仿佛再不能像之前那样影响到他了 。生命中的每首插曲都使复杂的图案更加精密,当日子终了那天,我们会因这幅图案的完成而欣慰不已 。这将是艺术品,是最最美丽的杰作,因为只有设计者本人知道它的存在,随着他的死去,图案也将散如云烟 。”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生命就是一场“生而受难,久难而终”的旅程,能否在这崎岖之路上幸福地走到终点,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也取决于你看世界的心态 。美与丑是没有绝对的,读完这本书,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美自灰烬生” 。
相关阅读:
人生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上)
- 一句话让别人关注你的句子
- 关于浪花淘尽英雄:汉末英雄记里的三国往事简述 浪花淘尽英雄:汉末英雄记里的三国往事
- 爱上你我的好姑娘mv
- 笔记本电脑怎么查看是几核的
- 没有你我的手歌词
- 被追尾的车会贬值多少 追尾过的车会贬值多少
- 小米1s和青春版的区别
- 万籁俱寂的籁是什么意思
- 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的生平经历及对应的诗作
- 红楼之黛玉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