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勒海峡大桥的构思有什么独特之处 厄勒海峡地图


为什么马六甲海峡能成为世界十大海峡之一呢?【厄勒海峡大桥的构思有什么独特之处 厄勒海峡地图】众所周知,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海上生命线”,而丹麦的“厄勒海峡”则是欧洲的颈动脉 。它们都占据险要的地理位置,早在15、16世纪就是极其繁荣的、连接亚欧的重要海上通道 。到了20世纪,两者也愈加国际化,成为国际海道 。
可如今马六甲海峡是世界十大海峡之一,厄勒海峡却只是欧洲的重要海峡,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
马六甲海峡和厄勒海峡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
1、战略地位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拉岛之间,联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
厄勒海峡处于瑞典的南部和丹麦西兰岛之间,连接波罗的海和大西洋 。
马六甲海峡很早就是中东等地区的国家穿越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风浪最小、载量最大、比较平稳的通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
15世纪,在奥斯曼土耳其占据地中海,欧洲人将目光投向大西洋后,丹麦的厄勒海峡就成了欧洲国家北上大西洋,对亚洲、美洲等贸易的一块宝地 。
上图_ 地中海 位置所在
2、航行优势
马六甲海峡和厄勒海峡同样都是东南——西北走向,这有利于船只的航行 。
马六甲海峡处于南亚季风区,多风浪 。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 。同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经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变为西南信风 。由于季风和信风的风向相同,所以西南——东北走向的区域容易掀起大风浪 。而马六甲海峡走向与风向相反,所以航行相对比较安全 。
厄勒海峡处于西风漂流区,西风强劲 。厄勒海峡的走向与西风的风向相同,所以在厄勒海峡上行船的人们可以顺风顺水 。
上图_ 厄勒海峡,亦称“松德海峡” 。在瑞典南部同丹麦西兰岛之间(东经12度40分,北纬55度50分)
3、海峡附近港口基础好
马六甲海峡和厄勒海峡附近都有基础比较好的港口 。
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州就靠近马六甲海峡 。郑和下西洋前,这里海运条件参差不齐,发展有限 。郑和下西洋后,封马六甲地区为满剌加国,并完善设备,这才有所发展 。《西洋番国志》载:“中国下西洋舡以此为外府,立摆栅墙垣,设四门更鼓楼 。内又立重城,盖造库藏完备 。”
厄勒海峡毗邻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 。1043年,哥本哈根已经有贸易活动出现 。1167年,统治者阿布萨朗大主教完善了许多通商设施 。发展约100年后,哥本哈根成了丹麦的商业中心 。1443年,哥本哈根成为丹麦的国都,承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贸易活动 。
上图_ 丹麦 哥本哈根
这两条海峡初期有如此多的共同点,但后来却慢慢拉开差距,主要有以下原因 。
1、经济制度
马六甲地区的人很早就发展了信用制度 。商人们可以通过契约和雇佣形式把自己的商品给他人托管,也可以通过经纪人开出的信用证在其他港口兑换现金 。这种轻便的信贷制度降低了盗窃等潜在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大型贸易的发展 。
如果说马六甲地区的人有着为商人服务的意识,那么丹麦人就有着榨取商人的意识 。早在1425年,丹麦人就认准厄勒海峡的关隘优势,开始对来往的船只征收一个玫瑰诺尔布金币的“海峡税” 。后来见有利可图,便不断提升“海峡税”的数额 。靠收海峡税,丹麦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收入 。直到1857年,《哥本哈根条约》签定,丹麦才放弃海峡税 。
除了海峡税,丹麦的财政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依赖 。16世纪末,丹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负责打理殖民地的事务,这也给丹麦财政支持 。
马六甲的经济制度是平等的、先进的,而丹麦的经济制度是强盗式的、殖民的,这影响了它们的发展成效 。
上图_ 马六甲海峡,又译做麻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
2、平等与主导的差距
马六甲地区的人坚持平等开放的基本政策,鼓励来往国家的人在港口贸易生活 。在1511年,如果提到世界上人口最多元的城市,马六甲肯定榜上有名 。瓜哇人等来自各个港口的人,带着各地的特产,汇聚到马六甲贸易,让马六甲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的商业城市 。
而丹麦更向往做贸易的主导者 。16世纪邻国瑞典不满丹麦征收海峡税的作为,与其作战,失败,丹麦因此确立在北海——波罗的海的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收税更加有恃无恐 。17世纪,丹麦人为了占有更多的港口,收取更多的税赋,主动向南部的德意志出击,结果惨败 。瑞典趁机攻击丹麦,成功 。丹麦被迫签下《哥本哈根条约》,失去了贸易霸主地位 。
丹麦当然也有与人合作的时刻,但这种合作更多是在军事上的,而不是商业上的,比如说和俄国结盟 。
上图_ 明朝的商船出海贸易,效法葡萄牙、荷兰等国商船的惯例,在船头竖一面“国旗”
3、和平与战争
马六甲地区的人崇尚和平发展的观念 。15世纪至17世纪,受封于中国明朝的马六甲人,一直把中国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常常向中国的君主朝贡,维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它是东南亚对中国贸易的主要中心 。
当遇到海盗,马六甲地区的人也讲究以和为贵 。人们往往会按族群或者宗教团结起来,凑够保险金去赎回人质 。
在丹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与战争密切相关 。15世纪后,丹麦就开始主动进行战争,频繁出兵扩张地盘 。18、19世纪,它为了保护海上贸易选择和俄国结盟,反抗英国的海上封锁政策,结果后来被英国出兵报复,经济几乎陷于瘫痪 。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以和为贵,这很适用于马六甲地区和丹麦的情况 。战争很多时候只能博得小利,和平才能长久发展 。
上图_ 马六甲海峡的主要航线
4、竞争对手的有无
近些年,克拉地峡等交通通道的预修建足够冲击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但从现在的状况看,虽然克拉地峡等工程安全系数更高、交通更便捷,但开工完工的期限都是未知,马六甲海峡如今仍是一家独大的亚欧重要水运通道 。
直到20世纪前,厄勒海峡都还在北海-波罗的海有着垄断地位 。直到1895年,德国修建了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 。基尔运河水深虽然不如厄勒海峡,但它使得欧洲人北海—波罗的海的航程缩短了756公里,成功取代厄勒海峡成为欧洲人最受欢迎的通道之一 。
上图_ 厄勒海峡大桥
从地方海峡变成国际性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厄勒海峡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邻近的国家合作建设支持 。如今,马六甲海峡邻近的国家都纷纷出资出力,争取更好利用和保护马六甲海峡 。
而瑞典和丹麦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厄勒海峡修建了厄勒大桥,提升了瑞典等通行丹麦的交通效率,使得丹麦北欧“医药谷”的名气越来越盛,厄勒海峡也越来越有活力
厄勒海峡的厄勒海峡大桥 欧尔松大桥的咨询设计工作由丹麦和瑞典的科威、维比比两家公司共同承担 。其建造与大贝尔特桥类似,在海峡中建造一座1.3平方公里的人工岛,为避免干扰飞向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的飞机航线和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靠近哥本哈根的西端为铁路与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东端为公路和铁路合用桥 。
欧尔松大桥于2000年6月建成完工,并于7月1日正式通车 。其工程投资将通过征收过桥费收回 。厄勒海峡大桥获得国际桥梁与建筑工程协会颁发的“杰出建筑工程奖” 。用以奖励它在工期、环保等方面的成就 。
正式通车前,丹瑞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 。该桥被称为“瑞典通向欧洲的大桥” 。大桥的开通,将使北欧地区成为欧洲著名的教育、科研和商业中心之一 。

