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相亲鄙视链,中国式相亲鄙视链( 三 )


毕竟是怎样的怨恨,在养育他长大的爷爷去世时,他会冷静得宛若一个不相干的外人 。
又或者,耿峰误以为这是家人故意编造的谎言,只为让他回心转意 。
不管是哪一种,都让人有些心寒 。但孩子越是绝情冷酷,越说明他对无止境的相亲有多么排斥与厌恶!
亲人对孩子的爱情与婚姻强加干涉,像极了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而今都2020年了,父母的包办竟又重新流行起来 。
在父母的强加干涉背后,反抗从来都不曾缺席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矛盾好像成了某种轮回 。
但两种包办并不完全相同,假如说五四前的控制,源于封建家长对子辈的绝对权威;那么到了现在,则与代际间价值观念的差异息息相关 。
在父母眼中,结婚最重要的是合适,感情甚至可以在相处中慢慢培养;但在子女心里,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婚就是浪费生命 。
过去的婚姻有点像抱团取暖,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一个人很难扛起生活的重压,结婚成了活下去的必需品;
但现在,社会变得日益开放和自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拥有不错的生活,爱情便成了一种锦上添花的点缀 。有它甜蜜,没它也能得意其乐 。
因而,相比于在焦急中"慌不择路"地相亲和结婚,不如问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尽管,它常被同辈压力、社会舆论、父母胁迫等声音沉没 。
很多婚姻之所以不幸,是因为在双方并不匹配、甚至心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仓促结合 。他们不是因为相爱,而是因为“应该结婚” 。
虽然耿峰的做法有些过激,但这种百折不回的坚定,恰恰能避免很多因为“将就”而酿成的悲剧 。
04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相亲的好感又少了一分?
既然它如此不合理,又为何会存在,甚至还大有愈演愈烈之态?
我想,相亲本没有错 。
错的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
错的是出于某种功利,仓促选择了即将相伴一生的人;
错的是将玄而又玄的感情量化,将人类最复杂的情感简朴化 。
禅者林谷芳先生曾言,“爱情,是一个缘起性最高的东西 。”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学者在描述它、研究它,却始终捉摸不透 。
如此复杂的东西,岂能通过学历、户口、经济这些标签容易做出选择?
或许,父母们所谓的”门当户对“,并不那么靠谱,其参考性也很有限 。
被爸妈逼着相亲,简直就是不少大龄单身青年的噩梦 。
无论你多么年少有为,一个人的生活多么有声有色,只要你是大龄单身狗,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眼中,就是一粒容不下的沙子!
我们反对相亲,绝不是拒绝爱情 。
与其说是反抗“被相亲”,不如说是排斥沦为交易的爱情和婚姻,是拒绝被安排、被操纵的人生 。
当然,我们也无需对相亲苦大仇深 。
它可以是我们遇见爱情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最后的目标 。
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张入场券,至于最终的节目精不出色,它自己也说不准 。
相亲,与未来幸不幸福并不直接相关 。
真正相关的,是两个人是否契合,是否有携手走到最后的聪明 。
为什么人们会那么排斥相亲,甚至把相亲当成段子和噱头?就是因为掺杂了太多功利的因素,仿佛这场见面就为喜结良缘 。
我们在面对自带功利属性的相亲时,最需要的,恰恰是少那么一点功利 。
别对它寄予太多希望,少为它披上神圣的光环,不如看得轻松一点、淡然一些 。
就像前段时候因为相亲上了热搜的柳岩,不如将它看成熟悉新朋友的社交,当作邂逅幸福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