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在古代分别叫什么 始龀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
扩展资料: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
垂髫[tiao]:指儿童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在古代分别叫什么 始龀】龆[tiao]:儿童换牙 。龆年:童年 。
髫[tiáo]年:童年 。
髫[tiáo]龄:童年 。
束发:是指青少年 。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
孺子:儿童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女子许嫁,笄而字 。”(《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 。”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 。〈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
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 。: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久寿:长寿 。
眉寿:耄[mao]寿,长寿 。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
姥[mu]:年老的妇人 。
暮齿:晚年,暮年 。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百度百科
始龀是指什么年龄始龀shǐ chèn ,刚换牙,指换牙的年龄,也就是七、八岁 。
 龀 chèn,会意 。从齿,匕声 。本义: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 。
【说文】毁齿也 。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愚公移山中的“始龀”是什么意思?
始龀的意思: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

1.读音:
[ shǐ chèn ]
2.部分原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译文: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汉水南岸到达,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刚刚换牙,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 。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在古代分别叫什么男子20岁叫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女子20岁叫桃李年华 。
男子30岁叫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女子30岁叫半老徐娘 。
40岁叫不惑之年,50岁叫知命之年 。
另外,60岁叫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 。70岁叫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叫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
扩展资料:
其他古代年龄称谓
人出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两三岁时称孩提 。
童龀( chèn),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女孩七岁时称始龀、髫年;男孩八岁时称始龀、龆年 。这是因为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开始换牙,脱去乳齿,长处恒牙,这时叫“龀”,因此有“龆年”或“髫年”之说 。
总角,是幼年的泛称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 。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此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所谓的总角之交,就是指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
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5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分别称为什么15岁(女)——及笄之年;20岁(女)——桃李年华;15岁(男)——束发;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
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生日为初度 。
生小:幼年 。《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
教数:9岁 。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
束发:束,捆,结之意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
舞勺:13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殊称谓
始龀是多大年龄呢?始龀是七八岁的年龄 。
始龀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始龀龀、龆年或髫年 。
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
而立:指三十岁 。
不惑:指四十岁 。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
古稀:指七十岁 。
耄耋:指八、九十岁 。
期颐:指一百岁 。
关于始龀是指多少岁和始龀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