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 , 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 ,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 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 , 病死率为1%-10% , 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有效保护 。 由于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并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 , 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 。
指南对猴痘目前的疫情概况、预防、诊断、疾病控制、治疗和预后等做了介绍 。 在预防方面 , 指南指出 , 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 。 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 , 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 , 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 , 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 。 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 , 应佩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 。
文章图片
△6月19日 , 福建福州 , 工作人员展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 , 出现皮疹等症状时 , 应主动就医 , 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 , 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 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 , 尚未出现症状 , 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
在疾病控制方面 , 指南指出 ,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 , 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 , 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 , 排除水痘、风疹、麻疹或其他明确病因引起 。
现有入境人员隔离期间 , 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时 , 各地应主动对入境人员进行猴痘病毒排查 , 特别是入境前21天内有猴痘疫情报告国旅居史的人员 , 密切监测出疹情况 , 发现可疑人员或疑似病例 , 应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辖区疾控机构并转送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
指南还指出 , 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 。 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
另外 ,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 , 大部分预后良好 。 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 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
来源:东方网、人民日报
部分文字采访人员:曹磊
编辑:ivy、小能手
审稿:钱程灿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