厄勒海峡大桥的建桥原因丹麦和瑞典有一条天然的分界线厄勒海峡,这条天堑将丹麦和瑞典一分为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的工业重镇马尔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隔空而望 。随着社会进步,两岸居民更加需要互通有无,特别是在劳动力与住房上:丹麦哥本哈根的居民需要更便宜的住房,而瑞典马尔默的居民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 。两点连一线,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能量 。而厄勒海峡则成了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于是在1991年,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建造一架横跨厄勒海峡的国际跨海大桥 。

厄勒海峡的介绍厄勒海峡(Oresund Strait),亦称“松德海峡” 。在瑞典南部同丹麦西兰岛之间(东经12度40分,北纬55度50分),接通波罗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峡 。长110公里,宽4-28公里,水深12-28米,是波罗的海最深的水道 。萨尔霍姆岛分海峡为东西两部分 。沿岸重要海港有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摩 。

厄勒海峡的地理位置厄勒海峡是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只从波罗的海驶往北海,也可通过丹麦南部洛兰岛以南的费马海峡经大贝尔特海峡或小贝尔特海峡,然后经厄勒海峡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 。因此,厄勒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站在克隆堡宫前的海堤上,举目东望,便是瑞典的赫尔辛堡市 。厄勒海峡的最狭窄处宽约4公里,最深处水深20米 。丹麦规定,任何外国潜艇经过厄勒海峡时,都必须浮出水面 。

厄勒海峡大桥的构思有什么独特之处?一直以来,我们的固定思维就是大桥是建立在海上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将大桥建在海下,厄勒海峡大桥就是在这种想法中诞生的,独特的构思,让传统意义中的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巧妙的结合,让大桥成为世界上十大奇特大桥之一 。
关于厄勒海峡和厄勒海峡地图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