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由来已久,传说古代,有一只神鸟被猎人射死 。天帝知道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
天帝的女儿通知人间这件事情,有一个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后来,天兵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作为春节过后首个重要的节日,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相传,元宵节和古代印度的“新年”有关,印度人在过年时有“燃灯”祈福的习俗 。后来这种习俗随着佛教从西域传入了中国 。
在汉明帝时期,因汉明帝信奉佛教,因此每至正月十五,宫廷中都会“燃灯表佛”,这是元宵节点灯最初的雏形 。后至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到了隋唐时期,这种燃灯的习俗演变成了元宵赏灯,并且场面空前盛大 。
元宵节是个“狂欢”的节日,自古就有许多传统习俗被大家广泛延传,如吃汤圆、放烟火、猜灯谜、耍龙灯等等,但除了这些庆祝活动也有不少民间风俗与禁忌,如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不合时宜的事情,其中老祖宗留下的这“3忌6做”要知道,多多了解,为自己和家人积福增运,寓意诸事皆顺 。
元宵节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元宵节的历史故事有:
1、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 。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 。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 。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 。
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 。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 。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
2、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 。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
3、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 。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 。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
4、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 。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 。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 。”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
5、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 。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
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 。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
元宵节的由来简介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以下是我整理的元宵节的由来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元宵节的由来简介 篇1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有关元宵节来历的说法多种多样,有3种说法流传较广 。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英文版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历史】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 。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 。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
元宵节的由来简介 篇2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时期,
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元宵节美食——元宵
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之辰 。”说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
元宵节的来历起源 元宵节的来历起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起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
元宵节的起源及来历作文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 。
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五八一─ ~ 六一九)才出现 ,算 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 ,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 。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开其端。不 过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并非年年举行 。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说在汉武帝之时 。
其他以元宵源自道教的上元节或佛 教的燃灯法会的说法也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 。如下文「习 俗」一节所述,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 ,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 , 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 , 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 。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
天帝知道 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 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 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 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们就 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 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
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全国民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
元宵节有什么历史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的历史,众所周知元宵节就是“上元节”,是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吗,下面就来看看元宵节有什么历史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
元宵节有什么历史1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 。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 。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恐龙之乡”的四川省XX市更是由于采用各式材料制作各式精巧花灯并举办“恐龙灯会”而闻名遐迩 。
元宵节有什么历史2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人们欢度元宵节,最为期待的除了吃元宵、看烟火之外,就是赏花灯、猜灯谜了 。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放灯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说起来,元宵节夜间燃灯的习俗起源于两汉时期,但是,观灯猜谜的习俗还是在两宋时期开始流行,明清两朝延续,至今不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南宋时,京城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 。起初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
据《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其中“藏头隐语”,即指谜语 。当时所谓的制谜二十四格,如“卷帘”、“谐声”等等,至今流传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
宋朝的元宵灯会一般长达五天,而到了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以显示社会歌舞升平 。元宵灯会一般自正月初八开始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
清朝时期,满清入主中原,虽然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终清一朝,元宵节尽管只有三天时间,但是,不仅灯火璀璨,亮如白昼;而且灯的款式也更加精致奇幻,让人叹为观止 。在此灯会上,人们观灯猜谜依然成为元宵佳节之夜一道靓丽的风景 。而清代文人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元宵节之夜异彩纷呈的灯谜正是明清两朝元宵灯会的生动写照 。
在曹雪芹笔下,《红楼梦》有多处关于元宵节的描写 。在这部小说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一章中,就有两处写到元宵节 。第一处:“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她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过会的热闹 。”文中的.“过会”,即是元宵节的活动之一 。第二处:“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 。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文中的“社火花灯”是指元宵节夜晚街头的鼓乐、歌舞、百戏、杂耍、放花灯等娱乐活动,由此也可见,当时老百姓观看社火花灯的盛况 。当然,这两处关于元宵节的描写只不过是为以后贾府两次过元宵节作下的铺垫 。
在《红楼梦》中,详细描写了贾府这两次过元宵节的情景 。第一次是元妃省亲时,当时贾府处于极盛时,固整个荣国府装扮得花团锦簇,灯光灿烂,渲染出贾府的大富大贵,非寻常人家可比;而第二次描写的元宵节贾府正是处于兴盛与衰败之际,虽然流光溢彩,珠玉生辉,极其奢侈华贵,但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雍容华贵的万千气象 。元宵节普通人家可以出外观赏烟花社火,而贾府这样的官宦人家,自然不用像平常人家那样,他们可以在深宅大院里自娱自乐,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 。
贾府的元宵节是在《红楼梦》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带,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一章开始的 。元春晋封贤德妃,回家省亲,便正是元宵佳节 。在这一回中,作者借元春的目光,展示了贾府的靡费豪华富贵风流:“却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做就的 。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
制作灯谜和猜灯谜是贾府欢庆元宵佳节的高潮 。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章中,元春省亲回宫后,特地制作灯谜由太监送出,以便与家人同乐;因此也让众姐妹也作一个灯谜送进去,这样往复数次,贾府一时掀起猜谜热潮 。这次元宵节制作的灯谜共有八首,出自贾母、贾政及其儿女和未来的媳妇薛宝钗之手 。这些灯谜诗虽然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却带有神秘色彩,具有预示手法,是书中人物性格和文化涵养的生动形象的写照 。这里仅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制作的灯谜为例:
其一,元春制作的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这个灯谜的谜底为“爆竹” 。古人认为爆竹能驱妖魔、辟凶邪 。爆竹是在卷束的丝织品中加入火药制成,故"束帛"本指爆竹 。但曹雪芹也用“束帛”形容元春,也就是元妃着绫穿绸的苗条身材 。爆竹本身,在发出巨响,如雷般震慑四野令人恐惧战栗之时,却已化作飞灰飘逝 。这是预言元妃这位皇帝的“玩物”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省亲之后未久,就悄然而逝,于是如雷的气势,慑人的威力也随之灰飞烟灭 。贾府失去靠山,更加速其没落的脚步 。此谶只适于元妃一人,具有鲜明的个性 。
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和元宵节的历史(英文版)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