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的功效 推荐的花椒食疗方

花椒的功效 推荐的花椒食疗方

一、关于花椒的简述
花椒(学名: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别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 。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 。其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 。花椒相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喜阳光,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 。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花椒的繁殖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和分株四种方法 。生产中以播种繁殖为主 。
其种子名椒目,亦供药用 。另外,同科同属植物竹叶花椒、野花椒、簕樘的果皮亦作花椒药用 。
又称蜀椒、红椒、川椒 。青椒别名:香椒子,山椒、崖椒、天椒、香花椒 。
花椒树属落叶灌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被短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cm,宽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被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 。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4-8个;雄花雄蕊5-7个,雌花心皮3-4个,稀6-7个,子房无柄 。果球形,通常2-3个,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 。花期3-5月,果期7-9月 。
二、关于花椒的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 。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有毒 。
【归经】入脾经、肺经、肾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调敷 。
禁/宜人群
宜食: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花椒相宜胃部及腹部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肠鸣便塘之人食用;相宜哺乳妇女断奶时服食(其法可用花椒6~15克,加水400~500毫升,浸泡后前煮浓缩成250毫升,然后加入红糖50~100克,日服1次,1~3次即可回乳);相宜中老年人、女子寒性闭经和寒性痛经者、风寒湿性关节炎者食用;相宜蛔虫病腹痛者、肾阳不足、小便频多者食用 。
忌食:
1、阴虚火旺者忌食 。
2、孕妇忌食 。
3、女性月经期不宜食用 。
【花椒的功效 推荐的花椒食疗方】月经期应吃清淡、味平、富含营养的食物,不宜吃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血管扩张,引起经量过多 。花椒、丁香、胡椒这类食物都是作料,在寻常做菜时,放一些可使菜的味道变得更好 。可是,在月经期的女性却不宜食用这些辛辣刺激食物,否则轻易导致痛经、经血过多等症 。
炮制方法
除去果柄及种子(椒目) 。置锅内炒至发响、油出,取出,放凉 。
 地理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 。
三、关于花椒的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 。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
①《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 。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
②《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 。除六腑严寒,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 。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
③《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 。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